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不知道什麼是汽車HMI設計?進來帶你快速了解

編輯導語:随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和國家政策的支援,智能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大力發展,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汽車HMI設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汽車品牌方需要在汽車HMI設計上下功夫。本文圍繞汽車HMI設計展開了講述,推薦對此感興趣的夥伴閱讀。

還不知道什麼是汽車HMI設計?進來帶你快速了解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汽車HMI」。當下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勢頭越來越高漲,與智能電動汽車相關的汽車HMI設計也成為各個品牌重點發力的地方,汽車HMI設計正所在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汽車HMI設計越來越火,我們有必要了解并關注這個概念。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未來汽車HMI設計的需求量也會加大。

如果你對汽車HMI設計還不是很了解,一起來探究什麼是汽車HMI,汽車HMI的發展過程,以及汽車HMI設計需要重點關注的原則。

一、什麼是汽車HMI?

什麼是汽車HMI呢?咱們先把這個概念拆分成兩個關鍵詞:汽車+HMI。

先來說一下HMI,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縮寫,“人機接口”,也叫人機界面。

HMI(人機界面)是系統和使用者之間進行互動和資訊交換的媒介,它實作資訊的内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

知道了HMI的定義後,我們把“汽車”這個字首加上,汽車HMI是指使用者與汽車系統之間進行人機互動的媒介。

當然汽車HMI并不局限于界面中,而是作為功能的集合,例如汽車儀表盤、HUD擡頭顯示器、互動媒介(語音、觸覺)等,都是汽車HMI設計包含的内容。

二、聊聊汽車HMI的發展

目前我們說到的汽車HMI最早是在80年代初推出的。

在當時,普通汽車需要實作的功能在迅速增加,設計師的任務之一就是為駕駛員提供控制,保證駕駛員能夠使用和管理這些新功能。

對于新功能的增加,主要遵循兩種方法:

一是添加模拟控件,為新功能添加實體按鈕。例如想在車内開空調,需要空調開關控制按鈕;想在車裡聽音樂,需要添加換歌/調節音量按鈕。

二是添加具有動态内容的汽車螢幕系統。例如展示車速的動态儀表、可以導航的動态地圖。

第一種方法在德系車中比較流行,而第二種方法在美系和日系車中比較流行。

現在看來也是這樣,雖然現在汽車都在用車載大屏來代替實體按鍵,但德系車的實體按鍵仍然要比日系車多。

别克汽車在1986年最早推出了車載螢幕系統,使用者可以在單色觸摸顯示屏中控制電台和天氣。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日産推出的CUE-X概念車,具備可觸摸和彩色圖形的車載系統。能夠看出來,當時車内功能控件的位置和設計跟現在的車内飾已經很像了。

現在的汽車HMI更像是汽車控制中心與娛樂系統混合的數字座艙,提供的功能更多更強大,同時兼備娛樂屬性。

三、汽車HMI設計重點關注這些原則

設計美觀有效的HMI,需要将藝術性與功能性合為一體。藝術性和功能性應該是平等和諧地協同工作,讓使用者沉浸在體驗中。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設計原則:

1. 給使用者控制感

汽車HMI應該始終在合理的時間内,通過适當的回報,告知使用者目前的狀态。

這一點在使用者開車時尤為重要。如果系統在沒有通知駕駛員的情況下就采取某個行為,很可能會對駕駛員造成幹擾,産生不好的後果。

駕駛員駕駛汽車,實際上就是在控制汽車做出各種行為。這既是一種控制,也是一種回報,控制的是汽車的功能,回報的功能帶來的結果。例如利用訓示燈、速度儀表等各種動态化資訊,随時告知駕駛員目前的狀态。

2. 遵循“安全第一”法則

HMI系統主要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避免事故。現代汽車配備了許多傳感器,傳感器可以收集資訊,再利用這些資訊跟蹤駕駛狀況。

HMI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情況,防止交通碰撞和事故的發生。系統對條件的響應包括:

反應型:系統會通知駕駛員剛剛發生的事,例如胎壓過低或疲勞駕駛,并向駕駛員發出警告。

主動型:系統分析狀況,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基于潛在的不良情況向駕駛員發出警告。例如系統分析天氣狀況,并建議使用者避免在道路結冰的日子開車。

在設計系統響應時,重要的不是用大量資訊淹沒使用者,而是要制定可靠的通知政策。發送給使用者的回報應該是:

有價值的:使用者隻看到他們關心的回報。

及時的:回報應該在需要時準确發送給使用者。

清楚的:在設計資訊回報時,依據子產品化和格式塔原則很重要,確定使用者能夠快速了解回報表達的含義。這些資訊越容易了解,安全性就會越好。

3.認知負荷最小化

認知負荷是使用系統需要付出的腦力成本、思考成本。使用者在使用産品時付出的成本越小,說明這個産品至少是簡單易用的。

話說回來,如果一個車載系統要求使用者承擔大量認知負荷時,說明這個系統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首先,不要去強迫使用者記住汽車駕駛相關的資訊。大家都知道,使用者在短期記憶中不能記住太多資訊,特别是多個容易混淆的功能或抽象的概念。

預先考慮使用者在駕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機艙溫度是多少?現在在聽什麼音樂?怎麼導航去商場?基于這些場景和問題進行系統的設計,以此來解答使用者的問題。

其次,基于現有的心智模型建構HMI至關重要。為什麼大多數汽車的儀表、中控的分布位置都很相似呢?

實際上這些都是在使用者與汽車的互動行為中建立起來的使用習慣,遵循熟悉的設計方式,能最大限度減少學習使用系統所需的工作量。

4.減少不必要的分心

駕駛過程中,駕駛員沒有什麼理由去看手機,因為HMI能夠做任何在手機上能夠做的事情。可能會有人說,現在車載大屏尺寸那麼大,會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對駕駛造成一定影響。

是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智能汽車推出各種車載語音助手,将聲音——而不是觸摸,作為使用者與系統互動的主要媒介,通過語音來控制場景,例如切歌、撥打電話、調節溫度等。

5. 不言自明的導航體驗

可發現性(在系統中找到特定功能)和導航體驗應該在設計中處于最進階别。

現在很多車載系統面臨着操作層級過多/過深的情況:使用者需要點選很多次才能找到他們想要做的功能。

通過仔細規劃系統的資訊架構,将常用的功能放置在第一層級,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想調整座椅的高低,我們隻需要上下移動座椅旁的把手就可以。如果用系統來控制座椅,需要将控制座椅的功能放在使用者觸手可及的位置,否則會增加使用者的操作成本。

6. 改進視覺效果

在美即适用效應的影響下,使用者更傾向于認為好看的、有吸引力的産品更實用。

設計師可以通過改進系統的視覺效果,改善使用者對系統的感覺态度。例如為導航渲染逼真的3D模型,能幫助使用者更快地了解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并獲得很好的體驗。

驗證HMI是否合理,不僅要衡量操作完成的時間和發生錯誤的數量,還要注重使用者滿意度。

嘗試向真實或潛在使用者進行可用性測試時,向使用者詢問,“這個設計讓你感覺如何?”。如果發現使用者的體驗感覺不好,設計師可以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以确定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最後

使用者對汽車HMI的期望很高,有時候甚至會依據汽車HMI體驗的好壞來決定是否購買汽車。

如果你下次設計HMI系統,可以将這些要求作為基準:

給使用者一種控制感;

提供良好的學習能力;

避免分散注意力;

不斷了解使用者偏好并提出更改建議;

激發使用者積極的情緒反應。

#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