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映的動畫電影《狼行者》,是愛爾蘭著名動畫工作室卡通沙龍的爆款,該工作室制作了口碑動畫《海之歌》,該片在過去一年中獲得了37分,獲得了國際獎項和110項提名,如果标題還不能打動你,那麼《狼行者》故事和風格的獨特魅力會讓你再次體會到動畫的不可思議的地方——多彩的線條, 這是一種神奇的魔法,融化在藝術家的筆中,使人們在其中揮舞。是以,這部獨具特色的暑期作品,推薦大家觀看。

這部電影是愛爾蘭民間故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前兩部是《凱爾之書的秘密》和《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羅賓的故事,她獨自一人進入森林尋找狼,以向她的獵人父親證明自己。 但在森林裡遇到了可以變成狼的女孩米巴,然後一起拯救森林。故事簡單,核心不簡單,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過程非常愉快。
卡通沙龍中的"狼行者",就像"千千尋"中的吉布雷,皮克斯在"尋夢"中,不僅響着金色招牌,而且有着強烈的風格和标簽印記,而這一切,都已經從内到外轉化為作品的魅力。
從繪畫風格上看,在3D數字技術盛行的時代,看到《狼行者》這樣的手繪動畫,讓人有一種久違的親密感。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它像夢境一樣美麗的手繪圖像,在構圖上對稱,色調像一幅壁畫,畫面中充滿了大量的幾何形狀或傳統符号,視覺風格也融入了浮畫、筆、墨等繪畫技巧,說每一幀都是一幅美不為過的藝術, 非常賞心悅目。這種繪畫風格繼承了《凱爾書的秘密》和《海之歌》的豐富色彩層次,仿佛是對愛爾蘭藝術風格的回顧。
導演湯姆·摩爾(Tom Moore)再次使用色彩和造型在《狼行者》(Wolfwalker)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而電影的另一位導演羅斯·斯圖爾特(Ross Stewart)則來自《幽靈媽媽》(Ghost Moms)的萊卡工作室,《通靈男孩諾曼》(The Psychic Boy Norman),他的出現為電影的叙事增添了新的次元。人與狼的制度,在民間傳說中很常見,民間傳說、叙事學上這種類型叫"天鵝處女故事",包括我們國家也有,比如著名的天鹿女孩,神奇的人類形态然後悄然死去......而類似的電影題材在東方也可以看出——從日本的《回夜集》中可以看出:後者講述的是竹林仙女來到大城市無法适應的故事,最後又回到了隐蔽的山林,可以看出東西方相距甚遠的兩個島嶼文明, 但催生了類似的故事。
其實《狼行者》從人類與狼的同質異化中,也可以清晰地瞥見影片的分化主旋律:狼代表凱爾特森林,而人類則是标準的工業文明。同時,在作品中也有關于反工業文明、反都市生活的明顯田園詩點,并考慮到自我意識和人格獨立的覺醒、歐洲殖民曆史的隐喻、女性自我成長和反對父權制和權力壓迫的主題,如女主角對父親的反抗, 而最後在危險的時刻,幻覺變成了狼行者,而父親當成獵人,一直服從老闆,最後決心反抗老闆,内心的狼系可以說是被喚醒了。這一切都在經曆着服從覺醒的過程,代表了導演湯姆·摩爾(Tom Moore)長期以來的吸引力——這似乎是愛爾蘭人的普遍特征。
但作為一部卡通片,這部電影并不是《勇敢的心》,影片最後的劇情方向,更是展現了融合的一面——比如金發碧眼、素有"英格蘭女孩"之稱的主角,是代表盎格魯撒克遜血統,最終放棄了城市的生活,緊接着是紅發,與狼群行走的凱爾特女孩, 決心深入森林,最終他們都變成了狼行者,代表着對工業文明和城市生活的批評,也代表着民族的融合。
《狼行者》的故事并不複雜,但在看似平淡的節奏中,卻暗流澎湃,人類與自然的鬥争,獵狼人與狼行者之間的戰鬥,總能讓觀衆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這部電影的風格是顯而易見的,從愛爾蘭傳說到令人驚歎的意象,再到電影配樂大師布魯諾·庫萊斯(《候鳥》《牛棚之春》)和來自挪威的靈魂歌曲《極光》所創造的宏偉音樂,使電影在視覺和聽覺上都令人滿意。
而關于故事的主題,這個田園詩般的懷舊文化核心一直是人與自然融合的需求,看似簡單卻居然讓人快樂,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被内心的滾滾而平躺的心靈折磨,為什麼不想來這種自由的遠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