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一位朋友在網際網路行業打拼了7年,遇到了職業發展瓶頸,第一是成長空間有限,第二是自己非常迷茫,雖說也有創業的想法,但是害怕創業失敗鬧笑話、擔心再找工作還不如現在的、糾結是繼續在舒适區還是出去闖蕩,但是,更期待能有一番自己的事業并且成功。

如果你現在的生活和你想要的生活存在差距,也有自我成長的需求,卻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害怕失敗,不妨讀一讀《無限可能》這本書,這本書被清華大學教授楊斌、科學作家萬維鋼、“世界最強大腦”斯科特、特斯拉CEO馬斯克、漫威之父斯坦李等30多位醫學專家、科學家及知識精英所推薦,可以為你提供快速學習、人生進階的方法指導,助你實作人生理想。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書中指出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需要3個條件:第一是思維模式,第二是内在動力,第三是方式方法。而思維模式是先決條件,因為我們的行為都受到信念的驅使,是以想要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首先就需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人生面臨很多機遇和挑戰,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智力不夠,而是思維被限制了。我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決斷力、或者是我們的思考力、學習力都是沒有界限的,可以發揮的潛能也沒有上限。

1、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條件

理論實體學家加來道雄說過:人類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而每個神經元又與1萬個其他神經元連接配接。它每天能産生的想法多達7W個,它運轉的速度與時速最快的賽車一樣快,而且大腦的處理速度比任何有的計算機都要快得多,它有着幾乎無限的存儲容量。同時我們的大腦也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和我們對它的要求來改變及塑造,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條件。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這本書的作者吉姆奎克就是個真實的案例,他曾在幼稚園發生過一起意外,大腦受到了損傷,聽說讀寫方面遇到了障礙,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是他腦子摔壞了,像個傻子一樣,也是以經常嘲笑他,學習對于他來說一度成了一件煎熬的事。

但是他并沒有因為大家公認的“智力”障礙而放棄自己,而是克服學習的困難,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以更高效、更快樂的方式去學習,如今他已成為一名世界級公認的學習專家。他寫這本書就是想向你證明,你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擁有和分享任何東西,沒有任何限制。

天才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達成的,認定自己是一個天才,就會往那個方向去努力,這也是積極的思維模式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我們都有能力和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樣子,想要創造無限可能,先從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開始!

2、有一種謊言叫“犯錯等于失敗”

我們的思維模式受家庭、身邊的人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經曆所影響,很多時候“我不敢”“我不會”“我不行”都是受到了思維認知的限制。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依舊接受着這樣的教育,你學習這麼差,不可能成為一名科專家,你真不是這塊料,你怎麼又出錯了等等這樣的否定性和質疑性的詞語,旁人覺得你做錯了就是失敗,就是不行 。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在一次教育訓練課堂,教育訓練老師随機抽了幾位代表上台分享,當我站在台上面對同僚們的時候,我的腦袋裡都是嗡嗡的,而且語無倫次,很是忐忑,回到座位後大腦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自己說過的是什麼。之後的演講比賽、競聘演講之類的活動也都不敢參加,因為我覺得我表達能力不行,我不适合公衆演講,以緻于錯失了好幾次的展示自我并且晉升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把犯錯當成一個方法,而是把它當成了衡量能力的工具。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打擊、質疑了自己,看起來隻是一瑣碎的小事,實際上傳遞的這些資訊已經影響到了對自己人生的整體判斷。大部分人頻繁地接受着這樣的資訊,别無選擇,隻能信以為真,會讓我們停滞不前,甚至誤入歧途。

有一種謊言叫“犯錯等于失敗”,因為害怕出錯,就把它當成否定自己的理由;因為畏懼失敗,就把自己的潛能給壓制了下去。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錯誤并不意味着失敗,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才是最大的失敗。不斷地分析總結過去的錯誤經驗和失誤,可以更好地指導下一次的實踐,也可以幫助你提升自我。

3、直面事實,讓限制性思維閉嘴

大多數人選擇逃避痛苦大于追求快樂,這也是人的本能反應,逃避一件事很容易,直面困難和挑戰卻很難。但是在創造想要的生活過程中,沒有一帆風順,定會面對很多困難的事情,如果不去嘗試,不去接受,恐怕機會就錯失了。而大多數情況下,很多限制性的思維都是無稽之談,卻影響着我們的情緒,讓我們陷入自我否定之中,不如在當下就直接面對,有什麼想法就去落實,出錯了就去改正,想想怎麼可以更好。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關于公共場合演講這件事,難道真的不可以嗎?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不行?實際在公共場合演講過幾次?演講之後有被轟下去嗎?有直接被上司開除嗎?這些事情恐怕都沒發生過。對于小白來說,面臨公共演講的這項任務,确實當下不太擅長這是事實,但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是沒有事實依據的。

這種情況完全就是自己内心的否定和質疑之聲在作祟,但是它也是自己真實的心聲,無法逃避,不如直接面對,可以試試這個方法:一旦腦海中出現“你辦不到”的聲音,或者發現自己總是在想“我總是把這類事情搞砸”的時候,試着把它抽離出來當成一個獨立的角色,當它出現的時候,你就嘲笑它隻輸出負能量,同時反駁它“我過去不擅長這件事情,并不意味這我現在不能做好”“你還是省省吧,别唠叨了”,讓限制你思想的聲音閉嘴。

這個方法就是讓我們直面事實,打破限制性思維,同時讓積極性思維出現,戰勝那些阻礙我們的信念,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說不定經過你的精心準備,你的聽衆聽了你的演講,覺得非常有感染力,做了很多的筆記,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4、積極的思維模式創造無限可能

限制性思維模式的人經常會認為:事情隻能如此,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積極型思維模式則認為:我們有能力改進任何事情,通過個人努力和堅持不懈可以得到提升。當處在積極的思維模式下,一定是充滿着積極的情緒,讓我們内心的否定和質疑之聲不再躁動,也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公共演講這項任務對小白來說雖然很艱巨,但是這件事一定是可以做好的。抱着這樣積極的心态,讓我們不再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而是想各種辦法學習演講技巧,尋找導師的指導、不斷重複的練習,尋找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這不僅拓展了我們關注事物的範圍,還增強了心理韌性,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演講技能,更多的也是自我成長。

積極性思維模式可以創造無限可能的你,也許有很多事情,此前你并未做到,或者此前做起來很困難,但是積極性思維的你知道你的未來絕不同于你的過去,隻要下定決心,你可以掌握任何你想掌握的技能,當面對巨大的壓力時,不是氣餒,而是為自己的出色表現感到自豪。

年輕的時候總會向他人各種請教,想得到别人的支援和認可,但是無論你做什麼,都會有人質疑你、批評你,如果你聽從他人的建議,那麼他的批評也值得一聽;如果他們無法為你提供中肯的建議,你完全可以忽視他們的批評,同樣也包括自己。總有一天,别人的意見或者你的恐懼都不重要,也不要讓别人的觀點和期望來左右你。

我們複雜的大腦可以讓我們有能成為天才的條件,需要我們做的就是打破限制性思維,抛棄那些錯誤的假設和預判,沖破被禁锢的思想障礙,直面事實不逃避不怕出錯,用積極的思維模式和積極的情緒,下定決心去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釋放你的内在天才。

通過閱讀這本《無限可能》,你會邁出堅實的一步,當你邁開腳步,也就有了踏上“英雄之旅”的路程,而且還有了路線圖,相信一定可以解開心中的困惑,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為你實作心中的夢想揚帆起航,創造無限可能的生活。

能力有限,是個彌天大謊,想要突破,就需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維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