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整個解放戰争期間,一野共殲敵52萬,二野殲敵230萬,三野殲敵247萬,四野殲敵188萬。這其中二野消滅的230萬敵軍當中,西南戰役占了很大比例,此時國軍已經全面潰敗,兵無鬥志,是以難度不是很大。三野和四野的殲敵基本都是在解放戰争最要勁的時候,難度更大。熟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野的基礎遠不如四野。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四野的基礎是東北人民自治軍,當時這支部隊的來源主要有5個,一是八路軍山東軍區直屬的6個主力師及魯中、濱海、膠東、渤海等軍區主力部隊各一部,總兵力共6萬多人;二是新四軍實力最雄厚的第三師,總兵力3萬人;三是陝甘甯邊區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總兵力一萬多人;四是晉綏、冀中、冀魯豫各1個主力團;五是冀熱遼軍區部分主力。

除此之外,還從各個解放區及延安抽調了2萬多名黨政幹部開赴東北。毫不誇張地說,當時的東北人民自治軍兵精将勇,加上接受了日軍遺留的武器彈藥,火力也冠絕全軍。這樣夯實的基礎,遠非三野所能相比。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三野在解放戰争中的殲敵總數依然排名第一,就更難能可貴了。三野之是以能有如此出色的戰績,離不開戰神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揮。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衆所周知,在三野陳毅是統攬全局的,軍事指揮主要靠粟裕。由于江蘇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特殊的戰略地位,解放戰争開打後,國軍調集重兵對此對華野進行圍攻,其中就包括整編第11師、整編第74師和第5軍這三支絕對主力。面對困境,粟裕多次上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蘇中戰役,華野3萬對敵12萬,七戰七捷,殲敵53000餘人,打得“能文能武”的李默庵沒了脾氣。

淮海戰役,以60萬對80萬,難度在三大戰役中是最大的。遼沈戰役,東野以70萬對敵55萬;平津戰役,東野以百萬大軍對敵50餘萬,兵力更是占據壓倒性優勢。淮海戰役,我軍卻比對手少了20萬。而且老蔣為了打好這場戰略大決戰,幾乎精銳盡出,黃百韬、胡琏、邱清泉和杜聿明等名将也悉數上陣。但粟裕卻如庖丁解牛一般,把敵人一一分割包圍并全殲,赢得了淮海戰役的最終勝利,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除了善于以少勝多之外,粟裕還總能敏銳地抓住戰機,打出神仙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孟良崮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粟裕違背常理,拿國軍頭号王牌整編第74師下手,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畢竟74師的實力在那擺着呢,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内消滅對手,就有被敵人反包圍的危險,到那時後果将不堪設想。但粟裕巧妙排程,硬是在百萬軍中取敵上将首級,打出了解放戰争中最為經典的一戰。

此外粟裕還很有擔當,能夠堅持自己的見解。1948年4月,為了減輕中原戰場的壓力,毛主席決定派粟裕率華野三個主力縱隊渡江到國統區作戰。但粟裕經過仔細考慮後,認為這樣弊大于利,部隊如果貿然渡江,在無後方作戰的情況下,勢必遭敵人堵截圍追,轉戰江南數省,損失不會少于5萬人。他動情地對陳毅說:“把到江南遊擊要付出的5萬人傷亡減員的代價用在中原戰場上,完全有把握殲滅敵人十幾個整編師。中原以至全國的戰局都可能改觀!”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陳毅被說服了,并欣賞起粟裕這種置個人得失于不顧、大膽直言的勇氣。然而他也知道,毛主席可不是輕易放棄自己主張的人,更何況是關系全國勝利大局的戰略主張。最後粟裕親自給毛主席發了一份将近3000字的長電,詳細闡述了自己的主張,毛主席看到這份電文後,認為粟裕分析得有理有據,最終改變了主意。這和遼沈戰役初期的林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遼沈戰役中,林彪力主先打長春,毛主席連發數電才使他堅定了打錦州的決心。

粟裕為何被稱為戰神?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

在粟裕的指揮下,華野打出了許多經典戰例,殲敵數量在四大野戰軍中排名榜首。其中解放戰争殲敵數量排名前三的縱隊全部出自華野,排名第一的是陶勇縱隊,殲敵總數為20萬人,僅淮海戰役就殲敵72863人;排名第二的是葉飛縱隊,殲敵195000人;排名第三的是王必成縱隊,殲敵19萬人。國軍悍将胡琏都對粟裕佩服不已,晚年時曾稱“土木不及一粟”,粟裕戰神之名,實至名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