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在NBA這樣一個競争力十足的舞台上,一共也隻有四百多名球員可以獲得展示天賦,争奪冠軍的機會。而根據資料顯示,縱觀NBA七十多年的曆史,球員的平均職業壽命為4.5年。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能夠在聯盟奮戰八年、十年甚至是十五年以上的球星,他們的身體和籃球天賦絕對位居于金字塔上層和頂端。

而有一個男人,他在NBA奮鬥了十九年之久,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十九年的時間裡,他僅僅隻缺席了十場比賽。他憑借着強悍的肌肉和搭檔的默契配合,在NBA競争最為激烈的90年代闖出了一番天地。他是入選十四次全明星的名人堂球員,更是讓一座城市為之驕傲的史詩級大旋風,他就是卡爾-馬龍。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1963年7月24号,馬龍出生于美國路易斯安納州一個名叫薩莫菲爾德小鎮。在這樣一個沒有紅綠燈,僅有三百五十名居民所生活的鄉鎮裡,大家每天都會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伐木勞工,帶着一個小男孩就樹林中砍柴。

而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卡爾馬龍,他的親生父親在和母親生下了九個孩子以後,突然銷聲匿迹。

自馬龍開始記事起,他的印象中隻有陪在他身邊的八位哥哥姐姐以及辛勤工作的媽媽和伐木工外公。為了養活這樣一個龐大的十一口之家,馬龍的母親謝麗爾從事着很多不同的工作。她在伐木廠開叉車,在屠宰場當屠夫,上山打獵、下河捕魚,以及在農場裡做各種農活。

努力工作跟命運鬥争這種事對馬龍媽媽來說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她在馬龍眼中的形象非常高大,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擊垮,高大威猛且有些兇悍的女性。每當孩子們哭着向他抱怨事情的時候,她總會抽着煙,惡狠狠地瞪着他們大喊一句:不準哭。而在馬龍的眼中,母親和外公是影響他最深的人,盡管他們沒有給馬龍講過什麼大道理,但看着他們的背影,馬龍了解了什麼是努力工作,這幾個字也成為了馬龍的人生信條。而在農民家庭中成長的馬龍,除了幫助家人做一些農活、養殖等工作外,他在業餘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打籃球。也許是因為長時間的在森林和農田裡幹活,馬龍的身體和肌肉比同齡人都要壯碩和結實好幾倍。在高中的時候,馬龍所就讀的薩摩菲爾德高中在他帶領下,連續三年獲得路易斯安那州冠軍。就在馬龍和同齡人一樣暢想未來,思考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時,阿肯色大學乃至UCLA等籃球名校都向馬龍發出了邀請。一個從小在鄉間體驗中長大的小孩,因為籃球,他的人生軌迹即将發生轉變。

上大學之前,馬龍一家一直過着标準且艱辛的農民生活。如果不是籃球,馬龍也許永遠也不會離開他在薩摩菲爾德的家。這也是為什麼馬龍拒絕了阿肯色大學和UCLA的邀請,進入路易斯安娜理工,隻因為他想離家近一些。

籃球打的好,顧家,孝順,有毅力,都是馬龍的優點。但唯一遺憾的是,馬龍在功課方面并不出色,因為成績沒有達标,即使進入了大學,馬龍在大一賽季也無法出賽。但到了大二賽季之後,加入校隊的馬龍立刻在大學賽場上展現出了他的非凡天賦,場均可以砍下十八點七分和九點三籃闆。馬龍帶領學校得到了29勝3負的成績,完成了校史首次晉級NCAA 錦标賽的成就。雖然他們在十六強就慘遭淘汰,但縱觀整個馬龍三年的大學籃球生涯,他全部都入選了南部最佳陣容。

在結束了四年的大學生活之後,對于馬龍來說,挑戰籃球的最高殿堂NBA就是他的下一個目标。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雖然我們所熟知的馬龍是擁有速度、力量和投射兼備的标準現代大前鋒。但當猶他爵士在1985年選秀大會上用首輪十三号簽選中他的時候,馬龍還沒有後來的肌肉和技術。

