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與居庸關相距百裡有餘,為何要将居庸關從那百裡之外移至北海之中呢?
這得從鹹豐丙辰年說起。

自這年開始,英法先後尋釁再次想與中國開戰,以便索取更多在華利益。鹹豐帝當時正被太平軍弄得焦頭爛額,對外一再屈辱退讓。然而庚申年七月英法聯軍還是登陸北塘,接着占領了天津。聯軍循運河北上,張家灣、八裡橋相繼失守,清軍節節敗下陣來。在洋兵壓境的時刻,鹹豐皇帝隻好舍棄圓明園的美景佳肴,留下自己的六弟奕䜣與洋人周旋,而他自己卻逃到熱河行宮避難去了。
清朝自入關定鼎以來,皇帝被外敵逼出京城這還是頭一遭的事情。是以到了熱河行宮,本來就有病的鹹豐帝,每當思念起此事則倍覺痛心。他總是感到這是奇恥大辱,讓洋人逼到如此地步,上無以對祖宗在天之靈,下難以慰萬民之望,羞愧交加。病勢更加沉重。後來雖然和議訂了,然而屈辱的條款,更使他痛心疾首,何況南方戰事仍未平定,若無曾國藩、李鴻章舍命效力清廷,即使江北這半壁河山也早已不能保全了。鹹豐郁郁心疾,越思越重,雖然他的六弟奕䜣幾次請他回銮,但由于病重他都未能起駕。
當他在熱河行宮彌留之際。除召見親近渚臣,托付顧命之外,并殷殷召喚東西兩後來至病榻之前,一是囑托她們要好好地保護他的唯一未成年的兒子載淳,以便繼承大統,延續愛新覺羅血脈;二是讓她們回宮以後千萬别忘了在北海瓊華島上選一處地方,修築一雛形的居庸關,以此為紀念。據鹹豐說:“瓊島春蔭”頗似“暑宿疊翠”。如果自己有知,死後還要重來此地。待兒子載淳長大以後應該向他說明,我讓你們住此築居庸關的意圖是要雪國恥,揚國威。願清室後繼之人能時時刻刻紀念此事。鹹豐這段話當時隻有兩皇後知道而已,并未載入頤命之中。
慈安深深了解鹹豐皇帝臨終前遺囑的一片心意。是以在回銮之後,渚事業已大,當文宗(鹹豐帝)的神牌送進太廟的第二天,便在垂簾辦事休息的時刻告知軍機處,說先帝在世之時曾有遺命,讓在北海瓊華島上建造一個雛形居庸關,并言慈禧後也知道此事。于是便同降懿旨,命欽天監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使内務府會同工部開工修建。結果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花了一千八百多兩銀子才把這座雛形居庸關修好。
此後,慈安便于春秋時節,常常帶着載淳到北海瓊華島來。每次來時,一定要到這座居庸關處留步,并指着它向載淳述說鹹豐皇帝遺命建築此關的用意。同治也曾向慈安表示過要以雪國恥為當務之急。然而可惜同治的命太短,等到同治、慈安先後離世之後,這座建于瓊華島上的雛形居庸關,由于無人問津,因而為風雨所摧,漸漸也就倒塌了。
慈禧聞知後,便暗自命人将它鏟去,至于她為什麼要這樣做,便不得而知.是否因清廷外交無術,國恥屢聞,不如将這開始紀念國恥的标志一起鏟去更為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