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案調查

原料有“毒”。

文|蔥白

近日,上海市監局釋出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稱,上海格蘭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格蘭)因使用的“NT-7WAN”原料及添加了該原料的面膜産品中含有化妝品禁用成分而被處罰;并且生産、銷售上述原料的相關人員也已被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首起化妝品原料商被立案的案例,而這一信号也被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是“化妝品原料嚴監管的開始”。

化妝品原料加激素,原料商被立案

根據上海市監局釋出的行政處罰文書,2020年9月8日,在上海格蘭進行現場檢查時,對其使用的NT-7WAN原料及添加了該原料的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料體)(抽檢名為蛋蛋面膜(中試))進行抽樣檢查,經檢測“NT-7WAN”原料被檢出“倍他米松”“倍他米松醋酸酯”“氯倍他索丙酸酯”成分,檢驗結果分别為1.868μg/g 、19.912μg/g及<0.1μg/g;“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料體)”被檢出“倍他米松醋酸酯”成分,檢驗結果為0.262μg/g。

立案調查

▍截自上海市監局

《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 年版)》明确規定了,倍他米松、倍他米松醋酸酯及氯倍他索丙酸酯均屬于化妝品禁用組分。多位研發工程師告訴青眼,上述3種成分均屬于糖皮質激素,将其添加至化妝品中,容易造成“激素臉”。“在皮膚上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将極大地降低皮膚自身的免疫性,一旦停用,皮膚會進入持續的發炎反應期,變成激素依賴性皮炎。無論從法規還是科學上,糖皮質激素都是禁止使用的。”

上海市監局稱,案發後上海格蘭積極進行整改,并将剩餘的NT-7WAN 原料做了無害化銷毀處理。由于上海格蘭使用化妝品禁用原料生産化妝品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下稱老條例)。最終,監管部門對上海格蘭作出了“沒收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料體)92.5kg”的處罰。

據悉,這份行政處罰書中還顯示了NT-7WAN 原料的制作過程。根據調查顯示,阜陽市衆誠生化技術研究所的楊震在2018年研發出含有新型糖皮質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類似物Ⅰ的化妝品原料,命名為烏酚萘索。上海妝炎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興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隆欣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隆欣)和南通諾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宋其彥,從楊震處采購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類似物Ⅰ的烏酚萘索後,通過添加丙二醇及PEG-40氫化蓖麻油并增溶稀釋制作成化妝品原料NT-7WAN,并将NT-7WAN銷售給上海格蘭等多家化妝品生産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NT-7WAN原料生産商負責人宋其彥和其上遊采購企業的負責人楊震,均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

立案調查

▍截自上海市監局釋出的行政處罰書

多個原料商被立案

不少研發工程師向青眼表示,此前見到過上海隆欣釋出的NT-7WAN原料的推廣資訊。根據這款原料宣傳資訊,其包含了“NT-7WAN主要成分(INCI)是硫辛酸、月桂氮卓酮、銀杏葉提取物、苯乙基間苯二酚”“40分鐘美白不是夢”等宣稱。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企業資訊信用公示系統,上海隆欣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立案調查

▍受訪者提供

立案調查

▍截自國家企業資訊信用公示系統

經青眼在國家藥監局查詢了解到,上述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為普通化妝品。普通化妝品為何要添加美白原料?對此,廣州市勝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潘廣樂表示,由于大陸還沒有出台化妝品美白原料目錄,是以,一些普通化妝品裡也會添加美白成分,如煙酰胺、熊果苷等。“估計,這也是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添加NT-7WAN的原因。”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資訊,上述樸妝酵母多肽黃金面膜的産品備案資訊已登出。

立案調查

▍截自國家藥監局

不過,青眼在樸妝品牌官網上看到另一款名為“樸妝酵母卵殼面膜霜”的産品,其宣稱也含有了“美白”等詞語。根據化妝品監管APP資訊查詢顯示,該産品為普通化妝品。“目前,類似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線上上平台依舊比較多。”多位業内人士如是說道。

立案調查

▍截自化妝品監管APP

立案調查

▍截自樸妝品牌官網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NT-7WAN被爆出問題後,還有工程師稱,“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們工廠差點就用上,還好客戶最後沒有定版,隻是研發配方時用過。”

