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知井冈黄洋界,其实桐木岭哨口毫不逊色,最关键原生态,还免费

作者:井冈书生

桐木岭位于井冈山茨坪北面的白银湖村,山上桐树成林,每年桐花盛开之时,花开漫山遍岭,故名。桐木岭哨口修筑于1928年4月,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游客如果从井冈山市区往茨坪景区方向走,快到白银湖村时,会看到公路的右边有个“井冈小哨兵”的雕像,而路的左边有一条打了水泥的山路,通向的便为桐木岭哨口。

都知井冈黄洋界,其实桐木岭哨口毫不逊色,最关键原生态,还免费

山路幽静,不时可看到路边高大的古树和镌刻了毛主席诗词名句的石头。大概走了四五里路,就到了山顶的桐木岭哨口景点。

一个四面围合的亭子耸立在眼前,亭子有两扇可以关合的门,门上写着“桐木岭哨口”几个字。亭子里面,顶上是一颗红五星,边上是美观雅致的镂空大窗,窗子下面设置了连在一起的椅子,供游客休息。跟许多亭子只能防小雨而不能防大雨不同,这座亭子的边檐比较宽,所以即使下了大雨,在亭子里也可以放心地躲雨和赏雨。

都知井冈黄洋界,其实桐木岭哨口毫不逊色,最关键原生态,还免费

亭子的左边是壮观大气的毛泽东诗词碑。碑长83米,高4.1米,镌刻毛泽东诗词及附录诗词73首。每一个数字都是挺有讲究的。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毛泽东诗词碑。诗词碑由著名书法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志和先生书写。龙飞凤舞的书法好是好,但对一般人来说比较难认。这些诗词都是用端端正正的正楷写就,正好可以让人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和欣赏毛主席诗词。

都知井冈黄洋界,其实桐木岭哨口毫不逊色,最关键原生态,还免费

亭子右边的山坡上保留了当年红军的战壕。战壕把人带入了当年战火纷飞的岁月。桐木岭哨口修筑于1928年4月间,设有一个总哨口(这里为总哨口)和三个分哨口。当时有一首歌谣形容这个哨口说:“高山峻岭紧相连,桐木岭头尖又尖,红军哨口守山顶,好比铁寨牢又坚。关北(指山下的拿山一带)上来桐木坳,坳上哨口做得好,临高二千六百步,打得白匪无处逃。”1929年1月中旬,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又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发动第三次军事“会剿”,敌军聚集在井冈山下,层层封锁各个路口。当时守卫桐木岭哨口的部队是红五军第四纵队第八大队、第九大队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由纵队长贺国中指挥。宋任穷也参加了桐木岭保卫战。当时,天降大雪,山上风雪弥漫,敌军用大炮和机枪开路,妄图攻占哨口,但每次进攻都被英勇的红军打退。红军日夜坚守在哨口阵地上,饿了吃一把炒米,渴了咬一口雪团。1月29日,因黄洋界、八面山哨口先后被敌人攻破,守卫桐木岭哨口的红军才被迫撤离。

都知井冈黄洋界,其实桐木岭哨口毫不逊色,最关键原生态,还免费

桐木岭山高林密,郁郁葱葱,景色壮观。1960年5月,著名作家杜宣来到井冈山时,专为桐木岭写了一首诗:松杉苍翠青葱茏,水满清溪云绕峰。人在途中如入画,万山重叠一关雄。伟绩各山果不同,每临峭壁忆英雄。岂因行列当年血,染得鹃花分外红。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来井冈山的游客一定会慕名前往黄洋界哨口。其实,桐木岭哨口同样也值得一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