馬龍早年的爵士隊友說,馬龍當時還沒有發育,甚至還有點嬰兒肥。進攻手段單調,依靠身體搶籃闆,卡位,終結能力僅限于籃下,使當時馬龍僅有的招數以上這些原因就是為什麼在當年的選秀大會上,盡管馬龍已經和手握八号簽的達拉斯小牛達成了私下協定。但小牛隊還是在最後一刻放棄了這位日後的名人堂球員,将目光轉向了另一位名叫特勒夫-史倫普夫的德國技術前鋒。

雖然進入了NBA,也成功入選了新秀一陣,但馬龍相比大學的時候進步緩慢。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他并不是在日後和馬龍組成黃金搭檔的那個男人,而是NBA兩屆得分王阿德裡安·丹特利。雖然馬龍和丹特利隻當了一個賽季的隊友,但兩人之間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NBA江湖闖蕩了十年之久的老師傅丹特利向菜鳥忙碌面授記憶,教他怎麼轉身投籃,怎麼面對籃筐進攻,怎麼在低位包夾中處理球,怎麼更有效的得分。對馬龍這位肌肉猛男來說,這些知識和動作就仿佛新大陸一般,是他從未想過的。

青少年之後的每個秀賽裡,馬龍都把自己困在訓練房裡,就像外公終日在森林裡伐木那樣,馬龍也在不斷打磨和精進自己的技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同時,馬龍練就了一身武林秘籍裡的上乘功夫。三年以後,馬龍的中投和籃闆技術已然是爐火純青,據說體脂率也從14%減到了5%。

雖然馬龍的資料逐年增加,球隊也總能在正常賽結束後順利進入季後賽,但遲遲無法突破第二輪,成為了球迷心中的遺憾。時間來到了1988年的秋天,爵士隊的主教練弗蘭克·雷登決定退位,轉居幕後,助理教練傑裡-斯隆成為爵士主教練,正式登上曆史舞台。而這一年的鹽湖城還發生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打了三年替補的斯托克頓終于被扶正,進入首發名單。在得分上雙的同時,斯托克頓也在87-88賽季獲得了職業生涯的助攻王。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終于在日後享譽全聯盟的卡爾-馬龍、斯托克頓和傑裡-斯隆鐵三角在進入90年代之前合體,自此爵士隊聞名天下的絕技猶他擋拆和馬龍鐵肘開始在NBA的曆史上名揚四海。

如果你每晚都能在場上全身心的投入,那麼任何比賽都會變得非常簡單。這句話傑瑞-斯隆在由他猶他雙煞耳邊唠叨了十幾年,強悍、堅韌、暴躁、努力、正直和剛毅。你可以用任何類似這樣的詞語來形容, 馬龍就是這一股不服輸的個性,以及對于籃球的狂熱。斯隆教練帶領着爵士隊在九零年代開始開辟疆土。

很多知名的籃球作者在撰寫NBA回憶錄的時候,經常會說在稱霸90年代的這些超級明星之中,猶他是最沒有天賦的球隊之一,而他們口中的沒有天賦是指跟喬丹、四大中鋒那個級别的超級巨星相比。作為這個族群的天賦代表,不是四大中鋒那樣的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天選之子,也無法像喬丹一樣吐舌飛翔。很多人更喜歡打馬龍去和巴克利進行比較。比如說馬龍在聯盟初期有着很明顯的技術軟肋,而巴克利不足兩米的身高成為了他無法改變的硬傷。但巴克利卻開發出了翹臀背打,用來彌補身高上不足。而馬龍的方式則是勤勤懇懇的在教練手下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用正确且強悍的方式跟斯托克頓搭檔拆進攻。

“我必須打的強悍,因為我沒有華麗的得分技巧和本事。我打球的唯一優勢是每場比賽我都全力以赴。”這是斯隆在球員時代的自我評價,也是他帶進爵士隊的籃球理念。當你不能化身為空中傳奇的時候,你就隻能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因為通往傳奇的另一條路。

