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一、中國夫婦好心收養日本小孩

1945年11月的一天,東北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了,天空飄着小雪。隻見一對年輕的中國夫婦一人手裡拿着毯子,一人手裡抱着被子,臉色有點焦急地在雪地的小道上走着。和他們一起的還有一位年紀稍長的大叔,三人行色匆匆往前走着。

一邊趕路,夫婦兩人小聲地嘀咕着:“你說孩子長啥樣啊?到咱家,我們能把他給養好嗎?”“沒事,先去看看孩子再說,這麼小的孩子,咱們帶這點東西夠了嗎?别給他冷到了。”

不一會,一行三人來到了一幢二層小樓門前停住了,大叔上前輕輕敲了敲門,門開了,出來的是一位約摸35、6歲,面容消瘦,個子不高的男子,身着日本傳統服飾。

他見到來人,先是愣了一下,後來瞬間也明白了什麼,苦笑了一下,做了個手勢請3人進屋。進屋後,男子也不多話,帶着3人徑直往二樓走,來到了一個房間門前。

到了房門前,男子先是頓了一下,接着又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猛地拉開了房門。

門内,一個未滿周歲的小孩躺在榻榻米上,看上去非常瘦弱,小臉也因為天氣太冷,變得紅撲撲的。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中國夫婦中的妻子一看到這個小奶娃,瞬間心就軟了。當她把手伸向孩子時,孩子也向她伸出了雙手,要抱抱。她抱起小娃後,小娃就開始往她懷裡鑽,有一種找媽媽的感覺,讓她覺得自己與這個孩子特别有緣,抱在懷裡不想放手。

這時男子開口說話了,标準的日語,面帶擔憂和愁容。女子聽不懂日語,很着急,忙問和身邊的大叔:“叔,他是不是反悔了?不想把兒子給我們收養了?”

大叔搖頭說:“不是,他隻是擔心你們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能好好對待這個孩子。”

女子鄭重地對大叔說:“叔,請你轉告他,我很喜歡這個孩子,之後不管我們會不會有自己的孩子,都會把他當成親生兒子來看待,不會讓他受一點委屈的。”

當大叔把這些内容翻譯給日本男子聽後,日本男子“撲通”一聲跪倒在了中國夫婦面前,重重地向夫婦兩人磕了個頭,以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之後,日本男子把孩子抱了過來,看了又看,眼眶開始發紅,他顫抖着雙手替孩子整理了一下衣服,把孩子交給了女子。

當女子抱走孩子走到一樓時,日本男子追了下來,叫住了夫妻倆。

他再次打開包着兒子的小包被看了一眼,眼淚流了下來,滴在了包被上,這将是他與兒子一生最後一次見面。他沒能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留下一張照片,一件信物或者一封信,兩人從此天涯陌路。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當夫婦倆抱着孩子走遠,日本男子依然站在雪中一動不動,遠遠看着他們離開的背景,眼淚一直往下流。

這個被抱着的孩子就是本文的主人翁于德水,當時的他隻有8個月大,他的親生父母當初聽信日本政府的謊言,懷揣着追求幸福的夢想來到中國,最後卻落得一個妻亡兒離的下場。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二、日軍投降,用殘暴手段解決留在中國的日本人

提到日本侵華戰争,每一個中國人都對當時的日軍恨之入骨,他們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謂是人神共憤,無法原諒。可是殘酷的日軍不僅對中國人痛下殺手,對他們自己的日本同胞下起狠手來,也毫不留情。

1931年,東三省淪陷,日軍在那邊建立了僞滿洲國,3000多萬東北父老鄉親成為了亡國奴,他們被趕到了東北的西邊山溝溝裡。那裡條件異常艱苦,很多中國人都死在了溝裡。

要知道當時東北的面積相當于日本國土的3.5倍,日軍占領了這片土地,又把中國人趕到了西邊,東北還有廣闊的土地無人耕種。同時日軍本身也需要大量的糧草供應,于是日本想到了把日本人轉到了中國東北的方案,這就是當時非常有名的“百萬計劃”。

