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與玉的相遇

人與玉的相遇

白日依山盡 陳紹德

人與玉的相遇

蝶夢莊周(局部)楊孝泉

人與玉的相遇

力争上遊 何木铿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玉是隆重莊嚴的禮器之材。玉乃國之瑰寶,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魂。玉石之中,“紅黃為貴,藍綠為絕,五彩為奇”,有着“中國紅”的雞血玉乃典雅高貴之玉。

在2012年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于2006年在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三門鎮被發現的玉種——雞血玉成為指定紀念品,表達着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和期盼。

也是在2012年,我讀了姜革文博士的《神奇的桂林雞血玉》一書,進而愛上了雞血玉,一度在桂林德天市場、龍勝縣玉石市場、三門鎮礦區之間往返尋玉。2014年,他的《國禮雞血玉》出版,桂林玉石市場出現了新的高潮,留下了很多人與玉的故事。2021年,《國禮雞血玉》再版,厚重了很多,可謂“桂林雞血玉文化奠基之石”。

玉石文化像一口老井。姜革文知道,簡單的鑿法是無法挖出泉水的。他獨辟蹊徑,從雞血玉的自然定位、文化定位、美學定位等多個次元進行全面而系統的闡釋。通過質地、色彩展現雞血玉無與倫比的材質之美;通過雞血玉與詩書畫印的結合呈現文化之美;通過雕刻師的技藝展現“人玉溝通”的和諧之美。

姜革文對“尊紅尚玉”的研究建立在紮實的學術論證基礎之上。以紅色為例,他結合考古學的最新成果,論及赭石、朱砂等物質的紅色觀念傳承,令人信服。在大量閱讀中撷取史實記錄,更是讓人動容:詩文中常有紅玉,現實中難覓紅玉。古人通過血竭染玉、老提油、新提油、羊玉、狗玉、叩鏽法等多種方法,讓玉變成紅色。對紅色的潛意識的喜愛和心理期待,讓國人形成了深深的“紅玉情結”,也讓紅玉制造成為充滿活力的産業。故宮博物院的楊伯達、楊華父女共同驗證“血竭染玉”的細節,尤其感人至深。

書中以紅色為主的雞血玉輔以黑、白、黃各色,形成各種首飾、印章和把件,組成了瑰麗的視覺方陣,如果用樂曲來比喻,時而如《黃河大合唱》,時而如《緻愛麗絲》。

盡管浪濤千卷,仍為序曲。雕件的出現,才是真正的主角登場。書中雕件圖文呼應,相輔相成。傳統的玉雕題材如“大吉大利”“牛轉乾坤”“千手觀音”讓人親切,同時,雞血玉獨特的俏色,又賦予其新的能量。特别讓我感動的還不在此,而是其中承載的“詩詞篇句”和“文化故事”。

“白日依山盡”“孤城遙望玉門關”“大渡橋橫鐵索寒”……美輪美奂的作品、氣韻橫生的文字,立即将觀者帶入一種情境。“詩詞篇句”根脈深厚,畫龍點睛。《說文解字》中有雲:“名,自命也。”古語亦雲:“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玉雕中的“文化故事”源自經典,延展經典。雕件巧妙的構思,精細的雕琢,變幻莫測的俏色,讓人挪不開眼神。屈原詩歌中的“山鬼”被描述為“乘赤豹兮從文狸”,寫的是美人與豹子。古往今來,常有藝術家為之賦形,有的忠實于原作,也有的創作将“山鬼”坐騎改為其他猛獸。雕件《海鬼》中,美人妩媚溫婉,玉龍遒勁有力,旖旎奇詭又力量磅礴。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或感受到豐富的人生滋味,或怡然于至美的精神享受,或體悟到高遠的哲理境界,或仰止于聖賢的靈魂高度……

賈寶玉初見林黛玉的時候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姜革文說,“愛一塊玉,就像愛一個人”。他生活在雞血玉的産地桂林,他和雞血玉大約也潛藏着某種神秘的緣分吧。不是每位愛玉者都能遇上那方心儀的美玉。玉緣,令人期待;書緣,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劉 玉,系桂林雞血玉協會副秘書長)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