
1
眼瞅着又要過年了。
從飯桌上,明顯感覺出來這幾年物質豐饒。
以往在山東過年,提到飯後甜點,無非是下樓搬箱小橘子大蘋果。
現在餐桌上别說我們山東本地的櫻桃,海南芒果,砀山的黃桃,到了過年,标準的山東家宴得要有一箱丹東草莓,咬破草莓時果汁濺起的高度,決定着你在老丈人面前的高度。
而優秀沉穩的山東男人,會壓水花。
前幾天我還捧着草莓琢磨,這玩意是不是偷偷長了個大動脈,不然怎麼長這麼大個,個大就算了,還如此多汁。
這份豐饒,不是城市内個别人的獨享。
實際上如果放眼到鎮、鄉,這幾年坐到農人的餐桌上,你能看到更多有趣的景象。
在浙江衢州爛柯山旁的石室鄉,本地村民方琴,最近發現了個當地新特産——魚子醬。
這個米其林飯館裡無限推崇的頂級食材,在本鄉無限祛魅,不僅方琴,本村随便拉個人都對這食材的來龍去脈稔熟于胸,都經過了初一吃還不适應,吃慣了便覺得回味無窮,怪不得整個歐洲都對它如此上瘾。
她同鄉的人對它的評價,就一句話。
“它的營養價值能勝過六個雞蛋。”
對魚子醬來說,很瑞思拜。
對雞來說,就有點不禮貌了。
2
雞與雞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
最起碼,陽怡林養的雪峰烏骨雞,在營養價值上就很有發言權。
跟魚子醬一樣,都是農産品中的績優生。好吃,營養,用清水一煮都香,陽怡林也吃慣了。
但雞在一千米的山上。
與魚子醬這種聲名在外的産品不同,這雞在幾年之前,還是小衆的珍馐。
中山大學讀了藥理學博士的陽怡林,是整個湖南隆回縣有名的人才,他放棄了深圳的工作,回老家伺候雪峰烏骨雞。
别說親戚,村民都不甚了解,就為這麼個東西,值得嗎?
甚至還有比較直白的評價——你讀這麼多年的書,都喂了狗嗎?
他笑了笑,他想用知識喂雞。
村民們笑了,怎麼喂?怎麼賣?誰幫你?
我們最遠賣到縣城,你養了這麼多雞,縣城吃的過來?
最後雞多價賤,吃虧的不還是你?
老鄉說的很有道理,這是所有優質農産品都面對過的問題。
同樣的例子,還有新疆的蘋果、山梨、核桃。
尤其是山西大同的黃花菜,那裡靠近火山,土壤特殊,黃花菜又長又粗,六百年種下來,吃過的,都說好。
隻是多年來一直囿于鄉土本地,蔬菜保存期限太短,沒有辦法運輸太遠,能賣到的食客有限,最後大家都種黃花菜,隻能送給親友,忙活一年,最怕種的越多,越折本。
實際上,過去多年來優質的農産品一直有個怪圈。
時令性是個問題,産品會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出現(一樹果子同批成熟,一地蔬菜同時上市),想增收隻能擴種,而買貨的人買貨能力畢竟有限,多餘的産品不能換來收入,就隻能壞掉,爛掉。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并不是農人不夠努力,也并不是産品不夠優質,是雪峰山不講道理,是太行山不講道理,是農産品保存期限不講道理,歸根到底,是實體不講道理。
想要美好生活?
隻能想。
3
有人不信邪嗎?
