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今日分享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挂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内容涉及藏族的曆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顔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顔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是以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傳統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着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畫唐卡前首先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就顔色而言在你所要畫的唐卡上所需要的各種顔色事先要配出來,不僅是主色,還要配出多種混合色。如果你能自如的配出各種混合色和掌握其規律及特點就對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季節的差别等都能夠淋漓盡緻,活靈活現地加以表現。

藏區本地産的五種主色有白、黃、紅、青、綠等原色相配所産生的各種混合色叫副色。下面對五種主色的加工方法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1

石黃與雄黃

主要産于康區,屬礦石類。其加工方法首先在平滑石槽内幹磨成粉,然後在石臼内濕磨三至四天。印度河産的自然黃丹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礦石色。在鋁表面寄生的黃丹加工方法是在熱水中浸泡後用紗布過濾幹淨即可。如有鹹味将來其顔色會變黑,是以需用清水反複沖刷,此類稱印度黃丹。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産于康區的礦石顔料石黃或雄黃

2

藏青、石綠色

産于尼木縣和甲絨地區,這兩種顔色源于一種礦石,經過加工後才分離成兩種顔色,首先将其礦石砸碎後用石磨磨成粉,然後放進陶罐内加幾滴植物油再加适量的水煎熬,浮在上面的是松兒石綠色,沉在底部的是藏青色,應分開儲存。另外,在石臼内濕磨五至六天後在水中自然沉澱出的最上面一層為淡青,二層為三青,三層為二青,最底層為頭青。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産于尼木縣和甲絨地區的藏青

3

綠色

也按同樣的方法分最上面一層為三綠,二層為二綠,底層為頭綠。這類礦石顔色永不變色。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産于尼木縣和甲絨地區石綠,也可由綠松石等代替

4

洛紮免塘人免拉頓珠時期

産于洛紮地區的大紅色叫“免”,其顔色可于印度紅媲美。因封礦而早已無法開采。有時在雨水沖下來的泥中可撿到少許。後藏地區也産一種色相較好的大紅叫“藏采”。以上兩種稱自然紅,其加工方法是首先把礦石磨成粉,然後在石臼内濕磨五天左右即可。有一種從銀中提取的大紅叫朱砂,産于内地和印度,這種紅由于品質好屬于常用色。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5

“仁布白粉”

産于後藏仁布地區,其加工方法是首先把白色石磨成細粉,然後在石臼内濕磨七天左右即可。“羊井白粉”産于羊八井地區,它是一中白色土粒,其加工方法是把它放進大罐内加水攬拌後用紗布過濾,沉澱一夜後把上面的水倒出,底部的白土曬幹即可,其主要用途是加工唐卡的畫布和畫壁畫的時候打底色(色基)。

6

其它顔色

花青産于察隅地區,是一種叫“歐然”的草加工所得,其加工方法是把此草采集下來陰涼處涼幹儲存,當需要時用開水浸泡後即可。

還有一中青色産于印度,可能是礦石累,其加工方法是在鐵罐内濕磨兩三天後曬幹儲存。

胭脂色産于察隅地區的一種黃色樹皮内,其加工方法是把樹皮砸碎與許康草一起包在紗布内,在罐中加水煎熬,把胭脂色熬出來,再把胭脂水一點一滴的慢慢倒入瓷碗内,在微火上讓水份蒸發出去,最後成為粘狀時捏成丸粒儲存。

許康草産于不丹巴珠地區一種葉子呈黃色的叫“幫則馬庫”的植物,采集後在陰涼處涼幹儲存。另外長在陰山處的黃蓮花也可以代替許康草,把它泡在開水内加少許的堿就能泡出顔色。制作墨的原料是采集的油燈渣子或剝去活青油松的皮,在火爐上累封五六個無底陶罐,然後爐内開始燃燒油松皮,除了最底層的陶罐外,上面幾個陶罐内的煙塵刮在鐵罐内加清膠水,放在火上加溫後适力細磨,當發出喳喳聲時達到了标準,還要反複涼幹。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西藏唐卡是一門古老的藝術,與普通的繪畫樣式是不同的,它的顔料的制作、繪畫方法、目的和思維途徑的迥異,伴随着特色的繪畫群體而産生及其獨特的畫種。本文通過對唐卡繪畫顔料、做工調研與比較,闡述唐卡這一種文化現象的特色。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礦石打碎後在石臼内濕磨

唐卡因為其制作工藝的精美、獨特而廣為收藏,也有很多人因為其畫像莊嚴而懸挂作為家中成為美化的裝飾品。有人說唐卡接近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油畫,或是類似于江南的一種手工刺繡,又有人說是一種宗教法器,唐卡繁多的種類可以讓人們聯想到許多,其實這些都是唐卡藝術多樣性的一種展現。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唐卡繪畫在表現一定意義的形象同時更具備其獨特的一面。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顔色不同,磨制的方法和所加的配料也不同

