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劉伯溫被人譽為明朝“小諸葛”,他一生為大明貢獻了很大功績,最早時候跟随朱元璋起義,東征西伐打江山,之後開創了明朝。在明朝的發展中,劉伯溫做出不少政績,還曾被皇帝派去斬斷天下所有龍脈,以保朱家萬世基業。後來劉伯溫臨死前還想着輔佐朱元璋,其叮囑兒子給對方送去一籮魚,但朱元璋為什麼要花17年才弄明白呢?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有人說劉伯溫臨終前送魚是想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好讓對方沒有過多精神去想郁離子的事情。但大多的人認為劉伯溫送魚是想提醒朱元璋應該把他的皇子異地分隔,以免同室相戈。

是以劉伯溫向來都與其他大臣不同,有一次朱元璋請滿朝官員吃飯,酒席中擺上了許多美味佳肴,有魚翅燕窩粥、煲狗肉、紅燒兔肉等,衆官吃的異常愉快,唯獨劉伯溫一副不開心的樣子,隻吃到一半就離席而去了,然而馬皇後見狀追了出去,遞給劉伯溫一隻菜籃,且對他說:“先不要看,回到府上自然明白”。

劉伯溫滿頭霧水,回去一看發現有一隻梨跟兩粒紅棗,于是劉伯溫仔細分析一波,想起酒席上的菜品分别有鳥肉、狗肉、兔子肉,等于是兔死狗烹鳥飛盡,良弓藏。馬皇後給他的兩粒紅棗跟一隻離,可能寓意成早早離去(諧音)的意思。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事後,劉伯溫知道馬皇後在保他性命,于是就告老還鄉歸隐去了,其剛去不久,朱元璋就給功臣們亂按罪名紛紛處死以絕後患。劉伯溫躲在鄉下對此也略有耳聞,為了自己跟一家性命隻能躲到無人知道的地方。時間一久,劉伯溫還是回到了故鄉青田,該縣令遙聞他歸來,就專程趕上門拜訪。

這裡有一段記載:“縣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命兒引入屋舍,生火造飯令,令道:“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複見”,已經此時,劉伯溫更是心生疑慮,生怕皇帝朱元璋會不放過自己,是以郁郁不歡,久而患病之。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最終劉伯溫在鄉下重病不起,自知時日無多,就喚來兒子,叮囑當他死後,就準備一筐魚送給京城的聖上,接着還掏出一本玄學奇書,吩咐一起交給朱元璋,但絕不準兒子翻看閱讀半句内容。1375年,劉伯溫病死,其兒子按遺囑送了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在悲傷之餘,想了好久都沒弄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以擱置一旁不再理會。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送一籮筐魚給朱元璋?對方17年後才明白含義!

時間一掠過去十七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偶感風寒,由輕專重症不治而亡,這時太子之位空了出來,各皇子虎視眈眈,随時都準備兄弟相殘,以奪太子位置将來繼承大明江山。朱元璋發現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毫無辦法,隻能每日煩惱,隻到有一天他苦于無能臣幫自己排憂解難的時候,就想起了劉伯溫,然後聯想到他死後叫人送來的一籮筐魚,當時筐内活魚活蹦亂跳的,由于空間太小,就互相擠壓,最終整筐魚都死了。

朱元璋是以逐漸明白,劉伯溫的寓意的是把魚群當成了皇子,如果讓他們全生活在京城,那麼早晚會有互相擠壓殘殺的一天。最終朱元璋受到啟發,就把衆皇子,給封了藩王,指令他們趕赴封地,沒有傳令永不得回北京。是以除了太子能留在京城之外,其他皇子均以此方法給隔離出去了。不過,朱家子孫的内鬥,從那一刻起才正式開始,就算劉伯溫當年算到有這一幕發生,也鞭長莫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