太有了。
在東北賣土特産的,有位老闆叫趙明明,他接過一則電話,是一位海南省的老太太直接打到查幹湖漁場,要買魚。
東北到海南,橫貫南北。
隻因為一條胖頭魚,是多少東北人的白月光。
當時生鮮快遞不給運到海南,老太太已經年邁了,不友善走動,這一口魚,就是她多年的鄉愁。
趙明明費勁發了過去,路上花了足足十天。
他問老太太,魚壞了沒有。
老太太說沒有,孩子,真沒壞。
趙明明知道,十天,十天,再新鮮再好的魚,也有臭了,爛了的。
老太太說了善意的謊。
但特色産品賣不出鄉土本地的事實,不會說謊。
思鄉之情濃縮下來,就是莼鲈之思,這口鄉愁,大過天。
4
從陽怡林的雪峰烏骨雞,到山西大同的黃花菜,到東北的大頭魚。
中國幅員遼闊,從不缺優質的農産品,也從不缺認真耕耘的農人,把怪圈再分析清楚,是商品流轉效率需要提升。
需要成熟的物流體系,需要完善的冷鍊運輸,幫助産品保鮮儲藏,進而讓好産品走出深山或雪原。
有名氣,賣到顧客手中,我們得到好産品,農人換來新收入。
掙到錢,有了工作崗位,農人不必外出打工。
需要大批的訂單傾斜,需要有心耕耘農産品的人才入局,帶來技術,我們想幫忙,我們尊重他們,就拿訂單說話。
他們增收,有好工作崗位,就能安心過年,過好年。
這個扣,要用巧勁解。
5
電商是個機會。
商業的本質是對資源更合理的配置,讓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
網際網路的作用,就是讓那些認真耕耘的農人,有機會将自己的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被你看到,是讓這麼多年打造的物流和冷鍊體系說上話,送到消費者面前嘗嘗鮮。
是讓每一個有志創業的新農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創造出更多的崗位,帶着鄉親們一起緻富;
對更遠處的我們來說,得到更道地更新鮮的産品,價格更低,大家一起感受到網際網路的紅利。
有建議?那就說出來,回報到農人那邊,他們能更好的調整,打造出更好的産品。
我們過得好,他們更可以過得好。
大勢到了,如今,有了結果。
14年以後,衢州市通過招商引資,将國内産量最大的魚子醬生産企業引到石室鄉。
方琴成了取卵工,她在生産線上十五分鐘取出的魚卵,成了頂級餐廳餐桌上的珍馐美味,中國魚子醬品牌登上德國漢莎航空的頭等艙,亮相奧斯卡晚宴。
通過天貓的供應鍊,農業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解決,中國的高端農産品品牌,正在法德等歐洲國家狂卷,也讓國内食客品嘗到了米其林的滋味。
運輸成本被壓縮,賣到國内外都不是問題。
方琴從不知道什麼叫米其林,隻是同她一樣的200名村民有了家門口的工作,還有近200名村民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大家勞作的結果,飽了國内外食客的口福。
那就沒有白忙。
而遠在新疆的阿克蘇的蘋果和香梨,也有了變化。
本來農田動辄連綿五百公裡,産出了很容易賣不掉、賣不好。
現在當地青年周虎帶着電商的能力歸來,教育訓練出了一萬多學生,把連綿的農田轉化成了銷售額。他的一位弟子通過開天貓店鋪、做淘寶直播,每年賣幾十噸蘋果,順利從果農晉升為采購商,采購兩千噸蘋果掙回四十多萬元。
新疆小夥從深圳回家賣水果,銷售額三百萬以上,不是夢。
6
藥理學的陽怡林,就走在上學時的山路上,将隆回的雪峰烏骨雞通過天貓賣向各地。
像他這樣有知識的新農人,太多,耕耘多年後,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電商成了他馳騁商海的助力。
由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中國青年報社和阿裡巴巴集團共同舉辦的“青耘中國”的2022年貨專場活動,同在天貓舉辦,這一次天貓年貨節,助農成了核心主旋律,助農專場的商家全部為原産地賣家,原産地農産品直供,就争取把各省的優質農産品送上全國各地的餐桌。
媒體,支援。