所謂“百萬計劃”就是要将日本100萬的人口移居到東北來,因為人口數量過于龐大,是以計劃分三批進行。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日本政府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在日本本土制作了大量的宣傳片,同時散發各種宣傳單。把自己入侵中國搶奪走的東北說成是無人發現、等待開采的肥沃之地。把東北形容得遍地是資源、黃金,隻要日本國内群眾願意過來,就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在日本政府刻意地隐瞞和哄騙之下,很多不明真相的日本群眾拖家帶口,抱着對幸福生活的期待,踏上了前往中國東北的移居之路,其中就包括于德水的父母。

1936年開始,日本陸陸續續以開拓團的名義,向中國移居了800多個開拓團,27萬日本群眾。這些移居的日本老百姓,誰也沒想到這一去,迎接他們的并不是日本政府宣傳的美好生活,而是一條最終逼迫他們妻離子散的不歸路。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1945年8月,日軍宣布投降。駐紮在東北的所有的日軍各部隊、高層人員都接到了撤回日本的指令。關東軍各部隊和相關高層官員都事先獲得了消息,集中乘坐火車退回日本。

然而被欺騙前來中國開拓“幸福美好”的27萬開拓成員,這些原本應該由日本本國軍隊保護的日本百姓們一開始完全不知道這個消息。後面得知日本投降後,開拓團成員得到的指令卻是原地待命。

漸漸地,開拓團成員開始感覺到不對勁了, 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大家陷入了慌亂之中。

這時終于有人告訴開拓團成員,天皇投降了,他們可以回日本了。于是所有人開始高興得收拾行李,帶上妻兒老小,打算前往哈爾濱乘船回日本。

可是這些日本普通的老百姓們并不知道,哈爾濱的碼頭早已被蘇聯軍隊封鎖,根本不可能從那乘船回日本。

在前往哈爾濱的途中,因為兵荒馬亂,路途遙遠,很多老人、小孩因為身體羸弱,死在了途中。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得知碼頭被占,不能再傳回日本,日軍開始用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逼迫開拓團的老百姓自殺。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面對這樣慘無人道的指令,依然有人選擇了遵照執行。

一位開拓團副團長為了遵守這個指令,拔出軍刀砍殺了自己年僅20歲的女兒,然後剖腹自殺。

日軍還給開拓團的人發了毒藥,讓他們集體吞藥自殺。可是這些毒藥因為制作匆忙,藥效不足,吞下去隻會讓人持續劇烈腹痛,不會馬上緻命。

很多人吞下藥後,受不了這種疼痛的折磨,選擇拿出刀子往胸口、脖子上紮,用這樣殘忍的方式結束生命。

有心甘情願接受自殺指令的,當然也有不拒絕執行的。

對于不願意自殺的開拓團成員,日軍直接用機關槍掃射、往人群扔手榴彈的方式将他們殺害。一些稍有良知的日軍士兵,接受不了這樣殘酷殺害同胞的行為,卻又不得不執行指令。他們在殺死自己的日本同胞後,選擇了自殺。

在這一系列被逼自殺的過程中,一些開拓團成員開始想辦法自救,自己活不下去,也想辦法把孩子藏起來,送出去,以保證孩子能活下來。

有時候幾千個日本老百姓屍體中,有可能會埋着幾十個還沒有死去的日本孩子,中國老百姓遇到了都會把這些孩子撿回去救治,收養。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據統計,在日軍投降撤出中國的時候,大概有4000餘名日本遺孤留在中國,被中國家庭收養。

于德水正是這4000多名日本遺孤中的一名,而且他是非常幸運的一個。

于德水的親生母親在生下他不久後就去世了,隻剩親生父親獨留在中國生活。日本投降後,根據相關指令,他也需要回到日本,可是他知道很多開拓團成員死在了回國的路上,他能不能活着回到家鄉還是個未知數。

妻子死後,隻留下了8個月大的兒子,他深知自己一個大男人,根本不可能帶着這麼小的孩子奔波回日本,孩子極大可能會在路上夭折。

思前想後,決定把兒子留在中國,找一戶可靠的人家收養,總好過死在路上強,于是托人找到了這對中國夫婦。

雖然明知小奶娃是日本人的孩子,但這對中國夫婦得知日本男子一家的情況後,也明白如果他們不領養這個孩子,這個小孩可能就此死去。于是夫妻兩人都動了恻隐之心,決定把孩子帶回家,日軍再如何殘暴,孩子總是無辜的。