有資深法規人士認為,“上述對于上海格蘭的行政處罰,依照的是老條例,如果是按《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下稱新條例),那就應該不隻是沒收料體了”。

根據新條例第五十九條,對于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産的原料等行為,其違法生産經營的化妝品貨值金額不足1萬元的,并處5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1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15倍以上30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還将被責令停産停業或終身禁業等。

立案調查

▍截自新條例

上述資深法規人士還表示,“不管化妝品生産企業是否知情,隻要産品中添加了禁用原料,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無獨有偶,2021年12月1日,信用中國釋出的一則關于安徽創領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創領)的行政處罰資訊顯示:福州美樂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的化妝品原料“蓮敏舒”涉嫌非法添加,經福建省藥品監管局調查,有證據顯示部分涉嫌非法添加産品銷售至安徽創領。

在安徽創領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受托生産愛音紫草膏存在未依照新條例規定建立并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産品銷售記錄制度的行為(其中入庫記錄、出庫複核及銷售記錄内容不完整等)。由此,認定安徽創領涉嫌違反了新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之規定,并對其處2萬元的罰款。

立案調查

▍截自信用中國

新條例第三十一條明确指出,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産企業應當建立并執行原料以及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材料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産品銷售記錄制度。

随後,在2021年12月24日,福建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釋出的“第二批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典型案例”的通告則顯示,某公司涉嫌在其生産的兒童化妝品原料“蓮敏舒”中非法添加其自行生産的“苯烯莫德”醫藥中間體,于2021年8月31日被立案調查,且最後被送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立案調查

▍截自福建省藥監局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原料商在化妝品原料中添加禁用物,不僅自身會被立案處理,也會“連累”下遊的化妝品生産企業。

原料領域開啟嚴監管模式

衆所周知,化妝品安全的源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化妝品原料的安全。是以,不少工廠負責人紛紛表示,“采購原料要格外謹慎,就怕出這樣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廣州市歌雅化妝品有限公司即因為生産的化妝品被檢出禁用原料“氫醌”被處罰了4.3萬元,而涉事産品卻是一款宣稱“細緻毛孔”的面膜,彼時就有工程師認為,“氫醌很有可能是原料中帶進來的,企業吃了‘悶虧’”(詳見《“細緻毛孔”面膜含美白禁用原料 冤不冤?》)。

金發拉比婦嬰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古玉龍向青眼介紹,通常工廠采購原料時,原料商會出具原料檢測報告(即COA),但是這個報告中隻有原料理化項目的介紹,如PH值等,有沒有違法添加是看不出來的。“工廠很難自行控制,因為原料檢驗的成本太高,工廠隻能選名聲好的供應商。”

此外,多位研發工程還表示,個人的經驗和判斷也很重要。不少工程師就稱,“一般推銷抗敏、止癢、濕疹等功效的原料,就先打小樣試用,不會盲目采購。或者是等别人用了兩三年後再考慮。”此外,還有行業人士認為,“如果多家生産企業的同一個原料出了問題,那大機率就是原料商的問題。如果隻有一兩家企業的原料有問題,那可能就不是原料商的問題了。”

接連發生兩起原料商被立案調查的案例,也引起了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部分業内人士認為,“這可能是監管部門釋放出的‘嚴管原料’的訊号。”

目前原料報送碼已經上線,在該系統的運作下,化妝品的溯源工作将變得更加便捷。有行業人士說:“以往監管部門是一個‘點’的抽查,可能抽檢到一個産品有問題後,隻能對一個工廠和其關聯的原料商進行監管或處罰,但有了原料報送碼後,監管部門就能通過這個問題原料的相關企業,快速找到所有使用了該原料的化妝品生産企業和所涉及的産品。可以說是由一個‘點’的監管,更新成為了一張‘網’的監管”。

顯而易見的是,監管更新的同時,實質也是加速了化妝品行業“良币驅逐劣币”的過程,最終營造的也是更加公平的競争環境。

1999元/年 成為青眼情報個人會員,行業情報搶鮮知。點選此處 青眼情報會員

立案調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