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七和八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作者:緩慢爬行的蝸牛

時間定格在寒冬臘月,春節在悄無聲息間迫近。多少遠在他鄉的遊子即将背上厚厚的行囊,踏上回家的列車。一年甚至幾年未見的妻子兒女,父母親人。甚是想念。奔走在回家的路上,腳步匆匆,内心激動。他們是多希望自己會時空穿梭,眨眼就到親人眼前。說到這些,其實古人有這樣一句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什麼意思呢?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七和八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一,七不出門。

有人說,這裡的七,指的是每個月帶七的日子,就是初七,十七,二十七。實則不是,這裡的七說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就迷惑了?這“柴米油鹽醬醋茶”和不出門有啥關系呢?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出門,明顯的驢唇不對馬嘴。各位不用着急,聽我慢慢說來。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七和八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的必須品。也就是開門過日子的七件事。每個家庭都要用到。在古代,隻要有了這幾樣東西,就認為生活方面不用擔心。而七不出門,其實說的就是隻有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東西,才可以出門。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内,一般出門的肯定是青壯年男性。這個階段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不把他們的生活起居安排好,又怎麼安心出遠門。讓自己的妻兒老小挨餓受凍,不是一個男人想看到的結果。隻有把家安排妥當,不至于後院失火,沒有後顧之憂了,才可以離開家。其實這就是在說,作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既要做到孝順父母,又要作為一根脊梁,扛起家的重任,讓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不要跟着自己受苦。是以,古人才有“七不出門”的說法。并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不要出門,那樣不吉利。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七和八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二,八不歸家。

同樣的“八不歸家”,有些人也同樣認為是:初八,十八,二十八不能回家。回家會不吉利的。其實不是,這裡的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如果和不歸家連在一起讀的話,那不成了大逆不道之徒了?那麼,古人說的是什麼呢?

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七和八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其實,古人說的是:出門在外,要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要恪守這八字真言。如果做不到這些,就無顔面對江東父老。在外連這些做人的基本準則都做不到,那樣就不要回家了。是以古人才有“八不歸家”的說法。并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初八,十八,二十八不能回家,回家不吉利的說法。

其實,這句看似簡單的俗語,卻是在教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安頓好自己的家人,就不要遠行。做不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不要回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