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唐朝是大陸曆史中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時期,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如今的唐人街更是遍布全球,足以可見唐朝在現代都有很深的影響力。

相比之下,世人對唐朝之前的隋朝的評價一直以來都非常糟糕。隋朝是一個如同秦朝一般的短命王朝,其第二任皇帝隋炀帝也跟秦始皇一樣窮兵黩武,大興土木讓群眾苦不堪言,這些也是導緻隋朝迅速滅亡的直接原因。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根據史學家們對于隋朝的客觀看法,要論隋朝的功過,是不利于當代的,本來隋朝實作南北統一之後,就應該采取一些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經濟與民生,來緩解戰争給群眾帶來的災難,而不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财。

比如,漢朝初期的文景之治,修生養息給後來漢武帝征讨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當然漢武帝牛是牛,但打仗也不知道收斂,把漢朝幾代辛苦攢下來的家底給打空,為漢朝的衰落埋下了禍根,這也是後話。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隋炀帝開鑿大運河和三征高句麗,不但沒有給群眾喘息的機會,反而讓群眾的負擔變得更加沉重。群眾的日子過不下去怎麼辦?自然就會奮起反抗,來推翻這個讓自己活不下去的王朝。

從長遠來看,隋朝的功績也是有利于子孫後代的。大運河的開鑿就讓南北交流更加便捷,将各大水系連接配接成一個整體。

隋朝曆史短暫但财富積累的豐厚,自己沒享用到,全讓唐朝得了好處。是以說,隋朝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朝宰相馬周就曾經說過,前朝倉庫裡的糧食還在用,至今都沒有用完。馬周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貞觀十一年,距離隋朝滅亡已有二十餘年,隋朝之富簡直令人咋舌。這都是得益于隋文帝楊堅的多項舉措。

後世經常評選千古一帝,秦皇漢武唐宗這三位是候選常客,明太祖、漢高祖、清聖祖等也是經常上榜,唯獨不見隋文帝楊堅。

其實楊堅是中國最被低估的一個皇帝,他的政績絲毫不遜色,不比前面幾位差太多,保守點來說進前十問題不大,擠擠還是能進前五的。

2001年,西方學者将隋文帝列入世界100位最偉大的帝王榜單裡,隋文帝力壓秦皇漢武排在中國第一。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隋文帝楊堅完成南北統一,天下初定,原先四處征戰的士兵處于無仗可打的狀态,但是要養活那麼多的士兵,對于這個新生的王朝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于是,楊堅推行了一項兵農合一的制度。

士兵們平時就是農民,進行耕地種植,也進行日常操練,發生戰争的時候就将這些士兵召集起來打仗。規定是如此,楊堅也一直在避免戰争的發生,對于外部不穩定的勢力,多是采用離間之策讓他們互相打,隋朝坐收漁翁之利。

人的問題解決了,農耕社會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也經常成為沖突的焦點,那就是耕地。為了防止地方豪強們屯田居奇,楊堅在北魏經驗的基礎之上,沿用了均田制,規定成年男性可以分得露田八十畝,還有永業田二十畝,婦女可以分得露田四十畝。

其中永業田不用歸還朝廷,露田在使用者故去後所有權回歸朝廷。有田地歸自己,群眾的幹勁自然高漲。不僅如此,楊堅還減輕徭役和賦稅,極大程度地做到了與民休息。隋朝建立之前,時局常年不穩,人口變動極大,也是為了更好地推行均田制,楊堅決定重新登記戶籍。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據記載,隋朝人口一度達到八百七十萬戶,甚至比唐朝達到頂峰的開元盛世時期都要多得多。楊堅還重視文化教育,由于此前長期戰亂導緻諸多重要文獻失傳,楊堅曾向全天下求書,捐書者都可以得到獎賞。

楊堅還廣設糧倉,農業社會就是靠天吃飯,設定糧倉就是為了預防荒年。

根據史書記載,在楊堅統治的後期,隋朝存儲的糧食和物資已經夠一個國家用上半個世紀了。

史書上記載了一段有趣的對話,是大臣禀報楊堅說國庫中的銀兩多得放不下了。楊堅自己是個以身作則崇尚節儉的皇帝,臣子建議他用銀兩繼續修建庫房,楊堅說銀兩多了那就再減免稅賦,把銀兩還給群眾。

含嘉倉就是當時最大的糧倉,位置在洛陽,是1971年準備修建鐵路的時候被發現的。一經發現,直接震驚世界。含嘉倉共占地四十餘萬平方米,有大小三百多個糧窖,最大的口徑有十八米,深度有十二米。

西方公認的中國第一皇帝,被中國嚴重低估,亡國後糧食還吃了20年

根據計算,含嘉倉可以直接存下全國一半的糧食。這别說是在中國,就算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更加難以置信的是,即使過了1400多年,有的糧食被挖掘出土後次日就發芽了。

在國家發展上,隋文帝楊堅算是開了個好頭,可惜隋炀帝楊廣好大喜功使得隋朝成立才三十七年就被推翻。開皇之治的好處都被唐朝所繼承和發揚,成就了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唐帝國。

參考文獻:

《隋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