在剛進入90年代的時候,人們時常會争論誰才是最好的大前鋒。到底是巴克利還是馬龍,而在1993年的季後賽期間,這股争論停息了。帶領太陽時隔十七年再次闖入總決賽的巴克利成為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最強大前鋒。而當時間進入90年代中後期,進入而立之年的巨星們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已經33歲的卡爾-馬龍像是吃了什麼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藥一樣,竟然搶走了NBA正常賽MVP。他開始頻繁地入選最佳防守,開發出了低位側身球的能力和斯托克頓的爐火純青的擋拆配合,成為了當時聯盟中最讓人畏懼的雙人組。而真正讓猶他雙煞的曆史地位再次提升的事件,就是率隊曆史首次進入了聯盟總決賽。這個成就甚至在96至98年連續達成了兩次已經做到極緻和完美。馬龍距離創造曆史隻剩下最後的冠軍。但擋在他們身前的,則是讓人絕望和崩潰的紅色飛人——喬丹。

十九年的職業生涯場均出場三十七分鐘,拿下一萬四千九百六十八個籃闆,罰了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八個球,得到三萬六千九百二十八分。執着馬龍達成了這些成就的時候,人們才開始說,可能卡爾馬龍才是最好的大前鋒吧。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最終成為NBA曆史上最知名的球員之一。卡爾-馬龍本可以在任何公開場合接受大家的歡呼和掌聲。但每當馬龍接受采訪的時候,所有的記者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出那幾個相同的問題。

“你可以談談喬丹嗎?那次超級搶斷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許記者們是無意的,但每當談論起這些話題的時候,馬龍總是要被迫回應一遍。他不願回首的那一段往事。

在1998年總決賽的前一年,馬龍在96至97賽季完成了得分超過兩萬五千分以及超過一萬籃闆的成就。在正常賽拿下西部第一的爵士隊,在他們的首次總決賽之旅上與芝加哥公牛大戰六場。

飛天入地的喬丹、輔佐得力的皮蓬以及防守大鎖羅德曼,讓爵士隊無力擊破公牛的銅牆鐵壁。即使馬龍在冠軍系列賽中拿下了23.8分的場均得分,但依舊無法打敗公牛。

時間來到一年之後,1998年的總決賽對戰的雙方依舊是公牛和爵士。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這兩支球隊可以說是97至98賽季全聯盟最好的隊伍,正常賽雙雙拿下了62勝20負的聯盟最佳戰績。但進入了總決賽之後,公牛對于第二個三連冠的渴望,讓他們在前四場比賽中取得了三比一領先。在命懸一線的G5,馬龍全場大爆發,狂砍39分,将懸念帶回了鹽湖城。

在總決賽開始之前,馬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今年我們的目标隻有一個,那就是拿回去年我們所失去的東西。然而,馬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傾其所有,想要舉起的冠軍獎杯,居然會在G6的最後一刻夢碎于自己的手中。

比賽最後的30秒,爵士以86比85領先一分,并且處于進攻回合。當斯托克頓像往常一樣把球傳給老搭檔馬龍的時候,一雙帶着紅色閃光的手從暗處伺機而動,完成搶斷。馬龍踉跄地摔倒,當他回過神來準備起身挽救的時候,球已經在喬丹的手上了。

最後僅剩十餘秒的進攻時間,相差一分的比分,這些因素已經足以成為鑄就偉大瞬間的條件。而最最關鍵的那個人,喬丹擺脫投籃命中反超。飛人又一次在關鍵時刻用他強大的心髒征服了賽場。

爵士在暫停之後僅5.2秒的時間發起進攻,斯托克頓接球後面對哈珀的嚴防死守,仍然找到了三分出手的機會。但當球奪筐而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比賽已經結束了。

