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市值榜,作者|何玥陽,編輯|嘉辛
聞偉在汽車圈掀起了一股大風浪。
作為團車網創始人,聞偉近期對媒體透露,公司加入了造車新勢力大軍。在聞偉口中,團車的造車團隊,有經驗、有技術、有效率,幾乎無所不能。
理想汽車的CEO李想看不下去了。1月16日晚,他在微網誌公開嗆聲聞偉,大意是,這樣的“超人團隊”大機率是騙子,指望找到“超人團隊”的大機率也是騙子。李想甚至用“毫無廉恥”“重新整理了創業者的底線”等詞彙表達态度。
次日一早,聞偉同樣言辭激烈地進行了回擊,叫李想别把自己當先知。
騙子也好,先知也罷,都得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那麼,聞偉的造車團隊具備哪些超能力?聞偉和他的團車又是什麼來頭?造車,團車的錢夠不夠?
01 項目:完美的不真實
是什麼樣的造車團隊、規劃,讓李想忍不住“大嘴巴一把”?
造新能源汽車,需要什麼?需要人、錢、技術,在目前缺芯和锂貴的情況下,還需要強議價能力。
團車有什麼?有一個100多人的外來團隊。盡管從決定造車到現在,時間隻有幾個月,不足以讓聞偉想清楚很多問題,他還不知道怎麼做品牌定位、品牌理念,但因為有這麼一個外來的團隊,他很笃定,團車要造車。
這個團隊,有沒有經驗?
在聞偉口中,這是個擁有二十年資曆的團隊,從5萬以下到2000萬以上,從商用車到物流車,都能做。
這個團隊,有沒有技術?
聞偉描述的是,這個團隊能承擔産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産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
不僅如此,這個團隊還做過太陽能和氫能動力車。
這個團隊,有沒有效率優勢?
在聞偉的眼裡,幾乎是頂級了,他說,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造車周期是48個月,國内的造車新勢力做到了36個月,團車現在的團隊能做到18-24個月。
這讓聞偉非常有底氣,“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系,3個月能再做一款”“我覺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
聞偉說,這個外來團隊直接帶着半成品車型來的。第一款車也會從半成品車型裡選一款,采用成熟方案、成熟技術、成熟供應商,産品本身品質、品控完全成熟可控。
他預計,2022年金九銀十就能銷售,定價在10萬元—20萬元。
要造車,團車有錢嗎?
暫且還不知道,但他們有省錢的能力。一款車的量産成本隻需要5000萬美元左右。三億多就能量産一款新能源汽車,這讓那些幾百億投入才開始起量的新能源汽車,多汗顔?
這麼看下來,這個團隊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造車周期顯著快于國際燃油車企,也能吊打國内新能源造車第一梯隊。如若所言屬實,這團隊無敵了。這配置、這項目,王多魚看了都說好。
俗話說,鳳栖梧桐。想招來鳳凰,自己得是棵梧桐樹。這個所謂的頂尖團隊看中了團車什麼?
02 團車:是不是梧桐樹?
聞偉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外貿專業出身的他,畢業後進入上海三菱電機從事管道銷售工作。2000年開始自主創業。
團車,是他的第五次創業。靈感來自,一個QQ群裡,有人牽頭組團去4S店砍價買車,也就是量大價優的團購。
2010年,團車開始了團購便利服務,通過線上的管道,聚集起有興趣購買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消費者,并組織他們去線下經銷店購買。在積累了組織線下活動的營運能力之後,2016年,團車推出了車展業務。
2018年,團車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被稱為“汽車新零售第一股”。
業務主要分為線下營銷服務和虛拟經銷商兩個方面:
1、線下營銷就是車展和團購,團車起的是引流的作用,賺的是車展的入場費、促銷活動的服務費;
2、虛拟經銷商,通常情況下,團車會代表二級經銷商(可以銷售多種品牌的經銷商)從汽車制造商或者特許經銷商那裡購買汽車,參與到交易裡了,向二級經銷商收取傭金,一般和汽車成本有關;
盡管團車對虛拟經銷商的業務很看重,認為它是經營利器,但團車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線下的車展業務,2019年,虛拟經營+線上營銷占整體收入的比重剛過3%。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線下聚集活動受限,團車的車展收入下跌近60%,是收入腰斬的直接元兇。
