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這本書我翻了三遍,每看一遍,對佟母這個婆婆都有着不同的感觸。
剛看第一遍時,覺得佟母雖然前期對文麗這個媳婦多有挑剔,但越到後面,越覺得這個老太太的可貴之處,幫着照顧孩子,料理家務,特别是在佟志鬧離婚的那段日子,若不是她偷藏起了戶口本,可能文麗和佟志早已在沖動之下一拍兩散,也走不到金婚。
看到第二遍時,覺得佟母有幾件事做得很是不妥,特别是在對待兒子出軌這件事上,不但沒有對兒子加以管束,還一直跟文麗強調男人都這樣,讓媳婦要隐忍。
在細讀之下,發現佟母這個婆婆,其實并沒有之前所了解的那樣好,她跟很多現實中那些自私的婆婆一樣,心裡隻有自己的兒子,對文麗這個媳婦從未有過半絲憐惜。
這一點,從她跟文麗說的很多話中,都可以窺見到她為人婆婆的自私。

01 上班有啥子了不起,新社會,哪個不上班,你幾個姐姐家,哪家都比你這裡幹淨,人家也上班啊。
佟母第一次來,便展現出了作為婆婆的威嚴和不客氣。
一邊對文麗這個小媳婦的做小伏低話中帶刺,一邊夾槍帶棒地跟兒子唠叨家裡到處是灰,言外之意無不暗示着文麗這個媳婦太懶。
佟志解釋大家都要上班太忙了,沒什麼時間搞衛生。
佟母對着兒子又是一頓呲:“上班有啥子了不起,新社會,哪個不上班,你幾個姐姐家,哪家都比你這裡幹淨,人家也上班啊。”
佟母這句話換一個立場不堅定的丈夫,很容易讓夫妻生出嫌隙。一句話不但把媳婦在這個家的功勞抹殺了,還給兒子一種“家務就該女人幹”“這個媳婦太懶”的暗示。
第一次見面佟母便毫不掩飾對文麗的不滿,甚至給了個十足的下馬威,隻是這下馬威,不但沒有讓文麗對她産生敬重,反而讓她心裡對這個婆婆産生了“此後敬而遠之”的想法。
家是兩個人的家,同為上班的小夫妻,對于家務事肯定都有着自己的分工,作為婆婆,一來便對夫妻的小家庭指手畫腳,打破夫妻間原本和諧的家庭規則,這實屬不妥。
02 男人是做大事情的,成天圍着竈台轉像啥子,你媽媽是怎麼教你的。
文麗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幹過什麼家務活,結婚以後,佟志也是處處讓着她寵着她,從不讓她下廚做飯。
佟母看着在廚房裡手忙腳亂,油壺在哪都不知道的文麗,心裡瞬間便明了,這個媳婦平時在家肯定從沒下過廚,兒子也被她使喚得死死地。
佟母心疼兒子,對文麗也越發不滿,忍不住教育她“男人是做大事情的,成天圍着竈台轉像啥子,你媽媽是怎麼教你的”。
現在這個時代,早已不再講究男主外女主内,白天大家都上班賺錢,晚上一起回家做家務,有些婆婆心疼兒子,看不慣兒子做飯洗碗,覺得這些都是女人該幹的。這樣的想法真的很自私,很容易養出一個“巨嬰”丈夫,讓女人過成喪偶式婚姻。
03 結婚過日子就要以丈夫口味為主,不會做是理由嗎。誰天生就會啊,不會就學。
母親心疼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對媳婦說這句話,是把媳婦當成老媽子還是兒子的保姆?
在結婚前,每位媳婦也曾是父母的掌中寶,不會做飯,不會洗衣,父母把好吃好喝的都留給她,憑什麼結婚後,就要放棄獨立自我,為男人而活。
文麗從小也是養尊處優長大的,佟母剛來第一天,便把整鍋糊飯給了她,明知文麗不吃辣,還故意在菜裡放足了辣椒,把碗裡的肉全挑出來給兒子,充分演繹了一個不把媳婦當人看的“惡婆婆”形象。
不得不說,佟母從出場開始,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無不透着對文麗的刻薄和惡意。
04 你要體諒他,要從他的角度出發想下問題,不要老是想到你自己。
李天驕公開承認自己和佟志是戀愛關系,遠在北京的文麗知道後,到廠裡找上司大鬧了一頓才把佟志從三線調了回來。
回來之後的佟志性情大變,李天驕成了他“提都不能提的人”,兩人的關系也在争吵中變得越來越僵。
佟母為了兩人的事也是操碎了心,但是她沒有勸出軌的兒子,反而勸文麗要多體諒佟志,不要這麼自私,隻想着自己。原著中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佟母說:南方她爸爸最近心情不太好,你要體諒他啊。
文麗說:我夠體諒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教育全都我管,我還要怎麼體諒。
佟母說:男人可是要做事情的嘛,他現在也沒啥事情做,心裡窩火,你一天到晚和大志鬧别扭,我就給你提點建設性的意見,你要從他的角度出發想下問題,不要老是想到你自己。