喬丹和芝加哥公牛又一次以四比二的比分擊敗了爵士,完成了他們八年内兩次三連冠的神級壯舉。喬丹驕傲地豎起六根手指大聲歡呼。而這座城市的主人們卻隻能落寞離場,讓對手在自己主場慶祝勝利。

時間回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有一名記者在喬丹紀錄片《最後一舞》播出,一個月後,來到了馬龍家中。在光線昏黃的房間裡,已經五十七歲的馬龍面無表情地看着來訪的記者。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已經年近花甲的老郵差對于這名記者為何專挑這個時間來采訪以及即将發問的問題,早已經心知肚明。

在錄影機訓示燈亮起之後,記者問出了那個馬龍已經聽過無數遍的問題。

“卡爾,當我說出邁克爾-喬丹這個名字時,你的腦海中想到什麼?”

馬龍揚起脖子聳了聳肩,僵硬的臉上堆出了一副不解和苦笑的表情,然後說道:

“就是邁克爾-喬丹呢,我還有什麼其他好說?謝謝你,請繼續吧。”

記者又問:“跟我們談談,喬丹在98年G6的那一次搶斷吧。”

馬龍瞪大了眼,把語氣盡量放平緩地說:“為什麼?為什麼非要那些。”

在記者不知道怎麼接話的時候,馬龍又繼續講。

“這樣說吧,我們都是男人,我也接受輸掉比賽的責任和後果。但我并不是和喬丹比賽,而是和芝加哥公牛的。我很尊重邁克爾,所有人都說他是個狠角色,他也确實是的。但是聽着我也是個男人,我也是個不好惹的狠角色。這就是我,我是卡爾-馬龍。”

在98年的争冠道路結束以後,馬路的鹽湖城生涯也在2003年加入湖人之後暫時終止。

但擁有馬龍、科比、佩頓和奧尼爾的組合,在總決賽上輸給了活塞五虎無緣冠軍。三次總冠軍之旅,馬龍都沒能如願捧杯。與此同時,他的身體也拼到了極限。

NBA傳奇故事:19年NBA生涯,僅缺席10場比賽的無冕之王

在結束了湖人之旅以後,馬龍遠離了NBA,正式離開了籃球的賽場。

2010年4月,這是繼2005年2月馬龍宣布退役之後,外界又一次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這一次,他所登上的正是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的舞台。

而作為硬漢的代表,馬龍極少在鏡頭前流淚,但他在名人堂的演講中向他的家人、隊友、球隊、粉絲和對手緻謝的時候,馬龍的聲音已經開始哽咽。

直到他開始談論自己母親的時候,這個高大的男人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流出了眼淚。

馬龍在籃球世界的最高殿堂,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了感人的這句話,作為他最後的發言。

“今天距離我的母親去世已經七年了,如果沒有他,我絕不會站在這裡。在我活着的每一天裡,每一秒裡,我的媽媽不僅是我的媽媽,她還是我的父親。她是我心裡的英雄。”

從85-86賽季一直到03-04賽季,19年的職業生涯僅僅缺席十場比賽。縱使沒有冠軍相伴,這個男人NBA生涯也足夠傳奇,足夠偉大。他在2005年重返鹽湖城,以爵士球員身份宣布退役的時候說:“在我離開這裡以後,絕不會惋惜地說,我應該更努力的訓練或者奔跑。因為我已經付出了我的一切,我沒有赢下一枚冠軍戒指。可我從不後悔。”

有的時候,當你用盡了全身最後一次力氣,卻還是無法改變什麼的時候,你會是平靜的。當你轉身時,不會抱怨上帝,不會抱怨對手,不會抱怨自己,更不會向命運屈服。因為你已經诠釋了成功和傳奇的另一種定義。

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飛過。(泰戈爾)

而現在在結束了戰鬥之後,是時候回家了,回到路易斯安納。

他模仿着記憶中母親的樣子,戴上一頂西部牛仔帽,走進自己的農場,走進身後那一片熟悉的森林中和植物,以及動物相伴。

他是籃球世界的偉大大前鋒,是一代人青春的記憶,更是他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