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由于當時的中共中央上司人博古和共産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實行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緻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進行長征。

1935年11月,紅軍第十八師3000餘人奉命留守湘鄂川黔根據地,掩護紅二、六軍團主力長征。兩個月裡,紅十八師轉戰四個省十五個縣,行程近四千餘華裡,孤軍血戰,牽制了十餘萬國民黨軍隊,成功地掩護了紅軍主力部隊順利長征。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一、臨危受命,成功跳出包圍圈

1934年10月,為了掩護中央紅軍長征。賀龍率領紅二、六軍團成功挺進湘西,主動向國民黨軍隊發起了進攻,成功建立了湘鄂川黔根據地。然而,蔣介石迅速調集了孫連仲等六個縱隊共計130個團的兵力,十餘萬人,向剛剛建立不久的湘鄂川黔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

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為了儲存革命的火種,11月4日,賀龍決定率領紅二、六軍團主力長征。

在後面有大量追兵的危險情況下,賀龍決定留下紅十八師堅守根據地,迷惑和牽制敵人,以便掩護主力部隊轉移。

紅十八師是紅二、六軍團中一支能征慣戰的老部隊,師長是張正坤,賀龍最為倚重和愛戴的一員虎将。把牽制敵人的重任交給張正坤,賀龍十分放心。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紅十八師師長張正坤

紅十八師下轄五十三團和五十二團,加上師直機關,全師總兵力三千餘人。

紅二、六軍團剛剛轉移,十餘萬國民黨軍隊便如潮水般瘋狂地向湘鄂川黔根據湧來,在湖南省龍山縣東北部的茨岩塘地區将紅十八師困住,圍了個水洩不通。

張正坤不慌不忙,率領全師指戰員充分利用山高林密的地形,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運用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與敵人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國民黨軍隊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内部派系林立,誰也不服誰,指揮系統不統一,形同虛設,猶如一盤散沙。這給了紅十八師突圍的機會,張正坤充分利用了敵人的弱點,加上對根據地山形地貌非常熟悉,帶領着全師指戰員與敵人周旋了四天四夜,竟巧妙地找到了敵人包圍圈的空檔,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成功突圍。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二、轉戰四省,兩個團長相繼犧牲,拼出一條血路

成功突圍後,張正坤率領十八師一路向東北方向轉移。途中,紅十八師先後遭遇到了數倍于己的敵人的圍追堵截。張正坤不敢戀戰,率領部隊邊打邊退。

當部隊撤退至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陳家河鎮時,紅十八師接到了紅二、六軍團成功轉移至貴州的電報,張正坤的一顆久懸的心才落了地。紅軍主力順利突圍,心中了無牽挂,張正坤決定率領部隊放手一搏,殺出一條血路,追趕大部隊。

11月16日,紅十八師開始向貴州方向突圍。但是沿途全是國民黨軍隊,正嚴陣以待等着紅十八師的到來。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張正坤率領紅十八師不敢走大路,專走密林和山路。至12月21日,紅十八師經過一番苦戰,順利突破了湘鄂邊界上的最後一道國民黨軍隊防線,順利抵達至湖北省來鳳縣境内。

此時,紅十八師已折損大半,僅剩一千餘人。

就在張正坤準備率領部隊西行進入四川,然後轉戰至貴州尋找大部隊時,卻及時收到了紅二、六軍團的電報:西行通往四川的必經之路上,敵人已設下了重兵。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正坤決定率領部隊改變行軍路線,繞遠迂回西進。

12月23日,在迂回行軍途中,紅十八師遭遇到了湖北保安團的圍追堵截。連續的行軍和作戰,此時的紅十八師早已疲憊不堪,加上彈藥消耗過大,幾近彈盡糧絕。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張正坤沒有硬碰硬,敵我剛一接觸便率領戰士們迅速撤退。撤退途中,師參謀長兼五十三團團長劉風不幸遇難。部隊減員嚴重,為了便于指揮,張正坤決定取消五十二團番号,剩餘的戰士統一編入五十三團,由于原五十二團團長樊孝竹任五十三團團長。

然而,在部隊繼續向西轉移的路上,又遭遇到了國民黨黃百韬四十一師的堵截。激戰中,五十三團團長樊孝竹壯烈犧牲。

四天時間,紅十八師先後犧牲了兩個團長,損失甚大,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

1936年1月1日,孤軍奮戰的紅十八師終于抵達到湖北與四川的交界處——烏江第一大支流唐岩河。

一番血戰過後,紅十八師渡河成功,順利進至四川境内。1月11日,紅十八師終于在貴州省銅仁江口縣,勝利與紅二、六軍團會師。

蕭克和王震親自迎接出二十裡開外,歡迎英勇的紅十八師凱旋歸來。王震感歎道:“紅十八師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英雄部隊!”

此時,紅十八師僅剩下一個營的兵力,約600餘人。

自1935年11月4日至1936年1月11日,紅十八師3000餘人奉命留守湘鄂川黔根據地,掩護紅二、六軍團主力長征,孤軍血戰兩月有餘,轉戰四個省十五個縣,行程近四千餘華裡,牽制了十餘萬國民黨軍隊,成功地掩護了紅二、六軍團主力順利長征,創造了我軍曆史上的又一個奇迹。

1939年,張正坤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參謀長,協助陳毅指揮了水陽橫山、宮陡門、東灣、延陵、雲台山等一系列戰鬥。1940年,張正坤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員,率部與日軍浴血苦戰,屢立奇功,功勳卓著。

三千紅軍轉戰四省十五縣四千華裡,孤軍血戰十萬敵,掩護紅軍長征

葉挺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張正坤沒有犧牲在戰場上,最後卻在皖南事變中因傷被俘,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上饒集中營,是皖南事變中僅次于軍長葉挺的被俘新四軍進階指揮員,也是被殺害的新四軍最高指揮員。

英雄已逝,英靈永存,永垂不朽!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銘記曆史,品讀人生,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