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使用者消費日益走向多元化、個性化,加上自主品牌借道新能源沖擊高端市場的浪潮,車企圍繞使用者開展的産品和服務競争,成為了當下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我們發現,從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到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無不是言必稱“使用者共創”。
不過實際操作中,一些車企目前僅将“使用者共創”視為一種品牌營銷噱頭,還有一些車企則尚處于對初步摸索和試錯的階段。使用者共創的核心要義,是企業與使用者互相陪伴,在陪伴中不斷互相賦予價值。
很多人會認為使用者共創的思維是網際網路企業帶入汽車行業的,其實不然,作為一家在汽車市場深耕十年的車企,上汽大通MAXUS成立之初便立志成為最懂使用者的企業,其C2B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早已走向成熟,并在2021年“更上一層樓”。
大潮奔湧逐浪高。立足于此前多年身為“中國汽車定制專家”的深厚積澱,上汽大通MAXUS 2021年在使用者共創模式上的最新思考和摸索是怎樣的?其完善的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對于一衆後來者而言,又有着怎樣的借鑒和學習意義?
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成果初顯
2021年,外界看到了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的全新行業範本——上汽大通MAXUS從産品定義、開發、命名,到定價、配置、改進等造車全過程,都可以由使用者來決定。不論是全球領先的全尺寸豪華智能純電MPV MIFA 9,還是上汽大通MAXUS越野雙子星上汽牛·魔王與D90 Pro亞馬遜版,都是使用者共創而來的成果。
智能化新賽道“急先鋒”MIFA 9,在其仍是概念車的階段,上汽大通MAXUS就已經與使用者線上上線下進行了多輪共創。在整個開發流程中,産品是由使用者一步步來參與定義的。線上上,上汽大通MAXUS提供了“ME發”小程式,裡面有很多車主的讨論和回報;在産品的逐漸成型過程中,上汽大通MAXUS逐漸安排了線下的活動,基于工程狀态的車,與使用者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進行了多場線下共創活動。其中,MIFA 9的“落地窗”創意就來自于使用者共創,一降到底的滑移門側窗帶來超寬廣的視覺體驗,讓使用者在行駛過程中周遭美景也能一覽無餘。9月,上汽大通MAXUS MIFA 9于南京C2B燈塔工廠下線,并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正式釋出。
從企業戰略層面來看,MIFA 9更被委以重任,扛起了上汽大通MAXUS全面推進全能源戰略的“大旗”,其不僅引領國内MPV市場進階向上,更向歐洲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發起沖擊。據悉,上汽大通MAXUS拟在未來3年内,将推出十款貼近使用者真實使用場景的新能源車型,達成2025年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40%的目标,由此可見,上汽大通MAXUS正以十足的準備與決心,“迎戰”新能源産業變局,逐鹿新能源高端汽車賽道。
同樣,上汽牛·魔王與D90 Pro亞馬遜版也是承載上汽大通MAXUS使用者共創新模式的首度落地的産品。這兩款越野定制車型在産品開發之初,便開啟了與越野愛好者們的共創,融入了拖拽力高達1.2萬磅的電動絞盤等更符合越野場景的特殊配置。
共創效果好不好,使用者說了才算。在去年成都車展上,兩款車型的衆籌版均開啟全球限量衆籌,短短一個月後,兩款産品的認籌人數便突破100位,提前進入了量産傳遞階段,使用者熱度可謂超出預期。
從以上這些車型使用者共創的誕生曆程,不難看出,上汽大通MAXUS使用者共創定制新模式成功落地并獲得追捧的關鍵在于,是否與使用者形成了深度的聯結,并産生了有溫度的聯系。換言之,車企與使用者的關系越親密,雙方的溝通越全面、越深入,使用者共創的效果也就越好。
C2B使用者共創定制持續進階
而與使用者的溝通恰恰是上汽大通的強項。2021年,在建構使用者直連體系、探索服務模式的道路上,上汽大通MAXUS又進行了一次大膽創新。10月,業内率先開在企業園區内的使用者共創中心——上汽大通MAXUS使用者共創中心正式揭幕,開創性地讓品牌與使用者“0距離”互動。
作為上汽大通MAXUS直達使用者的重要紐帶,使用者共創中心标志着上汽大通MAXUS使用者直連模式的進一步更新。使用者共創中心是使用者深入了解品牌、參與産品定義的橋梁,使用者可以直接參與到産品定義、設計、研發與落地全流程,成為品牌擁有者、共建者。
使用者共創中心的建立,讓上汽大通與使用者之間在産品落地之前就得以形成更加親密的聯結,而在産品落地之後,如何定制使用者服務,更充分地傾聽使用者的聲音?在這一方面上汽大通同樣勇于打破傳統,走在行業前列。