這種特殊性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繪畫程式,例:顔料的炮制、塗色和繪畫步驟,甚至繪畫唐卡的場所和畫師都有具體的規定,是以我們在分析研究唐卡的設色屬性時必須明确知道唐卡設色不是簡單的“随類賦彩”。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磨制好後用紗布過濾幹淨等待晾曬幹的顔料

唐卡篇幅一般不大,但精工細描,形色兼備,做工講究。并且繪畫色彩顔料的配置有着秘密的傳承性,其口訣都是家族繪畫流傳下來的,并儲存在藏文經卷中。從金唐,黑唐、朱砂唐等唐卡繪畫的命名上,也可以感覺到唐卡在用色上的特殊與神奇。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磨制好後的顔料

唐卡繪畫的顔料在這一方面很有特色,全部用天然顔料繪制而成。顔料産于雪域的天然礦藏中,耐光、耐候性和穩定性都很好。衆所周知的因西藏而得名的”藏青色”,與其它地方所産同類顔料相比,具有色彩曆久不褪的穩固特色,并且與金黃色等相配後能較好地映襯出莊重、高貴、莊嚴的繪畫氣氛,已成為唐卡獨特的專用色之一。而這些用于生産顔料的礦物、植物很多被藏醫入藥,顯示出古代藏族人民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聰明才智。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植物顔料卡久丸

在藏區有着極為豐富的顔料礦藏,為唐卡繪畫提供了優越的色彩條件,這也是唐卡繪畫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植物顔料深紅丸

藏族在使用藏傳礦、植物顔料繪制壁畫和唐卡時,根據各種顔料的性質,采取相應的技法。在藏族經卷參見門拉登珠、杜瑪格西丹增彭措《西藏佛教彩塑彩繪藝術》一文,《中國藏學》,1997年第6期,第74-75頁。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例如:藏青色是一種顆粒較粗的顔色,是以,塗繪時先要在色料中調合較濃的膠進行一次平塗,然後調入較淡的膠再塗一遍,晾幹後在上面再平塗一次清水,然後,用手指輕輕磨擦一下,再用九眼石(也可用瑪瑙)打磨,經過這樣的技術處理,會去除藏青色的粗糙感,而産生平整、油潤、厚重的效果。綠色的處理方法與藏青色完全相同。青色通常是專門用來表現天空的,是以藏語名稱也就叫”天空淡青色”,其具體使用方法是:首先将唐卡上表現天空的部分用三青色平塗兩遍,再用二青色濕染兩遍後進行點染,點染時落筆要輕而且點與點之間不留痕迹,點染第一遍時每一筆的點面可以大一些,再後的點面應越來越小,并向橫處平整地進行點染。石綠色主要用于描繪地面、樹葉、彩帶、身色等。石黃、雄黃、黃丹、朱砂、白粉以及其它所有副色類顔料,使用時調入适量的膠水即可用于塗繪。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植物顔料花青丸

由植物中提煉的植物顔料,也是藏傳繪畫中的常用顔料。大部分藏傳植物顔料,色澤純正,耐光耐熱,具有極佳的色彩壽命。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植物顔料藏墨丸

植物色的加工工藝較為簡單,主要經過采集、精選、清洗、浸泡、熬煮(或加堿)、蒸發、制丸等工序。其中熬煮和蒸發是關鍵的工序,熬煮時應注意水量與沸煮時間。這與早期的油畫調色劑的制作頗為相似,但使用的調和材料很不相同。西方繪畫在早期的植物性制劑中與唐卡很相似,但今天大都是運用化學制劑,例如:核桃油,氧化劑和氫化甲熬制很久,加入一些植物配料,用火力蒸發冷卻等,對環境和人體都有一定的傷害。唐卡繪畫中用植物汁來調和顔色。用黃蓮花等植物熬煮,需加少許土堿;為減少顔料丸粒中的雜質,在蒸發前有一道過濾提純工序,在蒸發過程中需保持蒸發環境的清潔,此工藝一直保持到今天。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在傳統藏地繪畫調料加工工藝中,植物色的蒸發提取方式是,先在炭火上放置許多小瓷碗,然後将經熬煮出色的液體一點一點地滴注于碗中使其蒸發。蒸發過程中,炭灰等雜質易落入植物色中,加之傳統工藝中通常沒有過濾提純工序,因而植物色丸中雜質含量往往較多,是以在使用植物色時需先進行浸泡和沉澱,在繪畫時也不可攪混使用,以免影響色彩的純正。植物顔料如胭脂、花青許康草、草綠色、黃蓮花、小蘖花等,通常用來,繪制水、石,雲、花、寶、寶房、肉色等。其使用方法是調合淡膠水後進行平塗,再用協調色來分染明暗。譬如:基礎色為粉紅、淡胭脂、朱砂等,用胭脂色來分染;基礎色為藏青、二青、三青等,由花青分染;基礎色為茶色、灰色,用墨色分染;白底色花用純淨胭脂水分染,白底雲用淡墨分染,等等。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準備研磨的金箔

