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7日,紅六軍團先頭部隊在貴州境内的甘溪與敵人發生激戰。
這次戰鬥打得異常艱苦,其中第十七師五十團團部和一營打得後來隻剩下不到300人。
此戰結束後的第三天,五十團就跟軍團部失去了聯系,團長郭鵬(1955年中将)、政委彭東财把被打散的部隊收攏起來,被迫向餘慶方向轉移。
由于敵人仍在窮追不舍,部隊必須盡快轉移,每天在偏僻山區中穿行,要走将近100裡路。
紅軍将士弄不到糧食,隻能采摘野果野菜充饑,有時甚至連野菜、野果都找不到,隻能餓着肚子。
他們越走困難越多,尤其嚴重的是不僅軍團部沒有找到,紅二軍團在哪裡也打聽不清楚。

他們手中既沒有任何通信器材,也缺乏指北針、地圖等日常行軍所需之物。衆人困在深山密林之中,心中萬分焦灼。
有一天,五十團決定暫時在一所國小校裡落腳。團長郭鵬剛一走進最前面的那間屋子,就高興地喊叫起來:“老彭!地圖!”
“在哪兒?在哪兒?”政委彭東财一聽,高興地跑過去。歐陽家祥參謀也帶着兩名小通信員跟着進了屋。
屋内陳設極為簡陋,隻有三張桌子、幾條凳子,牆上貼着幾張智語、一幅中國地圖,看樣是個教員辦公室。
衆人一進屋,就圍着那張舊得發黃了的中國全圖仔細察看。
“歐陽參謀,你看看離江西有多遠?”一名通信員看不懂,拉着歐陽家祥問。
當歐陽家祥指出江西的位置後,通信員又問:“歐陽參謀,那你找找紅二軍團的賀總指揮在哪兒?”
這一問,可把歐陽家祥問住了。雖然有個地圖,但無從知道紅二軍團的準确位置,到哪裡去找呢?
這幾天,五十團的幹部戰士都為這件事操心。郭鵬、彭東财更是急,此刻又像往常一樣,他倆誰也不說話,隻是背着手,在小屋裡踱來踱去。
“歐陽參謀,你找張紙,把貴州、四川、湖南、江西這一帶描下來。”郭鵬一邊踱着步子一邊說道。
歐陽家祥找了半天,才在破紙堆裡找到一張一面已經寫滿了字、另一面空白的廢紙,旁邊還有半張舊報紙。
郭鵬中将與歐陽家祥少将
歐陽家祥拿起舊報紙一看,是石阡縣的敵人印制的,上面寫着什麼“共(匪)”、“匪部”之類的字眼。
他氣呼呼地把那半張舊報紙遞給彭東财說:“政委,你看,敵人在報紙上罵我們。”
彭東财接過報紙,鋪在桌上仔細地看着。但他并沒有生氣,而是像看到什麼好消息一樣,臉上竟露出了笑容。
歐陽家祥正奇怪,彭東财忽然用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高興地喊道:“有了!找到了!”
郭鵬被他這一喊也有點發愣,問道:“找到什麼了?”
“看!賀老總的位置在報紙上。”
郭鵬和歐陽家祥連忙湊過去看。
彭東财指着報紙上一行宋體字,上面寫着:“賀(龍)匪部在沿河、印江一帶騷擾,向西南方向蠢動……”
“看,什麼‘匪部’、‘騷擾’,全是罵我們,真他X混蛋。”歐陽家祥的氣又來了。
“那些字眼不必去管它。”彭東财不慌地說,“重要的是敵人告訴了我們賀老總的活動地區。快找沿河、印江在什麼地方!”
“這得謝謝敵人哪,這半張舊報紙功勞不小哩!”郭鵬轉身對大家說。
衆人又回到地圖跟前。但不知道是由于太興奮,還是因為别的,越急越是找不到。
郭鵬忽然大聲喊道:“在這!在這!”他把兩個手指岔開,分别指着貴州東北角的沿河、印江。
等衆人看清以後,郭鵬才松了手。然後高興地拍着歐陽家祥的肩膀,要他趕快描下來。
接着,郭鵬和彭東财便對目前和下一步可能遇到的情況作了分析和研究:再不用幾天就能趕到印江附近,如果賀老總向南來,就能與我們會合上,如果他們往北走,我們也能夠趕上他們。
根據敵人報紙上的情況看,軍團部顯然已經落在後面。這樣,即便會合不到紅二軍團,五十團也能和随後趕上來的紅六軍團部會合上。
最終郭鵬和彭東财決定繼續朝東北方向走,并決定倘若都遇不上,就派人兩下聯系,或者找地方休整。
第二天,部隊按照拟定的計劃又繼續前進了。大約又走了一個多星期,便來到印江縣附近。可是仍沒見到二軍團的影子。這怎麼辦呢?
直到他們走到印江縣附近的苗王山時,與紅二軍團偵察連和四十九團巧遇,随後看到賀老總帶着紅二軍團部趕到了這裡,這讓郭鵬、彭東财等人驚喜不已。
巧的是,自從四十九團與二軍團會合後,他們也和五十團一樣,是從敵人的報紙上看到五十團行動的消息,是以迎着五十團找來的。
幾天後,紅六軍團指揮員也帶着主力與紅二軍團會合了,并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這在軍史上被稱為“南腰界會師”。
兩大軍團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奏響紅軍長征偉大轉折的前奏;此後兩大軍團又從南腰界出發,開啟了策應紅軍戰略轉移的新征程。用“偉大”一詞來形容這次會師毫不為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于歐陽家祥發現了敵人印的半張舊報紙,促成了我軍曆史上一次偉大的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