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型原創交響音畫《南海賦》作曲杜鳴:創新,讓“哩哩美”更具生命力

日前,大型原創交響音畫《南海賦》在海口連演兩場。《南海賦》将臨高漁歌“哩哩美”古樸真誠、柔美抒情的旋律通過交響樂的形式呈現出來,把“哩哩美”唱進了觀衆的心裡,演繹出海南民間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哩哩美”漁歌,這個貫穿《南海賦》的重要藝術元素正是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哩哩美”在海南臨高一帶家喻戶曉,植根于生活的沃土,融入當地人民的血脈之中。

大型原創交響音畫《南海賦》作曲杜鳴:創新,讓“哩哩美”更具生命力

《南海賦》演出現場。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資料圖)

“‘哩哩美’非常特别,無論是獨唱還是對唱,它都與内地的音樂元素大有不同。”國家一級作曲、《南海賦》作曲杜鳴表示,“哩哩美”最早起源于臨高縣新盈鎮後水灣一帶漁家妹賣魚的叫賣聲,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獨特旋律的漁歌,人們在趕海、織網、婚嫁、迎客等不同場合吟唱,以表達感情,“‘哩哩美’ 的特殊歌曲結構與曲調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值得我們去挖掘并加以推廣。”

“賦很宏大,不同于唱詞,歌唱性會弱一些,這對音樂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曲時,不僅要兼顧咬字與唱調,更要展現出音樂性,凸顯民族特色、恢弘氣勢。”為了将“哩哩美”元素更好融入《南海賦》的音樂創作,在駕馭大型作品方面有着豐富經驗的杜鳴,下了很大功夫。

“深根于民族民間音樂的土壤,從中汲取營養和靈感,才能催生出既有曆史淵源又有時代特質的音樂之花。”在創作前,杜鳴曾多次深入臨高漁村采風,與漁民面對面交流,向最有代表性的老前輩請教“哩哩美”的念腔和唱腔。在音樂創作實踐中,杜鳴漸漸發覺,“哩哩美”這一悠揚的曲調在融入交響藝術後,海洋文化特征便凸顯出來,将海洋文化的博大與包容展現得淋漓盡緻,讓樂曲的形象更加深刻而飽滿,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利用民歌的可塑性特點,我将‘哩哩美’的曲調融入交響藝術,加入合唱、領唱、男女聲二重唱形式,讓音樂之間縱橫交錯、上下呼應,形成此起彼伏的交織效果。”在創作中,杜鳴兼顧傳承與創新,既保持了主線旋律優美,又與南海主題交相呼應,将《南海賦》打造成了散發濃郁中國特色的交響樂作品,展現出交響樂的中國韻味,表達了對祖宗海的深厚情感,讓民族音樂更加唯美大氣,韻味悠長,促進其廣泛流傳和發展。

《南海賦》音樂既主題突出,又形象鮮明;既朗朗上口,又動人心弦。杜鳴認為,“哩哩美”為《南海賦》的音樂旋律注入了生命和活力。這種聲音鮮活而純淨,每一個音符都洋溢着激情,時而激昂高亢,時而婉轉綿長,讓觀衆在品味旋律的同時,産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更易于與作品産生共鳴,進而點燃激情,激發逐夢新征程的鬥志。

“豐富的語言和方言資源,伴生多姿多彩的海南民歌,它們曲調不同,各具特色,傳唱千古,曆久不衰。今後我将繼續投身于海南民歌領域的開拓和發展。”杜鳴表示,下一步他将從各個方面打磨《南海賦》音樂,在保留“哩哩美”精華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展,讓音樂的整體靈魂得到提升,讓海南本土文化傳得更遠。

(昂穎)

來源;海南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