2021年團車情況也不是很樂觀,線下車展業務前三個季度收入1.9億元,第四季度往年是旺季,即使和前三個季度收入相同,這部分全年收入也低于2019年。虛拟經銷商和線上營銷的勢頭相對強勁,占收入的比重達到了30%。
即使沒有新冠疫情,受制于新車銷量疲軟,且新能源汽車更傾向于自建銷售網絡,團車的線下銷售業務同樣可能遇到規模瓶頸,新冠隻是加速了這一程序。
再從利潤的層面看,因為團車幹的是引流或者中間商的生意,收的是服務費、傭金,是以毛利率較高,在70%以上,這麼高的毛利率之下,從團車公開的資料看,始終未能實作盈利。
原因在于原本的商業模式之下,團車需要掌握大量相對精準的買車意向客戶,才能對汽車制造商或者是特許經銷商産生吸引力,進行辦展,或者拿到更低的售價,形成自身的競争力。
為此,團車付出了高額的營銷費用,如廣告、推廣費用和銷售人員的薪酬。銷售費用率超過毛利率時常發生,虧損成為團車的常态,又因其在虛拟經銷業務中,需要墊付資金,經營活動現金流也常年是淨流出的狀态。
既沒有利潤,也沒有自主造血能力,疊加大環境的因素,說商業模式跑不通也不為過。
上市後,團車下跌慘重,又遇上疫情的沖擊,團車在美股市場門庭冷落無人問津,換手率0%也不是罕見的事。
團車急需一根救命稻草。
03 彈藥:賬上隻有1.3億
聞偉也好,團車也好,從營銷到汽車制造,都是跨界。
生産和銷售,是兩種學問,尤其是在生産鍊極長的汽車工業上,跨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比較神秘的團隊,外界無法評價其真實的技術水準和業内地位,但可以從“錢”上看一看跨界的靠譜程度。
第一,新能源汽車制造需要多少錢?
制造,是個重資産活計,需要大量的資金打底,量産一款車可能不需要上百億的資金,但後續還要面臨着沒有訂單,或者訂單量小,帶來的生産一輛虧一輛的窘境。蔚小理們已經走到了年傳遞10萬輛左右的水準,仍然不能擺脫虧損。
蔚小理們蹚過的路,給後來人的啟示是,沒錢别進來。
百度和吉利聯合創辦的集度,2021年加入了造車行業,CEO夏一平表示集度5年投入500億元;雷軍則是親自帶隊,首期投資100億元;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說,200億元是造車的最低門檻,後又稱如果資金儲備沒有400億元,造新能源車失敗的可能性會高很多。
第二,團車有多少錢?
上文提到,團車是連年虧損且無造血能力,賬面上本就不寬裕。截止2021年9月30日,團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的存款合計為1.34億元。
相較于頂尖團隊拿出成品車的誠意,團車的1.34億元,在合作或者是合并成一個團隊的過程中,能發揮的作用屬實有限。
不止是資金略顯寒酸,在其他方面也幫不上忙,比如原本的輕資産模式下,團車的物業廠房裝置資産很少,隻有424萬元,無法為造車團隊的生産提供現成的場地。
其實,團車總資産也就3.96億元,這其中還有1.15億元是比較虛的資産——商譽,就算把團車賣了,也湊不上新能源汽車制造需要的資金。
在提到雙方為什麼能走到一起時,聞偉表示,該團隊對造車有敬畏之心,自己的團車對賣車有敬畏之心,這或許是團車唯一拿得出手的。
第三,錢從哪兒來?
團車沒有錢,但錢的問題總要解決。
聞偉稱團車本身是美股上市公司,而且目前非常感興趣的投資方不少,各地方政府對造車項目的渴望也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總結起來,就是二級市場融資、找投資方和從政府拿錢或者拿低價地。
二級市場融資,可能也是團車撤回私有化的原因之一。不過,截至2022年1月17日,團車的總市值是5580萬美元,如此低的市值,融資規模會很受限。
擡高估值後再融資可行嗎?
造車的利好釋放出去後,團車股價無動于衷,甚至下行,基本說明消息面的刺激沒有效果。此外,美股投資者對于從市場上再融資的公司,沒有什麼好感。
再來看,找投資方和找政府。
這個路徑,去年賈躍亭準備東山再起時,也這麼想過,後來沒成功。聞偉會比賈躍亭更有魅力嗎?時間會給出答案。
參考資料:
1、《團車網撤銷私有化 何時扭虧為盈?》财經早知道;
2、《獨家對話|團車網聞偉:從引流到精英使用者,“虛拟經銷商”或是未來競争利器》,AC汽車;
3、《專注細分汽車市場 團車計劃今年量産新車并開啟預售》,搜狐汽車
4、《團車網:草根創業幫草根團車》,新京報;
5、《大廠紛紛造車,工程師不夠用了》,豹變;
6、《團車CEO首談造車有核武器,及一周車市大事》,汽車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