分梁外始至内終,根部暗深邊外淡,廣用漸漸淡染法。點染筆觸要均勻,點染點迹要相同,平染不能留筆痕,粗染不應見筆觸。紅澤表現華麗,青澤表現潤澤,黃澤表現雄壯,黑澤表現威武。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研磨後的金箔

唐卡的繪畫條理與繪畫程式極其的細緻,并且有很長的曆史文化傳承與運用規則,而且這也是所有的唐卡畫家都是必須遵循的繪畫原則。一方面這些原則與規則有利于唐卡繪畫的流傳,另一方面也會對唐卡繪畫的創新有一定的局限。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礦石顔料繪畫的唐卡

唐卡的制作過程與西方油畫很相似木制架構、布面繪畫、自制畫筆工具、運用調和油并且反複畫法。同時畫法又分透明和反複法。繪制唐卡所用的筆更是很特殊,一般都是唐卡畫師本人親自制作的,有些是一代代老畫師傳下來的。材料選自動物的皮毛,根據畫的題材所選用的筆也不同,而且種類也很多。選擇尺寸适當的畫布,再将畫布(近期多為細棉布和府綢等)展開,固定在一個有四條和普通鉛筆粗細差不多的樹枝制成的畫框上(以前大多用棉線縫補),然後用繩子撐在名為“唐卓”畫架的下面,按“之”字形把細木畫框的四邊,同大畫架的四邊綁在一起,與西方的油畫的畫框的制作形式大緻相似,都是在布面上進行繪畫的基礎處理,以上這些制做過程都是由唐卡畫家本人親自完成的。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礦石顔料繪畫的唐卡局部

在作畫前,需要對畫布進行一番精細的處理,先把畫布用石灰水浸泡以軟化布質,然後把畫布輔在光潔的木闆上用滑潤的石塊反複砑磨(與圓絲生繪絹入石灰水,再經槌砑令圓絲偏平的道理一樣)最後塗膠礬水,令畫布光細。這與其它在布上繪畫的過程是一樣的。在畫布上刷一層膠脂用來填平畫布的孔隙,一般是塗一層膠脂調和白灰或其他石粉的塗料,再用一種動物膠與與滑石粉調和成的糊狀物均勻地塗在畫布上,待畫布幹了之後,把畫布放在桌子等平坦的地方,用貝殼,圓石等光滑的東西磨擦畫布,一直到看不見畫布的布紋為止。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黃金繪畫的唐卡局部

