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文 | 米粒媽

自從米粒爸在暑假管了一次作業後,就被剝奪了輔導學習的權利,具體見《多虧了爸爸,兒子又在深夜哭着趕作業》。

前兩天米粒做作業,又想起暑假被爸爸坑的經曆,忍不住唠叨了兩句。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米粒爸面子上挂不住了,掏出手機翻出一個頁面給米粒看,“你知足吧,看看這個爸爸,你就知道你是多麼幸福了”。

原來,米粒爸對标的是南京的博士”虎爸“。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拔苗助長“式教育

他叫吳斌(化名),博士畢業,家裡有一兒一女。兒子7歲,剛讀國小一年級,女兒5歲,還在幼稚園。

他親自給兩個孩子上課,教他們學習文言文和高等數學。你沒看錯,就是中學和大學要學的文言文和高等數學。

孩子學不會,他就讓孩子學到深夜,生氣了還辱罵和毆打孩子。無奈之下,吳博士的妻子隻能向法院求助。

在此期間,公安機關、婦聯、學校老師都介入了協調過程,希望能通過協調,讓吳博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吳博士堅持認為自己沒問題,而且這都是自家的家務事,與旁人無關。

事實擺在眼前,吳博士在教育孩子時,存在辱罵、貶低孩子的精神侵害行為,這屬于家庭暴力的一種。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最終,法院簽發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禁止吳斌對妻子、子女及相關近親屬實施家庭暴力。

米粒媽特别想問問這位博士,你上國小就會高等數學了嗎?還是你覺得,高等數學這玩意,會刻在你的基因裡,遺傳給你的孩子?

拖着孩子學到深夜,孩子學不會就辱罵貶低,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接受程度和感受,

在多方面介入調解後依然執迷不悟,覺得自己做得沒錯,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的權力,把孩子當成的私人物品,這種想法更是自私到可怕。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吳博士這樣的“拔苗助長”,真是讓人看得膽戰心驚,難以想象兩個弱小的孩子,是如何戰戰兢兢學高等數學的。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實作“目标"後的迷失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的焦慮經常是一條龍:上好國小,考好中學,考好大學。

對好大學的追求,是很正常的,誰不想去頂級學府深造呢?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米粒媽在湖北老家有個表弟,雖說湖北聯考不像山東江蘇這樣的聯考大省關注度高,競争也是很慘烈的。

表弟學習成績還可以,在班級屬于中等偏上,學習挺刻苦。

從早到晚學習,基本不玩遊戲不看電視,終于不負衆望,考上一所211大學。

到了大學,沒有老師家長天天盯着學習,表弟一下子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時間,他開始沒日沒夜的玩遊戲,白天逃課晚上通宵。

結果到期末考試,好幾科都挂起了紅燈,其中就包括吳博士教孩子學的高等數學。

好在表弟及時醒悟,控制遊戲時間,按時上課補課補考,這大學才算順利讀下來。

睡在他上鋪的兄弟就沒有表弟的覺悟了,大學4年都交給了遊戲。遊戲段位是高升了,到畢業挂科太多連學位證都沒有。

表弟和他舍友絕不是個例,高中刻苦學習,到大學又“報複性松懈”,荒廢了大好年華。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米粒媽在《兒子全校前三,女兒頂級女校,她卻跟孩子道歉,寫下悔過書》寫過南韓“教育家”李柳南。

李柳南是國小校長,一雙兒女在她的教育下,成績非常優異。本身就是優秀老師,再加上兒女的優秀,李柳南的教育經驗被很多家長追捧。

可突然有一天,正讀高三的兒子,說什麼也不肯去學校,沒多久女兒也退學了,李柳南的人生頓時墜入低谷。

她開始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才發現在孩子的教育上,她犯下了大錯。她隻顧着培養成績優秀的孩子,卻忽視了教育最重要的因素。

米粒媽是覺得啊,考上好大學很重要,但好大學不是學習的終極目标。好大學能不能發揮作用,關鍵還是在孩子自己。

如果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有明确的目标,自主學習的動力,孩子自然可以充分利用好大學的優勢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但是,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能力,即使身處最高等的學府,他也可能會迷失自己。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養娃的最高目标

很多時候我們焦慮,是因為孩子的成長偏離了我們的期望。

就像教一年級孩子學高等數學的虎爸,他覺得自己家孩子就應該精通高數,才對得起“博士子女”這個光榮稱号。

是以,在孩子學不會的時候,他就失控了。

教育不是按照說明書給小樹施肥澆水,不是讓小樹按我們修剪的方向生長。

不管是拔苗助長的博士爸爸,還是一門心思提高孩子成績的李柳南,他們都想讓孩子按照他們標明的道路,用他們提供的捷徑,取得他們期望的成就。

但孩子不是橡皮泥,随你想捏成什麼形狀,他有自己的特性,自己的思想,他也有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看得我膽戰心驚:博士爸爸逼5歲孩子學高數

米粒媽想起江蘇錫山進階中學校長唐江澎說過的一段話,“分數是重要的,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注重培養孩子健全而優秀的人格。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凱文說過,他接待過很多優秀的孩子,這些孩子都得了“空心病”。家長們用焦慮雞出來的娃,最後都送到了精神科醫生那裡。

什麼是空心病呢?

一位19歲的來訪者說,他感覺自己在一個小島上,不知道在幹什麼,也不知道要得到什麼東西,經常感到恐懼。19年來,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

經常有家長會說,等孩子考上大學,他也成年了,以後就靠他自己,我的責任也清了。

把孩子送進大學校門,似乎就功德圓滿,可以功成身退了。但問題是,孩子在18歲之前隻學會了考試的術,絲毫不懂做人之道和為人之法。

此時的他是不健全的,因為有父母的全力保駕護航,才得以順利進入大學。

當他開始獨立生活時,問題才開始暴露出來,到底是孩子不争氣,還是父母沒盡責呢?

最後,米粒媽想說,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把孩子的心填滿,他才不會失去方向。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