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說三國:一〇五 争奪交趾

赤壁之戰後,曹操勢力退守北方,孫權向北發展暫無勝算,向西發展又遭到劉備集團的阻擊,便把目光投向嶺南,開始謀劃交州。

此時的交州,勢力最大的莫過于交趾(治龍編縣,今越南河北省仙遊東)太守士燮兄弟。

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彥,蒼梧郡廣信縣(今廣西梧州市)人。

士燮的先祖為魯國汶陽(今山東泰安市肥城市汶陽鎮)人,王莽作亂時,為躲避動亂而移居交州,曆經六世到士燮的父親士賜,于漢桓帝時任日南太守,士氏從此成為當地豪族。

士燮年輕時随颍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後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因公事而免官。

其父士賜去世後,士燮被舉為茂才,任巫縣(今重慶巫山縣)縣令一職。

中平四年(187年),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

此時天下動亂,東漢朝廷對交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

士燮名義上是效忠于漢朝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

史說三國:一〇五 争奪交趾

士燮的弟弟士壹,起初為郡督郵。

交州刺史丁宮被征召回京都,士壹護送他,一路上殷勤侍候。

丁宮深為感激,臨分手時對他說:“我這個刺史如果跻身三公之位,一定征召你。”

後來丁宮擔任了司徒,就征召士壹。

士壹趕到京師時,丁宮已被免職,黃琬接替他為司徒,對士壹也極為禮待。

不久董卓作亂,士壹逃歸故裡。

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征收重稅,引起反抗,被少數民族的強人所殺,州郡秩序混亂。

士燮乘機上表,奏請任命士壹兼任合浦(治合浦縣,今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太守,二弟徐聞縣縣令士 兼任九真(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太守,弟弟士武兼任南海(治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市)太守。

士燮性格寬厚有器量,謙虛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難的人數以百計,如劉巴、薛綜、許靖、袁徽、程秉、劉熙、許慈、桓晔、牟子、康僧會等。

士燮又沉醉于《春秋》,為之作注解。

原司徒袁滂的侄兒、袁渙的堂弟袁徽是有名的隐士,也在交州避難,給荀彧寫信說:“交趾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通曉治政,處于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之地,二十餘年疆界内沒有戰禍,百姓沒有失去他們的産業,商人旅客都蒙受他的好處。即如窦融保全河西之地,也不能超過他。處理公務的餘暇,他還研習書、傳,尤其對《春秋左氏傳》的研析簡練精微,我曾多次就該書中的一些疑難之處向他咨詢,他都能舉以師說,解釋甚為詳密。對《尚書》他能今古兼通,對其中大義了解十分詳備。聽說京師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各以為是,争辯不休,他現在正打算分條論析《左氏春秋》、《尚書》的正确涵義上奏。”

士燮便是如此受人稱贊。

史說三國:一〇五 争奪交趾

士燮兄弟一起擔任各郡郡守,強力掌管着一州之政,因轄地偏在萬裡之外,天高皇帝遠,這裡的人隻知士燮兄弟,不知有皇帝,是以威望尊貴,至高無上。

他們出入時鳴鐘響磬,倍具威儀,笳箫鼓吹,車騎滿道,常有幾十位沙門夾在車馬群中焚香。

他們的妻妾都乘坐配有蓋帷的小車,子弟都有兵士騎馬跟在身後。

當時他們的尊貴顯赫,震服各少數民族,就算是從前的南越王尉他(即秦朝的南海尉趙佗,在廣州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也不能超過他們。

朱符死後,東漢朝廷派南陽人張津為新任刺史。

但張津行事荒誕不羁,無視聖賢教誨和國家法律,經常頭裹紅巾,彈琴燒香,迷信道教,以為憑借道術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力量。

建安二年(197年),士燮給東漢朝廷上表說:“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擁有州的地位,唯獨交趾的最高行政長官仍稱為刺史,看來朝廷沒有公平對待我們呀。”

