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故宮的從業人員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進行清點和整理。有一天在一座大殿的角落裡從業人員發現了一件青銅器,是個大盤子,上面雜七雜八堆了不少東西。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人們把這些東西搬走後,輕輕拭去盤子表面的碳灰,出現了一頭熊造型的圖案,這頭熊看上去憨态可掬,從業人員立刻認識到這件銅盤非比尋常。人們繼續清理有越來越多的紋飾和動物造型逐漸顯露出來,這個青銅器就是龜魚紋方盤。

這件青銅器在被從業人員發現之前由于當時鑒别水準的不足,龜魚紋方盤在清宮的時候一直是默默無聞,被當做炭盤來使用。

這件龜魚紋方盤雖是一件傳世品,而且一直藏于紫禁城中。然而它沒有得到清朝皇帝的青睐,被随意放置。後來有太監見這件青銅盤大小适中便拿去做了火盆,冬天用它來燒炭取暖。由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從業人員的發現才使這件龜魚紋方盤重制于世人面前。

樣式

在青銅器發展到戰國時期,造型上更加多樣,裝飾上也更為華美,極具觀賞性。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這件龜魚紋方盤有着三千多年的曆史,它呈長方形,四角略圓,長73.2厘米,寬45.2厘米,通高22.5厘米,腹深12.5厘米。這件青銅盤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從上到下,從内到外,通體裝飾各種自然界動物和神獸造型,令人眼花缭亂。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方盤正面腹身兩側各裝飾各裝飾一獸面銜環鋪首。獸面上裝飾鱗紋。圓環上填以斜角雲紋。

鋪首之間是兩頭栩栩如生的熊。左邊的熊前足交叉相疊,托着熊首。右邊那頭熊前足抓着一條蟠螭,似乎正在戲弄它,形象十分生動。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鋪首的外側各有一人面鳥嘴帶翼神獸,它們屈腿蹲坐,左邊那隻前爪抓住一蟠螭做吞食狀。右邊的那隻前爪抓住一隻蜥蜴也作吞噬狀。

關于人面鳥嘴帶翼神獸在中國古代書籍《山海經》中有記載,稱其為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仗翼而行。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龜魚紋方盤的左右兩側各有一蹲坐的神獸名為獬豸。獬豸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俗稱獨角獸,身上長着濃密的長毛。據說它有一個本領,能辨是非曲直,識忠奸善惡,是公正的象征。

方盤上的獬豸上面各有一隻羊。羊的身體側卧,羊頭伸向獬豸的懷裡,動作親昵,情态生動。

龜魚紋方盤的盤底四側裝飾蟠螭紋,四角各有一條蟠螭向下伸出。螭口銜咬下面老虎的背脊,兩爪抓住虎背,螭尾盤于頸上。

方盤的足部為虎的造型,虎身下伏,臀部隆起,虎口微張,四爪抵地作支撐狀。身上裝飾有斑紋,看上去威風凜凜。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龜魚紋方盤的盤内底部以三角雲紋為襯底,裝飾着七行龜、魚和青蛙。它們有的相對而遊,有的向左右漫遊。十條蟠螭回繞于龜魚和青蛙之間,螭身互相纏繞,就像流動的水波紋,非常有趣。

這件龜魚紋方盤鑄造精美,裝飾複雜,器物上除了有常見的蟠螭紋、勾連雲紋、三角雲紋和弦紋等紋飾以外,還有十多種自然界動物與神獸形象。其中人面鳥嘴帶翼神獸更是在傳世的其他青銅器上未曾出現過。

龜魚紋方盤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因為它是戰國早期社會變革在文化藝術的典型反應。無論從這個造型還是從紋飾上看,它都一改商代和西周青銅器的這種莊嚴神秘的這種面貌,轉而開始追求以寫實的手法表現生動活潑的藝術風格。

龜魚紋方盤沒有銘文,它豐富的内容是以圖案來表現的。這種以圖叙事是戰國時期形成的藝術特征。龜魚紋方盤構思奇巧,裝飾華麗,是中國戰國時期罕見的青銅器佳作。龜魚紋方盤裝飾繁缛華麗,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青銅器之美。

功能

戰國時的洗臉盆,傳世國寶青銅龜魚紋方盤

龜魚紋方盤是一件中國古代的盥洗器,其功能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臉盆。一般來說青銅盤與青銅匜配套使用,它們流行于中國商代至戰國時期。當時的貴族在舉行祭祖和宴享活動前,必須先洗手,稱為沃盥之禮,以顯示潔淨與尊貴。

洗手時一人手拿青銅匜倒水,另一人手端青銅盤接水。用流動的水洗手不但衛生,而且還展現出貴族的高貴身份。

龜魚紋方盤内底裝飾的龜魚蛙都是生活在水裡的動物。當水倒入盤中以後,水波蕩漾,盤裡的鲑魚花仿佛在水中遊動,情趣盎然。是以這件器物起名為龜魚紋方盤。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中,青銅盤的數量不少,比較著名的有散式盤等。龜魚紋方盤與這些青銅盤相比鑄造年代雖然比較晚,但它卻集衆多青銅器上的裝飾題材于一身,工藝之複雜,風格之獨特在傳世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中非常罕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龜魚紋方盤是一件中國戰國時期的精美盥洗用具,它不僅展現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藝,也對專家研究中國青銅器的發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