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争期間,我軍一共消滅國軍807萬。那麼擁有如此龐大兵力的老蔣為何在短短三年多時間内就一敗塗地了呢?看看這兩位國軍名将的遭遇就懂了。解放戰争期間,許多國軍進階将領在戰場上的表現都十分糟糕,比如抗日名将薛嶽和王耀武,均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水準,至于胡宗南和湯恩伯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但有兩個國軍進階将領在戰場上的表現卻十分亮眼,他們分别是陳明仁和孫立人。陳明仁以劣勢兵力守住了四平,這是東野在東北少有的敗仗之一;孫立人率領的新一軍更是在戰場上給東北野戰軍制造了不少麻煩。按說這兩個人如此能打,應該被老蔣重用才對,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都在1947年夏天遭到老蔣棄用。陳明仁回到南京當了一個無所事事的高參,孫立人則被派去訓練新兵。那麼老蔣為何要将這二人棄用呢?
我們先說孫立人。在國軍進階将領當中,孫立人絕對算是一股清流,他從不克扣軍饷,也不同流合污,以緻于晚年的時候要靠賣雞蛋來供子女讀書。孫立人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二戰名将巴頓是同班同學。回國後在宋子文的稅警總團任職,期間他自創了一套練兵方法,卓有成效,被稱為孫氏操典。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孫立人帶領稅警總團參加了淞滬會戰,多次和日軍血戰,身中十幾塊彈片,差點重傷不治。不久後又跟随遠征軍出國作戰,在仁安羌以一千兵力擊破日軍的包圍圈,救出了7000多名英軍,一戰揚名。但由于英軍已經被日軍吓破了膽,毫無鬥志,一味向印度逃竄。勢單力孤的遠征軍面臨被日軍合圍的危險,隻能撤退。
當時老蔣指令杜聿明率領遠征軍從野人山回國,但孫立人堅決反對。他認為野人山環境險惡,蚊蟲瘴氣橫行,而且部隊沒有後勤保障,要想穿越野人山難度太大。為此他主張從正面向日軍沖殺,撕開一道突破口,向印度撤退。最終杜聿明率主力從野人山回國,部隊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孫立人率部從日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撤到了印度,部隊損失極小。
從結果來看,孫立人的做法要比杜聿明高出不少。按理說他應該受到老蔣的表彰和重用,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倒是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的杜聿明被老蔣重用,出任了東北保安司令。究其原因,就在于孫立人沒有選擇從野人山回國,違抗了老蔣的指令,犯了老蔣的大忌。老蔣用人,主要看三點,第一個是黃埔畢業,第二是浙江老鄉,第三是絕對服從。這三條孫立人一條也沒有占,是以盡管解放戰争期間他在東北戰場上表現不錯,但依然遭到了老蔣的棄用。
再說陳明仁。陳明仁畢業于黃埔一期,算是老蔣的天子門生。但他生性耿直,多次違抗老蔣的指令,令老蔣十分難堪,最終遭到棄用。東征陳炯明期間,陳明仁表現十分出色,為了籠絡他,老蔣給陳明仁保媒,要把廖仲恺的女兒介紹給他,不料卻被陳明仁以不忍抛棄糟糠之妻為由拒絕,這讓老蔣很沒有面子。抗戰期間,陳明仁在昆明又一次當着衆人的面頂撞老蔣,還把自己的中将領章撕下來扔在了老蔣的辦公桌上。
老蔣一向喜歡用比較聽話的人,更喜歡自己的指令被部下不折不扣地執行,哪怕這些指令在事後看來是非常愚蠢的。比如胡宗南、劉峙和湯恩伯等人,雖然打仗一塌糊塗,但因為對老蔣一向唯命是從,是以不斷得到重用,個個手握重兵。而孫立人和陳明仁由于自身的軍事才能非常突出,不滿老蔣瞎指揮多次頂撞他,被老蔣打入另冊,并遭到棄用。薛嶽晚年評價老蔣時曾毫不客氣地說他“甯用奴才,不用人才”。老蔣隻憑自己的好惡用人,孫立人和陳明仁隻因不肯盲從就被棄用,胡宗南、劉峙和湯恩伯等無能之輩卻不斷升遷,如此用人,輸掉解放戰争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