天貓資源,傾斜。
各省名人,發聲。
福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山東有中國奧運冠軍陳一冰,陽怡林的湖南老鄉,天貓代言人易烊千玺也會為湘西臘肉發聲。
目光彙聚下,陽怡林的故事,也上了熱搜,他的雞,也賣出了縣城,走向四海。
流量支援,節點爆發,轉化,水到渠成。
當初質疑的村民也成了他的合作人,五十多人年收入增長近五萬,現在齊呼他陽博士。
打開天貓,你能看到對這種小衆雞種的評價就是,骨硬肉爛,運動量這麼大,它不是跑山雞,更堪稱特種雞。
在“賣空100個鄉村計劃”的資源支援下,他不該是獨一無二的孤例,天貓搜尋助農年貨節,各地的農産品都值得嘗嘗鮮。
江山徐香猕猴桃躍躍欲試,想跟奇異果這小子來一架,看看誰才是真正的維C大爹;
重慶萬州紅橘,吃完還能順便做川陳皮;
當然這裡一定要私心安利一下我們乳山的生蚝,吃完之後,感受一下腰子噴火。
23省市,110餘個縣域,24萬優質農産品,和背後耕耘多年的農人,在網際網路時代,都有一個被發現的機會,都有富裕的機會。
我們期待更多優質的農産品品牌的出現,這樣我們無需親自探尋每一個村子的特産,隻需要下單買貨,就能端到我們的餐桌上。
增收,團圓。
誰說知識會被埋沒,用心喂的雞,飛得更遠。
7
電商的風吹到鄉村,發生了連鎖反應。
農業,也能有好收入;
我們的幫助,也能輕松可持續;
人才的湧入,也變相促進了技術的更廣泛應用,間接造成了産業革新。
前面提到的黃花菜,就有了一位新教父。
26歲的龐爾舜一家賣了六十年的黃花菜,在他這個第三代人手中,終于發生了技術革命。
以往山西大同的黃花菜面臨着晾曬問題,在他從四川取經,帶來烘烤房這項技術後,現在脫水時間更短,整個雲州區的黃花菜成了統一的品牌,在天貓以一年三百萬斤的銷量,成為十五個省份的打火鍋時桌上能看到的食材。
父老鄉親們種了17萬畝黃花菜,一年增收幾千元,再也沒必要為黃花菜發愁了。
他們的網店有一個中評,我覺得很有意思,評論大概說的是這個黃花菜不對,它怎麼不黑呢,太黃了。
掌櫃很熱心回複了幾百字,認真解釋了原因——是因為你買對了,過年你買到的品質不好。
菜為什麼會黑,是因為蒸汽殺青時溫度和水蒸氣太大,簡稱蒸黑的;
要麼是晾曬時淋雨了,再次曬幹曬黑的。
您不信可以拿家裡的菜做個實驗。
食客們不知道這場黃花菜顔色的技術革命何時發生的,但是或許山西大同的黃花菜,終于走出太行,掌握行業顔色标準的制定權。
像他這樣取經歸來的大學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電商和媒體助力下,重慶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長安大學等校的學生們正為本省的農産品打call着,他們之中,或許孕育着下一個大頭菜、卷心菜教父。
要等。
他們回歸家鄉,帶着屠龍技,就要産學結合,蓄力創造出更硬核的産品,震驚你一眼。
8
過年本就該是件快樂的事,讓更多人過年,過好年,才是真正的過年。
在電商大勢下,我們與新農人站在一邊,持續,長久,共同振興。
要說謝,就謝謝多年來一直志在振興鄉村的龐爾舜、陽怡林、方琴、趙明明。
查幹湖又冬捕了,這一次,趙明明确定遠在海南島的老太太,再也不會花大價錢,等待十天,買到一條臭胖頭魚了。
在冷鍊物流下,他确定查幹湖的魚會被分級分揀,檢驗檢疫,儲藏、運輸、保鮮的極好,統一發貨,送到全國人面前,全國人都能吃到極北之地的食材,遠在他鄉的遊子們,也能品嘗一口鄉情。
鄉村振興,不是一時帶貨,一錘子買賣。
我們在天貓看到更多的農産品,這背後是百千個自食其力,用雙手創造更好生活的新農人,他們被看見,我們購物的那一刹,他們的努力就被認可,繼續向緻富路前行。
這條路行得通,就會有更多人投身此行,帶來技術革命,打造出更加高端的農産品品牌,賣向世界,賣向四海。
也需要更廣大的消費者關注到像天貓助農年貨節,賣空100個鄉村這樣的活動,給優質的農産品一個上桌的機會。
未來每年如此,大家年年都能過好年。
團圓的時刻,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