在智能電動時代,最核心的業務原點依然是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上汽大通MAXUS無疑看到了這一點,圍繞與使用者共創的智能化新能源産品為支撐,整合發展了國内整車企業創造的授權經銷、品牌直營、新零售直銷三種模式并存融合的管道體系。有别于業内新造車企業的單純直銷模式、與傳統車企的經銷模式,上汽大通MAXUS所打造的管道體系,以數字化直聯的方式,全程建立使用者連接配接、傾聽使用者需求、定制使用者服務、優化使用者體驗。
截至2021年底,上汽大通已經在上海、蘇州、無錫、廣州、西安、北京、深圳等地開設了14家全系直營以及8家房車直營店,總直營店數突破20家。從資料來看,三種管道模式融合并存對上汽大通MAXUS的市占率提升有直覺的提振作用,以蘇州地區為例,單一的經銷商模式轉為三種模式并行後,上汽大通MAXUS收獲了顯著的效果,2021年1-10月其寬體輕客市占率達到33.71%,尤其在7月,市占率高達47.81%,排名行業領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立十年間,“使用者驅動”理念一直在上汽大通MAXUS品牌基因裡。圍繞使用者需求創新變革,不斷颠覆原有業務流程并進行技術革新。是以,上汽大通MAXUS才得以在“使用者共創”成行業新潮流之際,憑借雄厚的經驗和基礎成為新模式的引領者。
以體系化智能化硬實力作支撐
對于車企而言,定制對上下遊産業鍊高效協同、傳遞周期、售後服務等多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是一件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是以在汽車行業,定制一直被視作小衆豪華品牌的“專利”。
而上汽大通之是以能夠打造出成熟的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背後依托的是其強大的技術、産品以及體系化制造能力。
2018年,上汽大通MAXUS在全球率先建成投産了全新C2B定制工廠——上汽大通MAXUS南京智能工廠。這座智能工廠2019年入選了達沃斯論壇工業4.0“燈塔工廠”,并驅動了上汽大通MAXUS整個制造體系智能化更新。上汽大通MAXUS不僅是當年唯一入選的中國車企,更是全球汽車行業中繼寶馬之後第二家獲此殊榮的汽車企業。
長期以來,業界對“軟體定義汽車”的了解主要聚焦車輛本身,但“軟體定義汽車”改變的不僅是汽車産品本身,更包括整個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
上汽大通MAXUS無疑看到了這一點,其以數字化直連的形式,建構了“軟體定義汽車”的全新商業模式,通過軟體服務持續疊代,給企業創造更多直接和潛在的經濟收益,同時也為使用者帶來更加友善快捷的服務體驗。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11月上汽大通MAXUS上線了Max·Care雲服務平台,由專屬雲管家線上直連使用者,使用者購車後,可足不出戶享受數字化售後服務。截至2021年底,雲服務平台已為21.7萬輛車提供服務,完成44.2萬多單雲服務。
就上汽大通的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而言,智能制造能力是其“骨骼”,而靈活的體制機制是其“血肉”。為了使自身在洞察使用者方面變得更加敏銳,上汽大通MAXUS再造了組織流程,轉向了數字化、平台化的網狀結構,實作企業的全業務數字化線上,與使用者的連接配接更加順暢。
與使用者互相賦能下的輝煌2021
從建立以使用者需求為邏輯的産品制造體系和使用者服務機制,到打造家庭、旅行、越野、運動等全場景下使用者共創的産品,都可以看到,上汽大通在使用者共創定制之路上,一直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走在時代和行業前列,把決定權真正交回給了使用者。
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讓車企與使用者得以互相賦能。從上汽大通的角度來看,這正是其2021年保持高歌猛進發展态勢的動力源泉。2021年12月,上汽大通MAXUS重新整理單月銷量曆史紀錄,而2021全年總銷量達182,837台,同比大增30%。其中,在海外市場,上汽大通MAXUS全年實作銷量52,094台,歐洲、美洲、澳新地區同比均大漲,漲幅分别達99%、214%和65%,形成了歐洲、美洲、澳新、中東四大“萬輛級”市場,海外市場累計銷量超14萬台,遠銷51個國家和地區。
分車型看,上汽大通MAXUS寬體輕客家族全年銷量達80,701台,同比大增35%,成為國内寬體輕客細分市場單品牌銷量頭排兵,同時增長貢獻率亦在前列;在MPV領域,上汽大通MAXUS全年銷量45,146台,同時其皮卡車型全年銷量達35,455台,同比增長27%。
對于上汽大通而言,2021年的成績可能隻是一個開端。汽車行業的智能電動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使用者的需求更加細分化和多樣化,對汽車産品的想象空間更加豐富,新時代更加考驗車企與使用者溝通的能力,以及服務使用者的能力。
而不可否認的是,上汽大通無論是在使用者共創定制模式的打造上,還是在智能化、電動化技術的積累上,上汽大通都已深耕良久,并後勁充足。這兩方面的力量,無疑将成為引領上汽大通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通路yuanben.io查詢【1A67V8TT】擷取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