繪制唐卡時用毛筆從盛放顔料的碗裡蘸顔色叫“蘸筆”。根據不同顔色的特性,蘸筆也有其特殊講究。如:白色、石黃和雄黃,如從雪山頂處取;大紅、桔紅、副粉色、金粉、銀粉和金屬色,類,務須從碗壁蘸取;青綠色類則需從海底撈。可見,蘸筆的技法直接關系到畫面色彩效果。唐卡繪畫有着一套特有的色彩體系。在藏傳佛教中,唐卡所描繪的諸佛、菩薩都有着自己獨特的色彩符号,是以畫師們必須遵循這些固定的程式與原則,在此基礎上,圍繞着這些特定的主題而展開創造力。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繪制唐卡所用的顔料, 全部取自天然物質, 以産于雪域的天然礦物、植物為主要生産原料, 色澤純正、品質優異, 耐光極佳、耐候性極強, 事實證明其曆千年而不明顯褪色, 因而享譽四海。以出産于西藏而得名的“藏青色”與其它地方所産同類顔料相比, 具有色彩曆久不褪、色相豔而不俗的特點, 與金黃色等相配後能較好地映襯出莊重、高貴、典雅的氣氛, 已成為獨特專用色之一。金、銀、珊瑚、瑪瑙、珍珠、寶石、藏紅花、茜草、大黃等唐卡顔料, 其用料之珍貴, 在世界繪畫史中少見。用這種珍貴顔料畫像, 色彩豔麗、色亮凝重、圖案層次分明、壯觀, 具有保持時間長、不易褪色、不易變質的優點。如當代宗者拉傑先生設計的全長618米, 寬2.5 米, 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卷軸畫《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 其中“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這一标題, 就是用金粉書寫的。許多畫的細部, 都用金線勾描過。使畫面熠熠閃光, 富麗堂皇。因為用料特别。長卷的品質如同布達拉宮的壁畫一樣, 永不褪色。整幅畫燦爛輝煌, 光彩奪目。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在用色上, 幾乎所有唐卡, 必須加以紅、黃、藍三色邊飾。早期唐卡較為單純, 多以各色手工布料縫制而成。紅、黃二色飾邊多以色彩繪制, 這種方法在民間沿用至今。西藏中世紀以後, 則選用三色圖紋錦緞縫制組合而成, 而且在尺度上有一定法則。并在畫面上蓋以黃色絲幔和二條紅色“飛燕”。供養時,将絲幔向上折疊為團花狀, 成為唐卡飾件, 存放時将絲幔放下。可覆寫和保護畫面。唐卡的這種表現形式, 不僅具有它的裝飾屬性與保護功能, 而且還有它的文化含義: 一說紅、黃、藍三色分别代表天、地、火, 是構成世界的元素; 一說代表天、地和地下三界。而一些唐卡還在下方另縫制一塊名貴錦緞, 稱之為“殊地”或“天梯”作為使衆生有情超脫苦海, 進入佛界的特别設定。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在佛像造型上, 除面部、手勢外, 還有形體、色彩、道具、飾件等藝術語言來展示與象征其宗教意義。進而更增強了唐卡藝術的神秘性、文化性和藝術感染力。如常見的“吉祥五供天女”, 上身赤裸分别為紅、黃、白、藍、青五色, 手持鮮花、銅钹、香條、美食、絲綢“五供”來象征色、聲、香、味、觸五妙欲。體态變形誇張, 婀娜多姿。配之以飛揚的彩帶形成舞蹈般的裝飾韻律。再加之紫色卷紋形背光的襯托, 環形蓮花累帙的圍繞, 顯得極其優雅、美妙。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藏族唐卡藝人們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配料、繪畫、繪金的科學方法。他們利用當地朱砂、銅礦、黃鐵礦和木料等研制出20 多種礦物質繪畫顔料, 為發展唐卡藝術提供了便利條件。

顔色的調配很重要, 一般來說, 一種顔色大體要用四種顔料配成, 如火紅中加入适量黑色變成咖啡色, 再加入适量的白色變成紅色, 大紅中加入适量菊黃變成淺紅色。與西方畫派以紅、黃、藍為三種基本色的概念存在顯著差異的是, 藏族傳統繪畫理論中, 通常把基本色分為白、黃、紅、藍四種,由這四種基本色相配所産生的顔色叫副色。工珠雲登嘉措則把基本色分為五種, 他在《知識總彙》中稱: 白、黃、紅、藍、綠為基本色; 黃丹(桔黃色)、肉色、淡胭脂色、黑色、煙色、土黃色、深暗色、骨頭色、綠松石色為副色; 以上副色又可分為三十二種公認的配色。配色種類是無邊無際的。

一幅好的唐卡要由30多種顔色繪成, 有的達40到50種顔色。一幅畫是由豐富的顔料合成的, 紅、黃、綠、藍、白、黑、紫、青是最常見的幾種基本色。配色是一門學問,其變化無窮, 豐富多彩。繪制唐卡時用毛筆從盛放顔料的碗裡蘸顔色叫“蘸筆”。根據不同顔色的特性, 蘸筆也有其特殊講究。如:白色、石黃和雄黃, 如從雪山頂處取; 大紅、桔紅、副粉色、金粉、銀粉和金屬色類, 務須從碗壁蘸取; 青綠色類則需從海底撈。可見, 蘸筆的技法直接關系到畫面色彩效果。

在具體畫的時候, 有經驗的畫師随調随畫, 甯可調得稍稀些, 每次上色都很淡薄。分三次填色才能達到細膩, 畫布吸收得好, 看上去如天然而成, 精細美觀。唐卡着色上注重紅、黃、藍三原色, 色彩冷暖對比強烈。

今日分享|你知道唐卡是怎麼繪制的嗎?

藏族傳統繪畫技法講究用線條描繪形狀, 用顔色來表現其面貌。就線描與顔色之間的關系而論, 藏族畫家有這樣的比喻: 形态雖佳着色差, 如同美女着褴褛, 難現婀娜嬌美體; 形劣色佳不足取,如同八旬塗脂粉, 難能打動賢者心。這段話比較形象地總結出了形态和顔色之間的緊密關系。不同曆史時期的藏畫專家們對線描與着色的關系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使二者的結合不斷完善, 藏族繪畫在把線描造型放在首位的同時更加注重色彩的作用, 進而大大豐富了藏畫的表現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