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秋風剪影》(絡石)徐 昊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激情歲月》(杜鵑)沈建平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寒香》(蠟梅)徐 昊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坐忘》(天目松)徐 昊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孤山鶴隐》(綠萼梅)徐 昊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崖上春風》(小海棠)徐 昊

無聲的詩 立體的畫

《天寒紅葉稀》(山槭)徐 昊

編者按

新春佳節即将來臨,各地的盆景藝術争奇鬥豔。寓意吉祥招财的橘樹、象征事事如意的柿樹、祈願長壽健康的松柏、代表清新脫俗的白梅……盆景藝術,承載着人們源自心底深處那份對美好自然山水和花草樹木的歡喜之情。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大衆的喜愛和文人的參與,使得原來的盆栽逐漸升華為盆景,并促進了盆景藝術的提高和發展,使之成為人文的載體,如同詩、書、畫、音樂等藝術門類一樣,被悠久地傳承下來。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當人們被無言的自然之美感動而萦懷,就會産生用藝術來記錄這些自然之美、表達内心情感的念頭。盆景藝術家則用樹樁山石為材料,以“縮龍成寸”的手法來再現自然之美。盆景藝術将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樹名木濃縮于咫尺盆盎之中,藏參天覆地于盈握間,使人足不出戶就能領略自然山水勝景之美,較之其他藝術,它所透露出來的自然生命氣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足以令人心往神馳,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

“日與自然相親和”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主題。“日與自然相親和”“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成為一種超越塵世的生活方式,也是盆景藝術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國盆景藝術中的一些表達自我心性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即是“天人合一”“物我具化”文化思想的展現。

山水思想包含有道家隐逸思想的成分。曆來,中國的士大夫都把寂靜的山林、樸素的田野,當作理想的栖隐之地。明朝一位叫“愛閑老人”的文人有一段關于盆景的語錄:“古雲,尺幅千裡,此畫家之玄機,今拳石寸樹,有别一洞天之緻,千丘萬壑之形,不知對此能令人置身物外否?”這段語錄也正好表達了“市隐”思想在盆景藝術中的反映,經常被後世镌刻于盆器上。

盆景作為濃縮自然的藝術,在方寸之間容納大千與世界,也能容納人的心靈世界,令人擺脫凡塵,達到“市隐”的目的。在中國盆景藝術的文化内涵中,既有儒家思想側重道德倫理、寓情于景的成分,也有老莊心與物遊、忘懷得失的思想,同時也有空靈靜寂的禅宗思想的表現。具體作品則以榮枯、動靜、剛柔、高低、大小、疏密、虛實等對比,以及在順勢與逆勢、流暢與凝滞、張揚與頓挫等沖突中求得統一等藝術手法,來進行創作。作品有展現生命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壯美,也有優柔多姿、春華秋實、煙雨江南的秀美,還有清高孤傲、遁世脫俗的空靈美。

“詩情畫意”即意境

盆景作品的意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情畫意”。詩情畫意并非我們用詩的内容來做一盆盆景,或者模仿畫中的樹或畫意來做盆景,這樣的作品即使有意境,也是重複人家的作品内容,并非主觀創造,因為看到這樣的盆景作品,能讀出來的還是那首老詩,能畫出來的還是那幅老畫,毫無新意,隻能算作學習的過程。

“詩情畫意”是指盆景作品具有令人震撼的外在形式、感人的内涵和動人的氣韻,賞之能令人心馳神往于作品反映的意境當中,并禁不住嗟歎之、詠歌之、手舞足蹈之,這才是盆景作品真正的詩情畫意。意境是盆景作品的靈魂,沒有意境的作品便是一件沒有靈魂的軀殼,僅僅是自然植物給視覺帶來的愉悅。

如我的盆景作品《天寒紅葉稀》,以細瘦既直的樹幹、頓挫變化的線條節奏和清高疏簡的形象,來展現一種清剛的内在氣質與孤傲不群的文人精神。霜染的紅葉,一張又一張,飄飄搖搖的落下,着地有聲。落葉靜靜地躺在地上,綻放生命最後的那一抹絢爛,這一幕場景,構成了荒野靜谧的時空,“落葉滿山空,何處尋行迹”。這就是作品的文化語言,也即是作品的意境。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璪總結出來的一條藝術創作的經典理論,被後人奉為藝術創作的不二法門。中華文化藝術曆來崇尚自然,主張“外師造化”,也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靜靜地存在于自然當中,向我們行無言之教。是以說進行藝術創作,首先要向自然學習,認識自然規律,了解事物的成理,進而豐富我們理性知識。

在學習盆景創作的過程中,對自然的學習尤為重要,因為不同的樹種有着各自不同的本質和形态特征,這種特性因地域的不同又各具形貌,是以我們在學習盆景制作時,首先是以自然為師,結合内心的感悟,使得自己對自然現象和内在本質都有透徹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盆景藝術不僅僅是“外師造化”的客觀表現,更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觀表達。“心源”即心底深處的精神情感世界,“中得心源”是将物象與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過内心的情思和構設,做到“胸有成竹”,超然地反映人的情志與氣象,達到物我具化的境界,這就是心化的自然,是對自然美的主觀表達,這樣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美與自己内在的生命合而為一,借物言志,托物寄情,達到天人和諧的境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這其實是藝術相通的道理,任何藝術都源于對自然美的感動而得益于“外師造化”,又與民族文化一脈相連,是以不同藝術形式之間既互相聯系,又可以互相借鑒。讀一首好詩,可以把詩情付諸盆景作品中去,品一幅好畫,可以用盆景表達畫意,而賞一盆優秀的盆景作品,你會被盆景的形象氣韻所折服,進而被作品所傳達的意境和内涵所感染。

好詩如畫,好畫如詩,好的盆景如詩也如畫。

(作者:徐 昊,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