兒子和一個未婚女人糾纏在一起,兩人的照片公開登在報上,女人還親口承認兩人在談戀愛,這放到任何一個女人身上應該都不能忍吧。
佟母不教育自己的兒子,卻反過來責怪媳婦太過小心眼,不夠體諒兒子,隻一味地考慮自己的感受,成天跟兒子鬧,攪得家宅不甯,兒子的事業也受阻。
不知道兩人身份交換,出軌的是公公,婆婆是否還可以如此大言不慚,理直氣壯地成全公公的事業,甚至還賢惠地安頓好後宅,讓他毫無後顧之憂地去享受這段“戀愛”。
05 我是他媽,心裡頭跟着他流淚,哪像有些人,隻要丈夫守在跟前就啥子也不想了。
文麗第二次攪黃佟志的升職之路,是得知佟志想去的分廠黨委書記是李天驕,于是她背着佟志找到了孫師傅,軟磨硬泡下硬是把佟志的名給除了。
佟母把文麗的這點小心思看得透透的,看着整日郁郁的兒子,忍不住跟媳婦抱怨:
男人的政治生命跟生命一樣重要,我是他媽風心裡頭跟着他流淚哦,哪像有些人,隻要丈夫守在跟前就啥子也不想了。
佟母自從生病後,便被文麗接了過來,多年來,她把佟母當成親生母親一樣盡心盡力地照顧侍候着,到頭來,卻得不到她一點憐惜。
兒子出軌,整日在家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還罵文麗惡毒,她從沒斥責過兒子半句,卻怪文麗拖了兒子的後腿,隻想着夫妻在一起,從不為兒子的前程考慮。
卻從未想過,于媳婦而言,家都散了,還要前程幹什麼!
06 我的兒子我曉得,他在外面,不管走得多遠,走累了,還是要回家的,你不要老是跟他吵,你給他留條回家的路
佟母最自私的一次,是用自己的死,對文麗洗腦,說佟志很可憐,讓她為佟志留一條路。
臨終前,她跟文麗說了這麼一段話:
誰也沒辦法一輩子像新婚一樣,男人其實也很可憐,你以為隻有女人才怕老,男人也怕噢,男人活到五十幾歲,上有老下有小,事業家庭一大堆負擔,很煩很難得。
佟母抓住文麗的手,聲音變得溫和,又說:我的兒子我曉得,他在外面,不管走得多遠,走累了,還是要回家的,你不要老是跟他吵,你給他留條回家的路。
佟母一直是通透的,她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兒子愛着李天驕,也知道李天驕不适合佟志,不可能像文麗一樣賢惠勤勞,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她也清楚地知道,善良的文麗一直無怨無悔地愛着佟志,是以她到死也要利用媳婦的善良,利用媳婦的愛,為兒子安排好一條後路。
她怕兒子真的一時迷了心竅離了婚,到時候妻離子散又被李天驕甩,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家寡人,是以她用長輩的身份,以祈求的姿态,要文麗成全她最後的遺願:如果佟志犯了混,又被李天驕甩了,她要重新接納他回家。
不得不說,佟母為了兒子,真是操碎了心,兒子是她心尖尖上的肉,文麗這個媳婦,哪怕侍候她終老,也終究是個“外人”。
說到底,文麗為這個家操勞一生,任勞任怨地伺候一家老小,但她無論付出多少真心,無論有多好,在佟母眼中,她永遠越不過兒子,她在佟母心中的分量,充其量隻是一個可以照顧兒子起居,可以照顧好家庭的免費保姆。
07 結束語
年輕時看《金婚》,一直覺得佟母是個通透的老人,特别是在後期,随着年紀愈大,她跟文麗經常會有一些溫馨的互動。
看完原著之後卻發現,她真的是一個極其自私的婆婆,她的身上有着大部分“惡婆婆”的特質,心裡隻有兒子,不管兒子做錯了什麼,永遠在媳婦身上找錯誤,哪怕是兒子出軌,也覺得是媳婦天天吵架讓他心煩,才導緻的兒子出軌。
兒子事業不成怪媳婦阻他前程,兒子出軌怪媳婦太作,兒子鬧離婚怪媳婦天天吵架所緻,孩子教育不好怪媳婦,哪怕是媳婦對兒子的出軌終日以淚洗面痛不欲生,還要她在未來接納兒子的回心轉意。
在佟母眼中,女人就該以男人為天,就該無私地為家庭貢獻,就該卑躬屈膝地侍候丈夫,包容丈夫所有的錯,哪怕丈夫出軌,也要咽下所有的淚,用溫柔和等待喚回他的回歸。
在這種颠覆三觀的洗腦之下,原本個性獨立,眼裡容不得沙的文麗也逐漸變成了一個隐忍任勞任怨的小媳婦。
這讓我想起那個在泰國被丈夫推下山崖的孕婦,她的婆婆曾恨恨對她說:你又沒死,為什麼還要報警抓我兒子,他到底是你丈夫,你為什麼要害他。
多麼可笑的言論,自己的兒子殺人犯錯,倒怪别人害了他兒子。
佟母這樣的婆婆,其實在這個社會上也有不少,希望你沒有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