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嶺位于井岡山茨坪北面的白銀湖村,山上桐樹成林,每年桐花盛開之時,花開漫山遍嶺,故名。桐木嶺哨口修築于1928年4月,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
遊客如果從井岡山市區往茨坪景區方向走,快到白銀湖村時,會看到公路的右邊有個“井岡小哨兵”的雕像,而路的左邊有一條打了水泥的山路,通向的便為桐木嶺哨口。

山路幽靜,不時可看到路邊高大的古樹和镌刻了毛主席詩詞名句的石頭。大概走了四五裡路,就到了山頂的桐木嶺哨口景點。
一個四面圍合的亭子聳立在眼前,亭子有兩扇可以關合的門,門上寫着“桐木嶺哨口”幾個字。亭子裡面,頂上是一顆紅五星,邊上是美觀雅緻的镂空大窗,窗子下面設定了連在一起的椅子,供遊客休息。跟許多亭子隻能防小雨而不能防大雨不同,這座亭子的邊檐比較寬,是以即使下了大雨,在亭子裡也可以放心地躲雨和賞雨。
亭子的左邊是壯觀大氣的毛澤東詩詞碑。碑長83米,高4.1米,镌刻毛澤東詩詞及附錄詩詞73首。每一個數字都是挺有講究的。這是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單體毛澤東詩詞碑。詩詞碑由著名書法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志和先生書寫。龍飛鳳舞的書法好是好,但對一般人來說比較難認。這些詩詞都是用端端正正的正楷寫就,正好可以讓人借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和欣賞毛主席詩詞。
亭子右邊的山坡上保留了當年紅軍的戰壕。戰壕把人帶入了當年戰火紛飛的歲月。桐木嶺哨口修築于1928年4月間,設有一個總哨口(這裡為總哨口)和三個分哨口。當時有一首歌謠形容這個哨口說:“高山峻嶺緊相連,桐木嶺頭尖又尖,紅軍哨口守山頂,好比鐵寨牢又堅。關北(指山下的拿山一帶)上來桐木坳,坳上哨口做得好,臨高二千六百步,打得白匪無處逃。”1929年1月中旬,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又調集18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發動第三次軍事“會剿”,敵軍聚集在井岡山下,層層封鎖各個路口。當時守衛桐木嶺哨口的部隊是紅五軍第四縱隊第八大隊、第九大隊和紅四軍三十二團,由縱隊長賀國中指揮。宋任窮也參加了桐木嶺保衛戰。當時,天降大雪,山上風雪彌漫,敵軍用大炮和機槍開路,妄圖攻占哨口,但每次進攻都被英勇的紅軍打退。紅軍日夜堅守在哨口陣地上,餓了吃一把炒米,渴了咬一口雪團。1月29日,因黃洋界、八面山哨口先後被敵人攻破,守衛桐木嶺哨口的紅軍才被迫撤離。
桐木嶺山高林密,郁郁蔥蔥,景色壯觀。1960年5月,著名作家杜宣來到井岡山時,專為桐木嶺寫了一首詩:松杉蒼翠青蔥茏,水滿清溪雲繞峰。人在途中如入畫,萬山重疊一關雄。偉績各山果不同,每臨峭壁憶英雄。豈因行列當年血,染得鵑花分外紅。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黃洋界上炮聲隆”,來井岡山的遊客一定會慕名前往黃洋界哨口。其實,桐木嶺哨口同樣也值得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