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心腹重臣,一年之中官升四級,卻為何會死于輿論壓力下?

武帝朝堂,名臣輩出。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推恩令”的策劃者主父偃,他是漢武帝的心腹顧問。不過,早年的主父偃非常貧窮,雖博學多才,卻總是郁郁不得志。

漢武帝心腹重臣,一年之中官升四級,卻為何會死于輿論壓力下?

年輕的主父偃遊于齊國許多讀書人之間,沒有誰肯厚待他。齊國許多讀書人共同排斥他,他無法在齊地立足下去,于是到北方的燕、趙、中山遊學,可依舊還是沒人厚待他。

心灰意冷之下,主父偃西入函谷關,求助于大将軍衛青。衛青屢次向漢武帝推薦他,可漢武帝就是不召見。這樣一來,主父偃難以維持生計了,人在窮途末路之時,總是做出讓人意料的事情,主父偃同樣也是。他悲憤交加之下,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地寫了萬言書。

早晨,漢武帝看了奏書,傍晚就召見了他。主父偃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條令方面的事,一件是關于征伐匈奴的事。漢武帝非常欣賞主父偃的才華,當場拜他為郎中。從此,主父偃經常上書言事,很得武帝賞識,“一歲四遷,至太中大夫”。

漢武帝心腹重臣,一年之中官升四級,卻為何會死于輿論壓力下?

顯貴的主父偃開始瘋狂斂财,并且着手複仇計劃。當時燕王劉定國生活作風有問題,他與其父康王的姬妾私通,後來又奪取其弟弟的妻子為妾。其弟無法忍受哥哥的所為,就将燕王亂倫的事告到朝廷。

主父偃當初在遊燕時,未得燕王的看重,是以始終懷恨在心,得到這份告狀後,他立即建議武帝,對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要嚴厲懲罰。武帝之是以會同意他的意見,是因為對待諸侯王的問題上,武帝是甯可錯殺不可放過。于是,燕王被誅,燕國順勢被取消。

自從燕王被誅殺後,朝中的大臣們都畏懼主父偃的口舌,于是紛紛賄賂他,累計有千金之多。當時有個明智之人勸說主父偃說:“你太橫行霸道了!當心日後遭到報應。”

漢武帝心腹重臣,一年之中官升四級,卻為何會死于輿論壓力下?

主父偃恨恨地說:“我從束發遊學以來已四十餘年,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實作,父母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們不肯收留我,賓客抛棄我,我窮困的時日已很久了。況且大丈夫活着,如不能列五鼎而食,那麼死時就受五鼎烹煮的刑罰好了。我已到日暮途遠之時,是以要倒行逆施,橫暴行事。”

不久後,主父偃又把矛頭對準了齊王。他對武帝說:“齊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殷富,巨于長安,此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今齊王于親屬益疏。”按他的話而言,像這樣大而且富庶的齊國理應由天子的親生兒子擔任侯王,可現在的齊王與武帝的親屬關系非常疏遠。

自然,這些話是很對武帝口味的。武帝希望主父偃能想一個辦法。主父偃就讓武帝任命自己為齊相,受命調查齊王。主父偃先是找人讓其揭發齊王,當然,一個諸侯王想要沒犯錯,是不可能的。當齊王知道這件事後,驚恐不已,選擇了自殺。

當漢武帝聽到齊王自殺的消息後,大為震怒。他懷疑是主父偃逼迫齊王自殺的,于是下令搜捕主父偃。調查結果顯示主父偃并未脅迫齊王,齊王确實是畏罪自殺。是以,武帝決定饒了他。

漢武帝心腹重臣,一年之中官升四級,卻為何會死于輿論壓力下?

可就在這個時候,以公孫弘為首的大臣們和趙王站了出來,他們要求嚴懲主父偃。這群人為什麼要針對主父偃?根本原因是主父偃太過猖狂,大肆斂财,還不懂得處理人際關系。公孫弘直接上書武帝:齊王自殺沒有留下兒子,王國應當廢除,收歸朝廷劃為郡縣;若朝廷不殺主父偃,皇帝您則有貪圖齊國領地,故意指使主父偃殘害宗室之嫌疑。

廢除封國是武帝想要的,但絕對不能讓天下人說齊王自殺是自己的主意。是以武帝必須要殺主父偃,否則就要背上千古罵名。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武帝揮起屠刀,斬殺了自己的心腹主父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