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底,不少親友收到開國少将、解放軍空軍第五師政委馬澤迎發來的請柬,說是他将在10月份為自己的兒子馬勇毅舉辦婚禮。
婚宴當天,馬家來了很多客人,一派喜慶歡樂的氣氛。然而,當新郎新娘攜手亮相時,卻讓賓客們卻驚愕不已:新娘竟然是馬澤迎少将的女兒!
也就是說,馬澤迎讓自己的女兒跟兒子結婚了。
衆人都了解馬澤迎,知道他為人處世極有原則,決不會做違背倫理道德的事,可眼前這一幕又真真切切,人人都大惑不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馬澤迎看到衆人那惶惑不已的神情,笑哈哈地說:“各位高朋貴客,請大家原諒,有些事我應該先向大家說明一下。”
果不其然,這樁看似違背倫理道德的婚姻,背後還真是大有隐情。
要搞清楚這樁婚姻的來龍去脈,還得從22年前的一段陳年舊事說起。
1934年冬,身為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衛生隊指導員的馬澤迎,随所在部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一天,紅一軍團遭到一股敵人的突然襲擊,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随着戰鬥的深入,不斷有傷員送到衛生隊,馬澤迎帶領隊員們争分奪秒地救治傷員。
戰況最激烈時,兩名擔架員擡來一位渾身是血、不省人事的紅軍重傷員。令人奇怪的是,這名男傷員的懷中竟有一名用襁褓包裹、正啼哭不止的嬰兒。
馬澤迎驚訝地問:“這名戰士怎麼帶着孩子打仗?”
擔架員解釋說:“他的妻子也在部隊,在突圍戰鬥中,妻子英勇犧牲了,這名戰士隻好把孩子綁在身上繼續戰鬥,沒想到又受到重傷……”
馬澤迎聽了,馬上安排醫務人員搶救那名重傷員,自己則把那個孩子抱了起來。
就在這時,那名重傷員蘇醒過來,他睜開雙眼,張了張嘴,似乎有話要說。
馬澤迎連忙俯下身子,把耳朵貼近到嘴邊。
傷員用非常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道:“我……我不行了,藥品留級其他同志用吧……隻是……隻是這個孩……孩子……我請求……”
說到這裡,他再也沒有說話的力氣了,眼角卻淌下兩行淚水。
馬澤迎會意,連忙說道:“這孩子交給我吧!同志你放心!”
傷員聽到這句話,臉上浮現出感激的笑意,随即頭一歪,就這樣犧牲了,連名字也沒留下來。
雖然馬澤迎當時年僅22歲,一沒談過戀愛,二沒結過婚,卻當上爸爸了——他把那名烈士遺孤收養了起來,并以父子相稱。
衆所周知,長征途中紅軍要面對敵人的重重圍堵,情況險惡複雜。馬澤迎帶着一個嬰兒,更是麻煩多多,無疑是給自己增添了一個極大的累贅。
雖然馬澤迎與嬰兒的父母素不相識,隻在其父臨終前見過一面,但同在軍中為戰友的革命情誼,卻讓馬澤迎把他的臨終囑托始終牢牢記在心中,肩負起撫養、照料孩子的重任。
部隊行軍時,馬澤迎就把孩子背在背上;睡覺時,他怕自己睡得太沉壓着孩子,就把孩子抱起來坐着睡;糧食不夠吃了,他甯肯自己挨餓,也要讓孩子有東西吃;過雪山期間,他取出自己棉襖中的棉花,縫制了一件小小的棉襖,終于讓孩子安然越過了酷寒下的雪山……
由于條件太艱苦、環境太惡劣,有無數紅軍将士倒在長征路上。然而令人驚歎的是,馬澤迎這位年輕的新手爸爸,卻帶那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嬰兒,安全帶到了延安。
後來經人介紹,馬澤迎與延安抗大的女學員郭智勇結了婚。他們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卻始終對待那名烈士遺孤如同己出,甚至比照料親生的孩子還用心。
馬澤迎給這個孩子取名為“勇毅”,寓意是希望他做一個勇敢、堅毅的男子漢。
在馬澤迎夫婦的撫養和教育下,馬勇毅成長為一名學業和人品都很優秀的青年,還考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
這時馬澤迎夫婦又像普天下衆多父母一樣,為馬勇毅的終身大事操起心來。
他們發現,他倆的親生女兒與馬勇毅從小感情就很好,兩人在一起時總是很開心。
久而久之,馬澤迎夫婦也産生了一個看似大膽實則完全說得通的想法:既然這兩個年輕人沒有血緣關系,彼此又情投意合,何不幹脆讓他們從兄妹變成兩口子呢?
沒想到馬澤迎夫婦用試探的口氣去征詢這對兒女的意見時,兩個年輕人都很含蓄地表示同意,真可謂是皆大歡喜。
婚禮舉辦之日,雖然有一些賓客起初并不明白馬澤迎為何讓兒子和女兒結婚,但當他們得知此事真相時,無不為之深深感動,并為這對新人送去最真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