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1934年9月7日,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在贵州境内的甘溪与敌人发生激战。

这次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其中第十七师五十团团部和一营打得后来只剩下不到300人。

此战结束后的第三天,五十团就跟军团部失去了联系,团长郭鹏(1955年中将)、政委彭东财把被打散的部队收拢起来,被迫向余庆方向转移。

由于敌人仍在穷追不舍,部队必须尽快转移,每天在偏僻山区中穿行,要走将近100里路。

红军将士弄不到粮食,只能采摘野果野菜充饥,有时甚至连野菜、野果都找不到,只能饿着肚子。

他们越走困难越多,尤其严重的是不仅军团部没有找到,红二军团在哪里也打听不清楚。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他们手中既没有任何通信器材,也缺乏指北针、地图等日常行军所需之物。众人困在深山密林之中,心中万分焦灼。

有一天,五十团决定暂时在一所小学校里落脚。团长郭鹏刚一走进最前面的那间屋子,就高兴地喊叫起来:“老彭!地图!”

“在哪儿?在哪儿?”政委彭东财一听,高兴地跑过去。欧阳家祥参谋也带着两名小通信员跟着进了屋。

屋内陈设极为简陋,只有三张桌子、几条凳子,墙上贴着几张标语、一幅中国地图,看样是个教员办公室。

众人一进屋,就围着那张旧得发黄了的中国全图仔细察看。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欧阳参谋,你看看离江西有多远?”一名通信员看不懂,拉着欧阳家祥问。

当欧阳家祥指出江西的位置后,通信员又问:“欧阳参谋,那你找找红二军团的贺总指挥在哪儿?”

这一问,可把欧阳家祥问住了。虽然有个地图,但无从知道红二军团的准确位置,到哪里去找呢?

这几天,五十团的干部战士都为这件事操心。郭鹏、彭东财更是急,此刻又像往常一样,他俩谁也不说话,只是背着手,在小屋里踱来踱去。

“欧阳参谋,你找张纸,把贵州、四川、湖南、江西这一带描下来。”郭鹏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道。

欧阳家祥找了半天,才在破纸堆里找到一张一面已经写满了字、另一面空白的废纸,旁边还有半张旧报纸。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郭鹏中将与欧阳家祥少将

欧阳家祥拿起旧报纸一看,是石阡县的敌人印制的,上面写着什么“共(匪)”、“匪部”之类的字眼。

他气呼呼地把那半张旧报纸递给彭东财说:“政委,你看,敌人在报纸上骂我们。”

彭东财接过报纸,铺在桌上仔细地看着。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像看到什么好消息一样,脸上竟露出了笑容。

欧阳家祥正奇怪,彭东财忽然用手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高兴地喊道:“有了!找到了!”

郭鹏被他这一喊也有点发愣,问道:“找到什么了?”

“看!贺老总的位置在报纸上。”

郭鹏和欧阳家祥连忙凑过去看。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彭东财指着报纸上一行宋体字,上面写着:“贺(龙)匪部在沿河、印江一带骚扰,向西南方向蠢动……”

“看,什么‘匪部’、‘骚扰’,全是骂我们,真他X混蛋。”欧阳家祥的气又来了。

“那些字眼不必去管它。”彭东财不慌地说,“重要的是敌人告诉了我们贺老总的活动地区。快找沿河、印江在什么地方!”

“这得谢谢敌人哪,这半张旧报纸功劳不小哩!”郭鹏转身对大家说。

众人又回到地图跟前。但不知道是由于太兴奋,还是因为别的,越急越是找不到。

郭鹏忽然大声喊道:“在这!在这!”他把两个手指岔开,分别指着贵州东北角的沿河、印江。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等众人看清以后,郭鹏才松了手。然后高兴地拍着欧阳家祥的肩膀,要他赶快描下来。

接着,郭鹏和彭东财便对当前和下一步可能遇到的情况作了分析和研究:再不用几天就能赶到印江附近,如果贺老总向南来,就能与我们会合上,如果他们往北走,我们也能够赶上他们。

根据敌人报纸上的情况看,军团部显然已经落在后面。这样,即便会合不到红二军团,五十团也能和随后赶上来的红六军团部会合上。

最终郭鹏和彭东财决定继续朝东北方向走,并决定倘若都遇不上,就派人两下联系,或者找地方休整。

第二天,部队按照拟定的计划又继续前进了。大约又走了一个多星期,便来到印江县附近。可是仍没见到二军团的影子。这怎么办呢?

促成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行动的,为何是敌军印制的半张旧报纸?

直到他们走到印江县附近的苗王山时,与红二军团侦察连和四十九团巧遇,随后看到贺老总带着红二军团部赶到了这里,这让郭鹏、彭东财等人惊喜不已。

巧的是,自从四十九团与二军团会合后,他们也和五十团一样,是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五十团行动的消息,因此迎着五十团找来的。

几天后,红六军团指挥员也带着主力与红二军团会合了,并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这在军史上被称为“南腰界会师”。

两大军团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奏响红军长征伟大转折的前奏;此后两大军团又从南腰界出发,开启了策应红军战略转移的新征程。用“伟大”一词来形容这次会师毫不为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欧阳家祥发现了敌人印的半张旧报纸,促成了我军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会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