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序言:英王室在重大戰役面前的表現

2020年3月15日,據媒體報道,因為懼怕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已經撤出白金漢宮,退居溫莎城堡。但随後,英國王室便釋出聲明,表示女王隻是正常的周末出行,過幾天就會回到倫敦。女王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離開,我們暫時還不清楚,但作為親曆過二戰的人,我們不妨看看女王的父母,乃至整個英國王室在另一次重大戰役——二戰——前的表現吧!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現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白金漢宮上空的轟炸機,英王最危險的時刻

1940年9月13日上午11點左右,一架德國轟炸機借助雲層的掩護,低空飛越了英國首都,突然出現在英王的寝宮白金漢宮的上空,并迅速投下了五枚高爆炸彈。

彼時,英王喬治六世和他的王後伊麗莎白——現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母——正在喝茶。不過,當飛機的呼嘯聲傳入他們耳膜中的那一刻,兩人的行動還算迅速。就在他們沖入走廊以躲避爆炸的沖擊波時,兩枚炸彈已經落到了白金漢宮的庭院中,并在距他們兩人喝茶之處僅僅幾米的地方爆炸。另外三枚炸彈雖然沒有這麼危險,但也炸毀了一間教堂,在炸出了幾個巨大的深坑。

雖然說整個二戰期間,白金漢宮被轟炸的次數高達9次之多,但這一次,無疑是最危險的一次,如果英王夫婦的反應再慢那麼一拍,那麼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位于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

德國弄巧成拙,英王室重得民心

據了解,這次轟炸并不是意外,而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謀劃之一。他們打算通過轟炸白金漢宮,給英國施加壓力,讓他們感受絕望,進而投降。但詳細了解過這段曆史的始末之後,記譯君卻想說,德國這次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直接弄巧成拙了。因為他們的這次轟炸,不僅沒有在英國散播出絕望和失敗的種子,反而激起了英國上至國王、下至普通群眾的同仇敵忾之心。

四年前,因為那位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執意退位而引發的英王退位風波,不僅引發了英國王室成員内部的地震,更影響了英國群眾對英王室的印象。此後的四年裡,繼位的喬治六世一直想改善英國群眾對英王室的觀感,但卻收效甚微。但是,這次險些被炸彈炸死的經曆,反而打開了一扇英王室與英國普通群眾的同理心之窗。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愛德華八世和他的妻子

在英國群眾看來,國王陛下都險些在德軍的轟炸中喪命,這不正是高高在上的王室,與他們一起患難與共嗎?而經曆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之後,英王夫婦似乎也找到了一條如何拉近英王室與英國人民情感的親民路線,進而重得民心。

英國政府的危機處理,反向宣傳的作用

據了解,白金漢宮被轟炸後,當時的英國政府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地遮掩此事,反而一口氣邀請了40名記者進入了白金漢宮,向他們展示了德國轟炸後的慘象。記譯君認為,英國政府之是以這麼做,應該是他們認識到了此事背後的宣傳潛力。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白金漢宮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英王的主要寝宮被德軍轟炸後,英國群眾可能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害怕,另一種則是憤怒。如果英國人民被德軍的轟炸的吓到的話,那麼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陰謀就達成了。可是,如果英國人民被德國的這種行為激怒的話,那麼丘吉爾和戰時内閣上司下的英國政府,不正好可以反向宣傳一波,激起群眾的同仇敵忾之心,讓他們支援政府的頑強抵抗政策嗎?

果然,通過新聞報道,英國群眾看到了如下場景:剛剛死裡逃生的國王夫婦不僅沒有被近距離的炸彈爆炸吓到,反而若無其事一般地在宮殿巡視,政府請來的勞工們,則在清理轟炸後的廢墟,修複王宮地面的坑洞。透過這些,英國群眾看到,雖然遭受了極端危險的轟炸,但國王沒有被吓到,王室沒有被吓倒,這無疑給了英國群眾們信心,減輕了他們對于上空的恐懼。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二戰時的德國轟炸機

采訪過後,在播出的新聞短片——英國戰時唯一的圖像廣播形式——中,以牙還牙的呼聲響徹雲霄:總有一天,我們要讓柏林,為這次有預謀的暗殺行動,付出100倍的代價。

危機,英王室危險中的機會

危機,既是危險,也是機會。記譯君認為,英王室在二戰中的遭遇,可謂是非常适合這句話了。如前所述,在德國的轟炸中,英王喬治六世險些喪命,但這次危險,卻也讓英王室找到了一條親民路線,幫助其赢得了群眾的尊重,維系了王室的民望。

因為德國的轟炸,原本相距比較遠的英國王室與英國群眾,瞬間便變成了患難與共的“戰友”。此後,在整個戰争期間,英國王室與人民同在的概念被反複強調。同時,英王室也以身作則地加入到了英國戰時配給之中,與普通群眾一起領取戰時的配給券和服裝券。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德國轟炸後的廢墟

此外,國王和王後更是經常走出王宮、深入民間,慰問遭受轟炸的群眾。在很大程度上,英王室的這些公開行為,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信心。他們認為,國王的出現,顯示了他們仍然關心普羅大衆,仍然在堅守着他們“與人民同在”的承諾。不過,英王室的這些舉動也曾受到過一些質疑,當時的社會調查就記錄了一些群衆對于此事的抱怨,比如說他們認為他們的國王陛下在公共場合總是穿着制服,而且有時候表現的又有些緊張。

不過在記譯君看來,在某種程度上,喬治六世的這些問題是可以被了解的,因為他是如此明顯而又痛苦地在努力履行着他作為國王的職責。他的口吃是衆所周知的,這幾乎無法隐藏,在他即位之前,口吃曾被視為他精神和身體脆弱的表現。

但是,記譯君卻認為,在戰時的公共場合,他的這個缺點反而變成了親切的象征。在思想或觀點上,喬治六世也許不是一個有獨創性的人,但很明顯,他是在真誠而又努力地扮演好他作為國王的職責。而在當時,這正是一個不掌實權的公衆領袖所需要的。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英王喬治六世

或許,當時的一位編輯雷金納德·辛普森所說的話最具總結性,是以記譯君準備以此來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當戰火的硝煙散盡後,我們便能夠發現,我們的國王與王後一直與我們同在,不畏艱險,患難與共。我堅信,這将成為我們最為珍貴的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