東漢朝廷遵照他的意見,成立交州,并改任張津為交州牧。

史說三國:一〇五 争奪交趾

張津與荊州牧劉表發生沖突,一年又一年地興兵對撕。

但交州的兵力卻絕不是荊州的對手,偏偏張津毫無自知之明,屢敗屢戰,導緻部下越來越憎恨他,加之他不守法度,對部下也管理無方,毫無威信可言,堂堂一個州牧,經常遭受他人的侮辱和欺壓,部下也完全是一盤散沙,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終于有一天,部将區景忍無可忍,把張津殺了。

劉表得知此事後,派賴恭前去接替了張津的位置,同時派吳巨出任蒼梧(治廣信縣,今廣西梧州市)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

曹操為扼制劉表的勢力,以東漢朝廷的名義賜予士燮玺印和封号,給他寫信說:“交州地處與中原隔絕之處,南面依江面海,朝廷的恩命無法宣達,臣下的話受到塞阻,得知逆賊劉表又派賴恭窺視南土,特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将,總督交州七郡,仍然兼任交趾太守。”

士燮也很聽話,在當時天下大亂,道路隔絕的極端條件下,仍然沒有放棄進貢的職責,派遣使者張旻奉送貢品到許都。

東漢朝廷嘉獎他的忠心,特意下诏拜他為安遠将軍,封龍度亭侯。

後來,吳巨與賴恭産生沖突,關系惡化,發兵進攻賴恭。

賴恭不敵,逃回零陵。

建安十五年(211年),孫權任命番陽太守步骘為交州刺史。

史說三國:一〇五 争奪交趾

步骘(?-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今江蘇淮陰西北)人。

步骘的祖先為周代晉國大夫楊食,因其采邑在步這個地方,遂以步為氏。

步氏族人中有個叫步叔乘的人,字子車,是孔子七十弟子之一。

秦漢之際,步氏族人有人當過将軍,因功封淮陰侯,步氏于是成為淮陰大族。

步骘是淮陰士族步氏的後人,孫權的夫人步練師與其同族。

步骘早年遷居到江東避亂,窮困潦倒,與同齡的廣陵人衛旌相識交好,一起種瓜養活自己,白天就到田裡耕作,夜晚就一起誦讀諸子百家,博覽群書,學識廣博。

他性格寬雅深沉,能夠折節降志,屈己辱身。

會稽人焦矯曾擔任過征羌令,人稱焦征羌,是郡中豪族,其門客放縱無理,霸道胡為。

步骘與衛旌在其地盤上謀生,擔心被他們所欺負,為了搞好關系,就帶着新鮮瓜果,前去獻給焦矯。

二人到達焦府,遞帖求見,恰逢焦矯正在室内睡覺,隻得在外面等待。

過了一段時間,衛旌等得不耐煩了,想要就此離去。

步骘制止他,說:“我們到這裡來的初衷,就是畏懼他勢力強大,前來籠絡關系。如今拜訪未果,就這樣離去,以示自己清高,隻會與他結怨啊。”

過了很久,焦矯終于起床,開窗看見了他們,命人在外面鋪上座席,讓他們坐在室外,而自己卻在室中帷幄端坐。

衛旌越發覺得恥辱,但步骘神色言談自若。

焦矯安排他們就餐,自己的大案上堆滿了佳肴美味,卻以小盤盛飯給步骘、衛旌,而且隻有少許蔬菜。

衛旌心中郁悶,難以下咽,而步骘卻把飯菜全部吃光,其後才與衛旌告辭而去。

衛旌怒罵步骘,說:“你怎麼能忍受這種侮辱呢?”

步骘回答說:“我等本是卑微低賤之人。主人以低賤之禮招待我等,本來就很恰當,有什麼可恥辱的?”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被曹操表為讨虜将軍,步骘與衛旌一起入仕孫權,步骘被任命為主記。

年餘後,步骘辭官,與諸葛瑾、嚴畯等遊曆吳中各地,三人逐漸聲名顯赫,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其後又擔任過海鹽縣長。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權辟命步骘為車騎将軍東曹掾,兼任徐州治中從事,并舉其為茂才。

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骘被任命為鄱陽太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