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1367年,出生于波爾多的理查從祖父愛德華三世那裡繼承了王位,因為他的父親 “黑太子”愛德華早在1376年便已去世,當時他才10歲。是以,在他統治初期,這個國家實際上是由咨議會管理,但是到了14世紀80年代早期,國王參政頻率日益提高。面對貴族和權勢階層談虎色變的農民起義,理查二世的反應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國王。但僅在6年之後,他便失去了對王國的控制。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農民起義期間,國王理查二世騎馬進入倫敦

在14世紀的英格蘭,理查二世繼承的王冠及随之而來的權力,與前任的不同。1215年由約翰王簽署的《大憲章》,業已将貴族和男爵們的權利寫進法律,到14世紀末葉,國王再也不可能獨斷專行而對貴族們的思想和感情置之度外。當然,國王仍然是這片土地上最尊貴的人物,擁有至尊權力,但他必須與貴族們合而治之,而不是對他們頤指氣使,至少要讓他們感覺自己是這樣做的。

國王在法蘭西和蘇格蘭的軍事失敗,進一步加劇了男爵和伯爵們被權力邊緣化帶來的不滿情緒。百年戰争是理查二世繼承下來的一場沖突,但他謀求和平的政策剝奪了貴族潛在的榮譽和财富,而且遭到了挫敗。法蘭西奪回了曾經由英格蘭占領的土地,甚至還威脅要入侵這個島國。雖然理查二世在法蘭西求和未果,但他在近鄰蘇格蘭和愛爾蘭卻并非這樣的和平主義者。在對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征戰中,他所付出的金錢和努力并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回報。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英俊、高大(當人們挖開他的墳墓時,發現他身高超過1.82米)、優雅的理查二世,看起來煞有介事,但他的行為卻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他通過議會籌措資金,組建軍隊攻打蘇格蘭,試圖将蘇格蘭與法蘭西之間的“老同盟”(Auld Alliance)一分為二。理查二世率領這支由14000人組成的部隊禦駕親征,但蘇格蘭人拒絕出戰,國王無功而返。法蘭西入侵的隐憂頻現。當理查二世的叔叔岡特的約翰離開英格蘭,去聲讨卡斯蒂爾王國的王位時,事情并沒有什麼轉機。理查二世和叔叔的關系并不好,但作為英格蘭最有權勢的人之一,約翰一直忠誠有加。約翰不在的時候,理查二世失去了他最有影響力和最令人尊敬的支援者的幫襯。當大法官德拉波爾獅子大開口,向議會要錢的時候,理查二世和英格蘭上層上司人之間脆弱的關系徹底破碎。議會斷然拒絕并堅持解除德拉波爾的職務,甚至要求彈劾他。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起初,理查二世當機立斷地回絕了議會的要求,稱就算是解雇一名廚房的仆人,也輪不到議會向他發号施令,但他很快意識到1386年的“美好議會”道高一丈,不得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極不情願地解除了德拉波爾的職務,滿腔怨恨地溜出首都,開始巡視全國。他想遠離那些令他蒙羞的人,這點毋庸置疑,但這次巡視還有一個更為實際的目的,即在全國範圍内尋求更可靠的支援,確定必要時衆多貴族和男爵能在軍事上向他伸出援手。

1387年,對立雙方确實發生了一場戰鬥,但至少對理查二世來說,結果令人掃興。他曾訓示寵臣羅伯特·德維爾率軍前來增援。這支軍隊在泰晤士河的一座橋上與效忠議會的軍隊遭遇,這就是所謂的拉德科特橋(Radcot Bridge)之戰。事實上,這隻是一場小沖突。那些被召來支援理查二世的人發現他們無法過橋,也無望戰勝亨利·博林布羅克(Henry Bolingbroke)(這不是他最後一次在理查二世的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指揮的軍隊,是以,他們的選擇是投降或逃跑。16世紀的編年史家拉斐爾·霍林斯赫德(Raphael Holinshed)寫道,戰鬥中隻有3人喪生,德維爾臨陣脫逃,後流亡法蘭西。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理查二世的遺體被運到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并在那裡停留了兩天

如果理查二世想保住王位,現在就别無選擇,隻能同意議會的要求。大約就在這個時候,藏匿的首席大法官羅伯特·特雷西利安落網并被處以絞刑。理查二世的許多部下要麼被殺,要麼被流放, 被稱為1388年“無情議會”中的他的寵臣結成的小圈子被粉碎。

盡管理查二世的權力基礎已被摧毀,但他強大的權力範圍猶存。1389年,當岡特的約翰強力歸來時,理查二世宣布自己已經長大,足以不靠輔佐去治理天下,并與法蘭西達成和平條約,顯示出一系列積極的迹象。這場擾亂國家的沖突似乎也隻是理查二世統治中的一個小小插曲,然而,這不過是一個幻覺而已。理查二世相信上帝讓他來世上走一遭,就是要君臨天下。他永遠不會忘記議會如何挑戰他的權威,如何處決和流放他的命臣。在讓議會明白自己才是至高至尊的國王之前,他會韬光養晦,等待時機的到來。

這種脆弱的和平景象是以紙牌屋為基礎的,到了14世紀90年代末,所有的大玩家均已曲終人散。理查二世開始以日益暴虐的方式進行統治,濫用權力為自己和追随者攫取土地。1397年,他逮捕了三名要人,雖然沒有什麼證據,但官方稱此舉是因為他們謀反,實際上是出于報複。這三個人——格洛斯特公爵、阿倫德爾伯爵和沃裡克伯爵——是議會中敢于同理查二世分庭抗禮的人物。他們和其他與理查二世作對的人一起被處決、流放或監禁。

查理二世:被複仇之火焚毀的王冠與生命,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深淵

對理查二世戲劇性死亡的描繪

理查二世開始再度夯實自己的權力基礎,所用的人都要保證對他絕對忠誠。

1399 年2月3日,理查二世的叔叔、最忠實的支援者之一岡特的約翰去世。理查二世終于一發而不可收,将約翰之子亨利·博林布羅克流放到法蘭西,部分原因是理查二世将其視為威脅。亨利來自蘭開斯特家族,他的父親控制了英格蘭最大的領地。然而,理查二世并沒有讓亨利傳回英格蘭予以繼承,而是決定将這些領地據為己有。此舉向英格蘭貴族表明,既然國王能對這樣一個勢力強大的家族做出這種事來,那麼他們中沒有誰能真正高枕無憂。當理查二世和大部分騎士都在愛爾蘭的時候,亨利帶着一支小部隊回到了英格蘭。起初,亨利堅稱他隻對收回與生俱來的權力感興趣,但很快态勢就明朗起來——理查二世的支援者甚寡,而亨利正在逐漸坐大。

7月,當理查二世登陸威爾士時,顯然他已經丢掉了社稷。無論是貴族還是庶民都不願為他賣命。理查二世求見亨利,承諾讓位保命。很快,理查二世被送到倫敦塔。1399年10月13日,亨利·博林布羅克加冕為亨利四世。這個國家迎來了一位新國王。

那個曾經是統治者但為了複仇而棄王位于不顧的人被送到約克郡的龐蒂弗拉克特(Pontefract)城堡,嚴加看管起來。理查二世原本可能最終在流亡中了此殘生,但當他最親密的支援者企圖幫助他複辟的陰謀敗露後,顯然再留着這個活口就太過危險了。

(内容來源:《金雀花王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