三、知道真相,于德水崩潰

于德水到了養父母家裡,如同養母承諾得那樣,他得到了最好的照顧。家裡有好吃的,都是優先給于德水吃,夏天蚊蟲多,他睡覺時養母就在身邊給他扇扇子,幫他驅趕蚊蟲,以保證他能睡個好覺。

被養父母這樣呵護長大的于德水,覺得自己的家非常溫暖,從來不懷疑過自己不是養父母親生的。

小時候,有些知道一點内情的小夥伴,會叫他“小日本”,他一聽這個叫法就非常生氣,但從來沒往心裡去,壓根沒去深究為什麼别人這樣叫他。

就這樣,于德水無憂無慮地長大了,結婚生子,一切的變故在他40多歲的時候來到。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1984年,中日關系恢複正常,很多當年因為戰亂留在日本的遺孤都開始回日本尋親。于德水的廠長無意中問于德水:“你為什麼不去尋親,你不回日本嗎?”于德水一聽很是納悶,他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回日本尋親。

廠長看于德水不相信他說的,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問過于德水的父親,他親口說于德水是日本人的孩子。看着廠長一臉嚴肅,于德水的内心開始出現波瀾,難道廠長說的是真的嗎?他再回想起從小到大,别人叫他“小日本”,臉色變得越來越沉重。

疑慮一旦産生,就很難再消下去。

于德水回到家中,本想開口向母親詢問此事,以解除心中的疑惑。可是當他回到家裡,看到兩鬓斑白的母親,想到母親這些年為他吃的苦,他實在開不了這個口,話到嘴邊又咽下了。

雖然于德水不是養母所生,但多年的相處,也建立了母子連心的感情。在那幾天,母親看到兒子幾次欲言又止、心事重重的樣子,就知道兒子遇到什麼事,不好意思對自己開口。

母親就主動對于德水說:“兒呀,你是媽看着長大的,這幾天你是遇到啥事了?和媽說說,沒關系,啥事媽都能承受,你說說看,不然看你這樣子,我也難受。”

于德水看着母親詢問的目光,終于開了口:“媽,有人說我不是你親生的,我是日本人的孩子,這是真的嗎?”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終于問出了這句藏在心裡很久的話,于德水緊張地看着母親,他多希望母親回他一句,沒那回事,全是别人瞎說的。

那他也就解脫了,再也不會為這事而煩惱了。

可是于德水沒想到母親完全沒把這個問題當回事,很随意地回答:“是啊,你是日本人的孩子,那又咋了?不也一樣是我的兒子嗎?”

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于德水瞬間感覺渾身冰涼,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深深明白日軍當年犯下的惡行,而他居然會是一位日本人的孩子,這是他完全無法接受的現實。

那時的于德水覺得天就像塌下來一樣,為什麼别人都是中國人,而他居然是個日本人。

于德水的妻子知道了此事,她的反應和婆婆一樣,覺得兩人結婚這麼多年,孩子都這樣大了,日本人就是日本人嘛,沒什麼大不了的。周圍也沒什麼人歧視于德水及他的孩子,大家都和普通中國人一樣相處。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然而隻有于德水,始終無法對此事釋懷。他得到答案後,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生活變得一片迷茫,那幾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上班下班,滿腦子都是“日本在中國犯下了那麼多罪行,為什麼我會是日本人,為什麼我會是罪人的後代?!”。

當思想走極端的時候,于德水甚至一度想走向絕路,來結束自己這個罪惡的身份。可是想到疼愛他多年的養父母,還有妻兒,他才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四、養母勸導,于德水前往日本尋親

1972年開始,中日邦交正常化,雙方政府開始聯合解決戰後遺孤的問題,安排當初的日本遺孤回日本尋親。

于德水壓根就沒想過要回日本找親生父母,在他眼中,養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很多人勸他回去找找看,可是他一直拒絕。

直到1986年,養母對于德水說:“孩子,你的親生母親不在了,你回去看看你的父親還在不在,也讓他看看你,讓他知道我們沒有辜負他當初的囑托,我們好好地把他的兒子養大了。”

