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我們經常看到電視上,一個将軍要造反,然後就是呼呼啦啦帶着一群人,開始了造反事業,為什麼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指揮,而不想着效忠皇帝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把中國漫長的曆史從秦朝這裡劃上一刀,秦朝之前的,稱為先秦,先秦時代,是分封建國的模式,所有的效忠都是逐級效忠。

逐級效忠的意思就是,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整個先秦時代,一個普通士兵,是不對最高統治者富有效忠義務的,他們從理論上講究應當聽從自己上級的話。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從秦朝開始,中國的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在這種國家體制下,國家采取的政策是編戶齊民,也就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直接歸屬于皇帝的直接統治之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秦之後理論上,所有人都應當直接聽從皇帝的指令,這是那個時代每個人負有的義務。

理論上,皇帝可以直接管理每一個臣民,但這永遠都是理論,實際上人類的社交上限是150人,這是著名的鄧巴數。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但這隻是個上限,絕大多數皇帝實際有效的社交更小,因為皇帝要保持神秘性,是以能夠見到皇帝本人的,其實人數非常少。

面對如此廣土衆民的帝國,皇帝能夠采取的統治政策隻能是間接統治,尤其是軍隊這一塊,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很少皇帝是真正懂軍事的,是以皇帝對軍隊的統治,隻能是委任将領管理,頂多就是再派個監軍過來。

軍隊是高度組織化的,要想做到整齊劃一,下級對上級的指令,就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古代中國,大部分的底層士兵,其實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很少有特别高尚的情懷,基本上都是誰跟發錢聽誰的。

而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地方,在于一個指令是如何到達普通士兵手裡的,關于這個問題,在古代幾乎是無解的,因為技術的落後,基層的士兵,根本接觸不到皇帝的指令,他們接觸到的,都是來自于上級的指令。

這種逐層傳遞指令的方式,導緻了基層士兵,隻能聽他上一級的,古代的造反分為兩種,一種是名義上不反皇帝,著名的借口就是清君側。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另一種則是徹底的叛亂,這種情況下,底層士兵還是搞不清狀況,長官讓去打誰就打誰,而且真的要造反,面對的也是一個個具體的城池和對方的士兵。

打來打去,士兵們其實也不知道到底在打誰,隻有聽從指令,才是一個普通士兵最好的生存方式。

整體來說就是,古代的底層士兵,隻能聽從上級的指令,就算他們有效忠皇帝的意識,在高度組織化的軍隊裡面,也是無法直接實作的。

古代造反時,為何大多數士兵都會聽将軍的,而不是想着效忠皇帝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