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在萬家團圓的時刻,但總有一些人因夢想在努力前行,他們無法與親人團圓、守歲,甚至無法好好吃上一頓年夜飯。他們是義無反顧為城市美好而奮鬥的一群人。
最真實的生活在基層。新春将至,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深入基層,傾聽感悟,記錄那些平凡人的不凡之舉,拍下那些為了千家萬戶團圓而堅守的身影,反映基層群衆最真實的幸福與願景。和他們一起觸動新時代的脈搏,奮勇向前,追夢向未來。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澤文 見習記者 王子豪 董凱 謝文科 淄博報道
視訊加載中...
有這樣一群人,無論風霜雪雨,每當夜幕降臨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戴着頭盔、身着反光馬甲、踩着電單車等待在餐廳、酒店、KTV門口,他們往往作為城市夜生活的結尾出現,載着那些盡興而歸的人們回家。他們就是代駕司機。
就地過年 守護别人的回家路
還沒來得及吃完晚飯的黃栓成,聽到電話鈴響,抓緊扒拉了幾口,接起電話。
“先生您好,請問是您需要代駕嗎?”
19:30,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代駕司機黃栓成接到了第一單生意,開始了夜晚的忙碌工作。
黃栓成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獨自在淄博打拼,兼職從事代駕工作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他選擇留在淄博,就地過年。
一個頭盔、一副護耳、一部手機、一件反光背心、一個背包、一輛電單車就是他的全部裝備。從接單到趕到客人所在的位置,黃栓成隻用了短短五分鐘。隻見他雙手接過客人手中的鑰匙,微笑着詢問:“先生,我可以把電動車放在您的車上嗎?當然,如果您不友善,也沒有關系。”
得到客人的允許後,黃栓成迅速打開後座車門,右手遮擋車沿,禮貌的請客人上車。随後,他拿出一塊布,鋪在後備箱内,然後把電動車折疊放入。之後繞車一周,仔細查視車周圍的情況,在短短幾十秒的時間内有序、規範的完成了這一系列流程。
十五分鐘後,黃栓成便将客人平安送達到目的地,然後他又騎上電單車趕往下一個地點。“我每天19:30開工,一晚最多可以接六七單,有時甚至還要跨區縣長距離往返,淩晨兩三點以後回家是常有的事。”黃栓成說。
“思前想後,我決定還是不給老家添亂了,等春運高峰期過去再回家吧。”面對即将到來的春節,黃栓成選擇了留淄就地過年。“一方面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響應國家和政府的号召,另一方面我也想多掙些錢回去給老婆和孩子。”說到這裡黃栓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北方臘月的夜晚寒風凜冽,黃栓成穿梭在淄博大街小巷,電動車上的他用棉衣将自己緊緊包裹,卻依舊抵擋不住冬夜的寒風。雖然辛苦,但是也遇到了很多讓黃栓成暖心的事兒。“去年夏天,下着大雨,我送客人回周村,回來的路上電動車沒電了,有一位好心的計程車司機免費捎了我一程。”談到工作當中的暖心事黃栓成特别動容。“我今年選擇了留淄就地過年,是以大年三十晚上我也會出來接單。以往都是别人守護我的回家路,今年我來守護大家的回家路。”在黃栓成看來,他的工作不僅僅是開車,更多的是守護,守護每一位乘客安全回家。
沒有差别 女代駕一樣可以做的好
“大部分人看到女性做代駕都會很詫異。”徐亞楠個子不高,說起話來溫聲細語,代駕這份工作風裡來雨裡去,可她卻偏愛白色,冬天出來工作總是穿着一件白色的羽絨服在代駕司機中格外醒目。
冬夜裡的淄博氣溫很低,寒風吹打在身上冷嗖嗖的。那件白色羽絨服将徐亞楠包裹得嚴嚴實實。此時的她正站在西五路路邊的一家飯店門口,與其他幾位男代駕司機等待接單。
“您需要代駕嗎?”當看到飯店内走出客人時,徐亞楠都會微笑着迎上前詢問一句。
