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文 | 光輝曆史名人

編輯 | 光輝曆史名人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還在猶豫什麼?财富和好運,都藏在關注裡!趕緊加入我們,一起迎接幸運和财富的到來吧!

帝王心,解不開的功臣劫:隋文帝與他七位開國功臣的生死局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古語,道盡了曆代功臣的無奈宿命,開國皇帝,坐擁萬裡江山,卻往往對曾經并肩作戰的功臣心生猜忌,最終釀成一幕幕君臣反目的悲劇,隋文帝楊堅,這位結束了南北朝亂世,開創隋朝百年基業的雄主,也未能逃脫這曆史的怪圈,在他統治的陰影下,七位為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最終都落得個慘死收場

一、鄖國公王誼:一杯毒酒,終結君臣情誼

公元581年,楊堅逼迫北周靜帝禅位,建立隋朝,改元開皇,這一年,對于王誼來說,本應是功成名就,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刻,他出身顯赫,年少有為,早年便追随楊堅,是楊堅最信賴的謀士和武将之一,在楊堅輔政時期,王誼盡心輔佐,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權力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在賦予人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也悄無聲息地改變着人心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随着隋朝的建立,楊堅的猜忌之心日益膨脹,他開始對那些功高震主、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統治的開國功臣心生警惕,其中,王誼便是首當其沖的目标,公元585年,一樁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将王誼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盡管史書對于王誼之死的記載語焉不詳,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楊堅為鏟除異己而編造的借口罷了,最終,王誼被迫飲下毒酒,結束了他46歲的生命,也為隋朝的功臣們敲響了喪鐘

二、杞國公宇文忻:功高不賞,反遭殺戮

如果說王誼之死是楊堅猜忌之心萌芽的标志,那麼宇文忻的悲劇,則揭開了隋朝功臣殺戮的序幕,宇文忻,出身北周皇族,骁勇善戰,是平定尉遲迥之亂的關鍵人物,也正是因為他的出身和功勞,讓他成為了楊堅眼中釘,楊堅深知,宇文忻在軍中威望極高,一旦他心生異心,後果不堪設想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楊堅對宇文忻處處提防,不僅不給他封賞,還不斷打壓他,最終将他逼上了絕路,走投無路的宇文忻,選擇了铤而走險,與梁士彥、劉昉等人密謀造反,他們的計劃尚未實施,便被楊堅察覺,公元586年,宇文忻等人被捕,楊堅以謀反罪将他們全部處死

三、郕國公梁士彥:功名利祿,皆成過眼雲煙

梁士彥,與宇文忻一樣,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将領,他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功高震主,最終卻成為了他緻命的罪過,在楊堅眼中,梁士彥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随時可能威脅到他的統治,為了消除隐患,楊堅對梁士彥百般猜忌,不僅不給他封賞,還處處打壓他,最終将他逼上了與宇文忻合謀造反的道路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元586年,梁士彥與宇文忻、劉昉等人一同被殺,臨死前,不知他是否會想起當年金戈鐵馬,為隋朝開疆拓土的峥嵘歲月?或許,在權力面前,一切功名利祿,都不過是過眼雲煙

四、舒國公劉昉:運籌帷幄,難逃君王猜忌

與前幾位以武力見長的功臣不同,劉昉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文臣,他曾任北周内史,深谙治國之道,在楊堅輔政時期,劉昉為其出謀劃策,最終幫助楊堅順利登上了皇位,即使是運籌帷幄的劉昉,也未能逃脫被猜忌的命運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楊堅建立隋朝後,劉昉被封為舒國公,位高權重,他越是位高權重,楊堅對他的猜忌就越深,最終,劉昉也被卷入了宇文忻的謀反案中,被楊堅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五、樂安郡公元諧:發小情誼,抵不過帝王心術

如果說前幾位功臣之死,還能找到一些“功高震主”的理由,那麼樂安郡公元諧的遭遇,則更加令人心寒,元諧是楊堅的發小兼同學,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即使是這份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也抵不過帝王心術的殘酷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元589年,元諧被指控謀反,抄家滅族,史書對于元諧謀反的記載十分簡略,甚至沒有說明他謀反的動機和具體行動,是以,很多史學家認為,元諧很可能是被冤枉的,楊堅之是以要殺害元諧,或許是因為他擔心元諧會仗着自己與他的特殊關系,幹預朝政,威脅到他的統治

六、晉國公虞慶則:凱旋而歸,卻等來死亡的判決

虞慶則,是一位骁勇善戰的将領,他在隋朝南征時表現出色,為隋朝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将軍,最終卻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元597年,虞慶則南征歸來,本應享受勝利的喜悅和榮耀,等待他的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他的妻弟,出于嫉妒和貪婪,誣告虞慶則謀反,楊堅不加調查,便下令将虞慶則處死,一代名将,就這樣含冤而死,令人唏噓感歎

七、宜陽郡公王世積:功勳卓著,難逃奸人陷害

王世積,是隋朝一位功勳卓著的将領,他曾參與平定叛亂和對外戰争,為隋朝的穩定和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即使是功勳卓著如王世積,也難逃奸人陷害的命運

被隋文帝楊堅殺掉的8個開國功臣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元599年,王世積被自己的親信誣告謀反,楊堅聽信讒言,不加調查,便下令将王世積處死,一代名将,就這樣含冤而死,令人扼腕歎息

八、太平縣公史萬歲:功高蓋世,最終淪為權力犧牲品

史萬歲,是隋朝一位傑出的将領,他智勇雙全,戰功赫赫,他參與平定了河北的叛亂,大破突厥,平定江南,為隋朝的穩定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因為他功高蓋世,引起了楊素的嫉妒和猜忌

公元600年,楊素在楊堅面前誣告史萬歲謀反,楊堅聽信讒言,不顧史萬歲的辯解,在朝堂之上将其處死,一代名将,就這樣含冤而死,令人扼腕歎息

結語:君臣博弈,一場沒有赢家的遊戲

回顧隋文帝楊堅的一生,他雄才偉略,結束了南北朝長達百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隋朝的百年基業,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卻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展現出了他冷酷無情的一面

七位開國功臣的悲劇命運,是隋朝政治的縮影,也反映了封建社會君臣關系的殘酷現實,在封建社會,君權至上,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而臣子隻是皇帝的工具,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往往會對那些功高震主、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統治的臣子心生猜忌,最終痛下殺手

這七位開國功臣的悲劇,也為後世君王敲響了警鐘,如何處理君臣關系,如何平衡君權和臣權,是一個永恒的政治難題,一個明智的君主,應該懂得如何善待功臣,如何做到君臣相得益彰,共同開創盛世

本文旨在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無任何不良引導,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