于德水聽從了母親的勸告,決定踏上前往日本的尋親之旅。

1986年9月2日,于德水出發前往的那一天,養母早早起床,親手給兒子包餃子送行,還拿出自己多年存下的零光錢讓于德水帶着路上用。

這些錢裡有10元的整錢,也有幾毛、幾分的零錢,于德水知道這是母親所有的積蓄。他寬慰母親他很快就回來,這些零錢用不上,就先留在家裡。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吃完餃子,養母堅持把于德水送到車站,拉着他的手哽咽地說:“孩子,媽這輩子沒啥文化,也不知道日本在哪,離咱們這兒有多遠。那邊天氣不知道是冷是熱,你過去了會不會水土不服?如果找到了你的親爹,就帶他回來咱這住,40多年了,媽舍不得你啊。”

于德水聽完養母這番話,一個大男子也流下了眼淚,他對母親說:“媽,你放心,兒子很快就回來,我不會離開你的。”

這次和于德水一起前往日本尋親的日本遺孤有50人,最終隻有12位找到了自己的親人,于德水并沒有找到自己親生母親。

準備起程傳回中國時,有人問起他是否遺憾沒有找到日本父親,準備什麼時候回日本定居?

于德水笑着回答:“不回來了,我的父母還在中國。”

回國後沒幾年,1988年-1989年,于德水的養父母相繼離世,他堅持為父母守滿三年孝期,才帶着妻子兒子去日本生活。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到了日本,要求他取個日本名字,才能按照規定領取相關的補助費用。于德水因為在松花江邊長大,是以他給自己取名松江長吉。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雖然有了日本名字,但也不喜歡别人稱呼他的日本名字 ,而喜歡别人叫他餘大爺。

到日本生活2年後,于德水的子女留在了日本,而他又和老伴回到了中國,這輩子都不打算離開了。

五、善良的中國以德報怨

和于德水一樣的孩子有很多,日軍當時屠戮中國人,可是善良的中國人卻用盡自己的愛心,卻照顧戰争中那些無辜的日本孩子。

哈爾濱的劉淑琴老人也曾收養過一個日本孩子,當這個日本孩子和自己兒子同時得了天花,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醫藥費,她選擇日本孩子送去醫院救治,自己的兒子在家用偏方治療。結果日本孩子治好了,自己兒子卻落下了後遺症,變成了大麻子。

李秀文老人的爸爸是抗日聯軍成員,為抗日而犧牲。她的叔叔為了救被日本兵搶走的10多姑娘,被日軍發現後,直接把他手腳都砍了,開膛破肚,慘死在日軍手裡。可是她後來依然收養了一名日本女孩,哪怕是以被全村人排擠,也無怨無悔。

像于德水的養父母、劉淑琴、李秀文一樣善良的中國人有很多很多,他們都不是什麼達官貴人,大多隻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靠自己的勤勞努力地生活着。

但他們卻在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向日本孩子伸出了援手,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無辜的,把自己的愛留給了曾經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日本人後代。

日本遺孤尋親時,考慮到中國養父母對這些孩子的付出,出台了特殊的政策:規定必須中國養父母簽字同意,這些遺孤才能回日本。4000多名日本遺孤,最終有3800名選擇傳回日本定居。

而這3800名日本遺孤的養父母無一例外,全在同意書上簽了字,隻要孩子願意,他們甯願自己難過,也尊重孩子的選擇。

日本遺孤被中國父母養大,得知身份後前往日本尋親,子女定居日本

有個老父親一邊簽字,一邊寬慰着孩子,讓他放心去日本,自己身體好,不用擔心他,有空回來看看就好。

可是一轉身,老父親就哭得撕心裂肺,眼淚中全是對孩子的不舍。還有很多收養的家庭,隻有養子、養女一個孩子,他們一回日本,老人就隻能獨自生活,身旁邊再無兒女。

即便這樣,這些善良的中國養父母們依然顫顫巍巍地在同意書下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戰争,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是傷害,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裂,造成無數的人間悲劇。

用一句于德水說的話來作為文章的結尾。

尋親結束離開日本時,有記者問于德水還有什麼要說的嗎?于德水說了一句話:“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尋親隊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