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唐朝是大陆历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段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今的唐人街更是遍布全球,足以可见唐朝在现代都有很深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世人对唐朝之前的隋朝的评价一直以来都非常糟糕。隋朝是一个如同秦朝一般的短命王朝,其第二任皇帝隋炀帝也跟秦始皇一样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让民众苦不堪言,这些也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根据史学家们对于隋朝的客观看法,要论隋朝的功过,是不利于当代的,本来隋朝实现南北统一之后,就应该采取一些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与民生,来缓解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而不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比如,汉朝初期的文景之治,修生养息给后来汉武帝征讨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汉武帝牛是牛,但打仗也不知道收敛,把汉朝几代辛苦攒下来的家底给打空,为汉朝的衰落埋下了祸根,这也是后话。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不但没有给民众喘息的机会,反而让民众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民众的日子过不下去怎么办?自然就会奋起反抗,来推翻这个让自己活不下去的王朝。

从长远来看,隋朝的功绩也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运河的开凿就让南北交流更加便捷,将各大水系连接成一个整体。

隋朝历史短暂但财富积累的丰厚,自己没享用到,全让唐朝得了好处。所以说,隋朝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朝宰相马周就曾经说过,前朝仓库里的粮食还在用,至今都没有用完。马周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贞观十一年,距离隋朝灭亡已有二十余年,隋朝之富简直令人咋舌。这都是得益于隋文帝杨坚的多项举措。

后世经常评选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唐宗这三位是候选常客,明太祖、汉高祖、清圣祖等也是经常上榜,唯独不见隋文帝杨坚。

其实杨坚是中国最被低估的一个皇帝,他的政绩丝毫不逊色,不比前面几位差太多,保守点来说进前十问题不大,挤挤还是能进前五的。

2001年,西方学者将隋文帝列入世界100位最伟大的帝王榜单里,隋文帝力压秦皇汉武排在中国第一。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天下初定,原先四处征战的士兵处于无仗可打的状态,但是要养活那么多的士兵,对于这个新生的王朝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杨坚推行了一项兵农合一的制度。

士兵们平时就是农民,进行耕地种植,也进行日常操练,发生战争的时候就将这些士兵召集起来打仗。规定是如此,杨坚也一直在避免战争的发生,对于外部不稳定的势力,多是采用离间之策让他们互相打,隋朝坐收渔翁之利。

人的问题解决了,农耕社会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经常成为矛盾的焦点,那就是耕地。为了防止地方豪强们屯田居奇,杨坚在北魏经验的基础之上,沿用了均田制,规定成年男性可以分得露田八十亩,还有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可以分得露田四十亩。

其中永业田不用归还朝廷,露田在使用者故去后所有权回归朝廷。有田地归自己,民众的干劲自然高涨。不仅如此,杨坚还减轻徭役和赋税,极大程度地做到了与民休息。隋朝建立之前,时局常年不稳,人口变动极大,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均田制,杨坚决定重新登记户籍。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据记载,隋朝人口一度达到八百七十万户,甚至比唐朝达到顶峰的开元盛世时期都要多得多。杨坚还重视文化教育,由于此前长期战乱导致诸多重要文献失传,杨坚曾向全天下求书,捐书者都可以得到奖赏。

杨坚还广设粮仓,农业社会就是靠天吃饭,设置粮仓就是为了预防荒年。

根据史书记载,在杨坚统治的后期,隋朝存储的粮食和物资已经够一个国家用上半个世纪了。

史书上记载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是大臣禀报杨坚说国库中的银两多得放不下了。杨坚自己是个以身作则崇尚节俭的皇帝,臣子建议他用银两继续修建库房,杨坚说银两多了那就再减免税赋,把银两还给民众。

含嘉仓就是当时最大的粮仓,位置在洛阳,是1971年准备修建铁路的时候被发现的。一经发现,直接震惊世界。含嘉仓共占地四十余万平方米,有大小三百多个粮窖,最大的口径有十八米,深度有十二米。

西方公认的中国第一皇帝,被中国严重低估,亡国后粮食还吃了20年

根据计算,含嘉仓可以直接存下全国一半的粮食。这别说是在中国,就算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即使过了1400多年,有的粮食被挖掘出土后次日就发芽了。

在国家发展上,隋文帝杨坚算是开了个好头,可惜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使得隋朝成立才三十七年就被推翻。开皇之治的好处都被唐朝所继承和发扬,成就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唐帝国。

参考文献:

《隋书》、《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