如果客人不需要,徐亞楠就會微笑着退到一邊。
“我喜歡開車,之前從事的也是與駕駛有關的職業,是以不陌生。”
徐亞楠加入代駕行業已經快半年時間了,近半年時間裡她已經累計接單900多單,平均每天就有5到6單,這樣的工作效率一點也不比男司機差。
在半年的代駕工作中,有一件事讓徐亞楠印象深刻。那天她送客人回家,因為位置偏遠不好打車,她攔下了一輛油罐車,一路上,徐亞楠都很緊張。直到油罐車司機把她安全帶回市區,“這世上還是好人多。” 徐亞楠笑着說。
“其實,作為一名女代駕司機,女司機的身份有時候會讓人對我的駕駛水準産生質疑。”徐亞楠說,她開過最貴的一輛車是邁巴赫,剛上車時還有些緊張,畢竟這麼貴的車平時不常見到, “倒車的時候,車主坐在後座跟我說,沒想到你開車還挺穩,這對我其實是一種鼓勵。”徐亞楠說。面對質疑,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謝謝你師傅,你辛苦了。”每當聽到客人這樣說,徐亞楠的心裡都暖暖的。
因為工作忙碌,她自然也失去很多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時間。“媽媽,你辛苦了,開車慢點,早點回來。”這是每天徐亞楠出門前女兒都會叮囑她的一句話。“我唯一的愧疚是平時沒法多陪陪家人和孩子,但是讓我感動的是無論我多晚回家,丈夫都會熱好飯,打好洗腳水等着我。”正是來自家人的了解和支援,讓徐亞楠能更堅定的做好這份職業,把握自己的幸福。
單親爸爸 努力拼搏出屬于自己的幸福底色
代駕司機開着别人的車,走着别人回家路的同時,也在走他們自己的路。
王東輝是一名代駕司機,也是一位單親爸爸。家中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之前的機關破産後,他就做起了代駕司機,一幹就是五年。
作為一名全職代駕司機,不知忙碌的奔波到淩晨一、二點是常有的事,可有一件事情,卻是他每天雷打不動必做的,那便是回家和女兒一起吃晚飯。
王東輝的女兒彤彤今年上國小一年級,王東輝每天都會在晚上開工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陪女兒吃飯,輔導孩子寫作業。“别出去了,很冷”,是彤彤最近經常說的話,王東輝笑道:“隻要女兒和母親幸福健康,我累點根本不要緊。”
從彤彤出生起,王東輝就從事代駕工作,直到現在,王東輝的母親對于兒子的這份工作依然心有餘悸,“我的父親就是因為車禍去世的。”王東輝說,母親對他的工作十分擔憂,但也并不總是表露在臉上,更多時候是通過很多很多的問候和叮囑展現。“我的母親經常會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來,如果活不多的話就早點回家,或者叮囑我騎車慢點,路上小心。”
對于母親,王東輝是自責的。去年,王東輝的母親因病住院,需要做一個小手術。考慮到孫女上學需要接送、兒子工作忙,老太太就一直拖着,直到彤彤放假,才去醫院做了手術。“家裡的生活瑣事一直都是母親在承擔。”說到這裡王東輝的眼眶濕潤了。
王東輝直言,對待家人自己心裡是愧疚。可是,正是通過代駕這份工作,王東輝認識了一位“異父異母”的兄弟。王東輝回憶,有一次晚上他送人去高青,回程時已經很晚了,“路上一輛車都沒有,我隻好給我‘兄弟’打電話,他二話不說就開車過來接我了。”也正是從那時起,王東輝就非常放心的将家裡的大事小情托付給朋友。
夜晚,街邊夜攤裡坐滿了剛剛下班的代駕司機。他們也許并非真正認識,但大家卻總能通過這樣一份工作迅速熟悉。這份看起來平凡、普通的工作背後,卻承擔着一份保駕護航的責任。
晚星和路燈點亮了夜空,城市夜晚的奮鬥者們溫暖了人心。正因為有像黃栓成、徐亞楠、王東輝這樣的普通勞動者在夜色中追逐夢想,用辛勤的付出打拼出屬于自己的幸福底色。
奮鬥是來自基層奮鬥者的榮光,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更是那些默默無聞勞動者的縮影;感謝你們的付出和奉獻,城市因為你們的努力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