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的孩子跟小夥伴鬧别扭時,你會怎麼做?

當你的孩子跟小夥伴鬧别扭時,你會怎麼做?

小區的空地上,妮妮開着新的小電動摩托,玩得高興極了。摩托是粉色的,上面還有米奇的圖案,一下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塗塗和夢夢都跑過來,想要和妮妮一起玩。

妮妮回頭看向媽媽,問:“媽媽,機車上可以坐3個人嗎?”

媽媽說:“不行啊,車上隻有兩個座位,隻能坐兩個人。”

妮妮對兩個小夥伴說:“那你們倆誰要上來?”

“我要!”“我要!”塗塗和夢夢不約而同地喊起來。

塗塗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就想把塗塗拉走,塗塗傷心地哭了起來:“我不嘛,我想坐米奇的摩托,是我先來的……”

妮妮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和兩個小夥伴關系都很好,不想讓其中任何一個傷心。于是,妮妮求助地看着媽媽。

媽媽小聲地跟她說:“既然你不想讓好朋友難過,就要自己想辦法呀,你動腦筋想一想。”

妮妮靈機一動,對兩個小夥伴說:“這樣吧,我們派一個人在前面跑,剩下兩個人坐車去追,等追上了,就換另一個人在前面跑。要不要比賽呀,看誰那麼厲害,比機車跑得還要快!”

塗塗一聽也不哭了,兩個小朋友都很高興,紛紛表示贊同。三個人在空地上你追我趕,充滿歡聲笑語。晚上,連媽媽也忍不住為妮妮的好點子點贊。

看,有的時候,其實是大人小看了孩子,在孩子們的世界裡,他們的相處規則和靈活思考的能力,不需要大人幫忙,他們也能把問題解決得很好。

當你的孩子跟小夥伴鬧别扭時,你會怎麼做?

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他們會本能地向大人尋求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不宜直接參與解決沖突,而應該鼓勵孩子嘗試自己思考解決辦法。

孩子正是在這種摩擦、思考、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相處,并獲得穩定的人際關系。孩子之間的摩擦、分歧,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引起的,并沒有誰對誰錯,孩子們也不會将其放在心上。

孩子頭腦靈活,思想單純,其實很容易想出雙方都認可的解決辦法,一會兒就會将不快抛到腦後,重新玩到一起了。如果家長橫加幹涉,表現出大驚小怪的樣子,并帶着負面情緒批評、指責孩子,就會将事情複雜化,而且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一旦與同伴産生沖突,就習慣找父母出面解決,無法獲得獨立社交的能力。

兒童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中這樣說道:“不論孩子們因為什麼而發生沖突,父母試着幫他們做決斷,都隻會讓他們之間的沖突更加嚴重。父母的這種行為,無形地剝奪了孩子們自己鍛煉社交能力的好機會,這是孩子們必須經曆的沖突和争執,要想培養他們的技能,就必須讓他們從生活中去學習。”

随着孩子的成長,家長會逐漸地退出他的生活,是以就從現在開始,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和小夥伴交往中的小沖突吧。那麼家長該怎麼做呢?

1.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跟他的小夥伴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急于幹涉,而是抱着冷靜、客觀的态度去觀察,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去發揮自己的能力,嘗試不依賴父母,自己解決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對孩子的能力有信心,實際上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如果家長不加以幹涉,孩子們常常會有令人驚訝的表現。

當你的孩子跟小夥伴鬧别扭時,你會怎麼做?

2.給予适當的指導

雖然說家長不要對孩子之間的沖突橫加幹涉,但是也并不是讓家長對孩子們的沖突不聞不問,家長應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在必要的時候予以指導,讓孩子在沖突中有所收獲,成長起來。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有了美好的情感和一定的道德意識。他們在自行解決沖突沖突時,會說出一些簡單的道理。他們發生沖突,是因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種稚嫩的是非觀念中即使有很多“自我”和“任性”的成分,也是兒童内心的真實表現。家長可以對孩子的觀念有所界定,引導他們形成正确的是非觀念。

3.不要庇護或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

不要一味充當孩子的庇護者或保護者,不要因為孩子愛制造沖突或受欺負就把他隔離或保護起來,應該多鼓勵他跟同伴接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