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師長坐牛車回家,和車夫聊了一路,不料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

1953年5月份的時候,時任志願軍39軍115師師長的王扶之從北韓戰場回國休養,他決定利用這個難得的假期回一趟老家,以看望自己18年沒有見面的父親。王扶之是陝西人,父親以給地主家當佃農為生,日子過得十厘清苦。5歲那年,王扶之的母親病逝,這樣一來,家中的日子就更難過了。為了養家糊口,王扶之的父親決定外出謀生。

此後的數年間,王扶之都是跟随爺爺一起生活的,父親隻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回來幾天。1935年夏天的時候,劉志丹上司的陝北紅軍來到了王扶之的家鄉,這是一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隊伍,王扶之覺得十分親切,就打算參加紅軍。當時他隻有12歲,為了能當紅軍,王扶之虛報了自己的年齡,就這樣他成了紅26軍78師的一名普通戰士。

師長坐牛車回家,和車夫聊了一路,不料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

别看年紀小,王扶之打起仗來卻特别勇敢,參軍不到三個月他就用梭镖繳獲了一支長槍。此後王扶之又參加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跟着部隊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王扶之跟随39軍第一批入朝作戰,累積戰功升任師長。1952年7月末,“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發起了秋季攻勢,39軍和敵人展開了浴血搏殺。

8月2日這天上午,王扶之正在師指揮所思考作戰部署的時候,敵人的一顆重磅炸彈正好落在指揮所的上方将這個小山洞給炸塌了。當時指揮所裡包括王扶之在内共有7個人,其中4人當場犧牲。王扶之和參謀陳志茂、作戰科長蘇盛轼則被埋在了洞内。39軍軍長吳信泉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即派出工兵前往救援。

師長坐牛車回家,和車夫聊了一路,不料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

吳信泉

當時敵我雙方正在激戰,戰場上槍彈橫飛,加上工兵們手中缺乏得力的工具,是以救援行動進行的十分緩慢。戰士們挖了30多個小時後,仍沒有徹底将碎石清空,不少人都認為王扶之等人生還的幾率已經很小了。就在這個時候,衆人看見有兩隻蒼蠅從坍塌的縫隙中飛了出來。既然蒼蠅能活,說明裡面還有空氣,王扶之等人還有生還的希望。

戰士們又鼓足了勁兒繼續挖掘,終于将王扶之三人從炸塌的山洞内救了出來,此時距他們被埋已經過去了整整38個小時。王扶之後來回憶這件事的時候頗為感慨地說:“要不是洞中兩隻蒼蠅飛出,我這條小命可能就完了”,此後王扶之終生不打蒼蠅。1953年5月,王扶之回國休養,他決定利用這個難得的假期回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親。

師長坐牛車回家,和車夫聊了一路,不料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

王扶之

1935年參加紅軍後,由于戰事頻繁,部隊經常轉戰,王扶之一直沒有機會回家,算起來他已經有18年沒有和父親見過面了。當時王扶之的職務是39軍115師的師長,已經配有小吉普和專職司機,但王扶之認為自己回家是私事,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于是他一個人踏上了返鄉的路程。一路上先坐火車,後乘客車,好不容易到了縣城,但縣城到老家卻沒有通車。剩下的十幾裡路,王扶之決定步行。

走了一裡多路後,王扶之遇到了一輛牛車,趕車的大爺熱情地招呼他上車,要載他一程。王扶之也沒有客氣,坐上了牛車。一路上兩人聊得十分投機,最後老人說自己有個兒子12歲就參加了紅軍,這些年一直沒有消息,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出于關心,王扶之就問老人的兒子叫什麼名字,哪一年參加的紅軍。老人說自己的兒子名叫王扶之,1935年參加了劉志丹的隊伍。

師長坐牛車回家,和車夫聊了一路,不料他竟是自己多年未見的父親

王扶之聽後大吃一驚,原來這個車夫竟然就是自己18年沒有見過面的父親。這18年間,父子二人的相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王扶之從一個懵懂少年變成了志願軍的師長,虎背熊腰。而他的父親由于長期勞累,顯得十分蒼老,臉上已經布滿了皺紋。正因為如此,兩人才沒有認出彼此。王扶之怎麼也沒有料到會和父親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重逢,心中很是感慨。不久後他将父親接出了老家,和自己一起居住,陪伴他安享了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