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作者:鄧海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二十四史,不過是二十四姓家譜。”話雖然糙,但好像是這麼個道理,翻開《史記》裡面講的不都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哪有我們平頭老百姓什麼事?但太史公忍辱負重所作的厚厚一本《史記》絕不可能如此簡單,在本紀、世家列傳中,不也藏有一篇《卷八十六·刺客列傳》嗎?在記錄各個公卿大夫縱橫捭阖千古留名的《史記》中,為什麼會突兀地寫到幾個刺客?就算有的刺客确實改變了曆史走向但為何還要單獨開一篇列傳?不能直接寫在士大夫的本紀裡嗎?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詩仙李白對于刺客的描寫,一首《俠客行》描寫了無數個千古俠客的剪影,自先秦到唐代,刺客的身影出現在曆朝曆代的正史和野史當中。而提到《史記》中留名的幾個刺客,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荊轲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戶曉,也有被後世譽為刺客行業祖師爺的曹沫,“三敗羞顔一日洗,千秋俠客首稱曹”說的就是他,還有專諸刺王僚,鼎鼎有名的魚腸劍就是這麼來的,還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豫讓……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其實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惜字如金,但認真研讀《史記》你就會發現,太史公在描寫許多草民時卻頗費篇幅,像是擊築的高漸離、闖入鴻門宴帳中的樊哙…… 其實這與大家印象裡的認知很不相同,幾乎到現在大部分的中華文明的傳承中都認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大家好像都喜歡曆史中王侯将相英雄的故事,他們位高權重,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來就是大事件,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區區草民的故事不夠吸引人眼球,隻不過是村裡家門的械鬥罷了,但在太史公司馬遷的眼中,事情卻不是這樣的。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在大篇幅的記載了主要公卿大夫的事迹之後,就如同荊轲刺秦的圖窮而匕首現一般,太史公也拿出了那把令所有高位者膽寒的利劍《刺客列傳》。高位者或者說君主,他們是什麼?是這塊土地上說一不二至高無上的存在,享受着最高的權力和無上的榮耀,他的願望即是全天下人們的願望,他一人即代表所有,這樣的人會有什麼懼怕的事物嗎?太史公給出了一個答案,君主是天子沒錯,權貴大夫高高在上而草民卑微如蝼蟻,以至于這些大人物常常對蝼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就是這些卑微的蝼蟻,一柄利刃,一腔熱血,隻要奮不顧身即可以終結一個大人物的生命。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如果說天之之怒伏屍百萬,那麼布衣之怒隻需要伏屍兩人,流血五步則天下缟素罷了。“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将四矣……”先秦時期的大儒劉向也曾表示過相同的意思,大人物又怎麼了?如果忽視布衣之士就會有布衣在你吃魚的時候刺殺你“酒既酣,……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殺專諸……”,也會有人為報知遇之恩在你閑在家沒事幹的時候突然沖進來刺殺你“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侍者甚衆。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甚至你在上廁所的時候也會想辦法暗殺你“……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這是普通布衣百姓的憤怒,也是普通布衣的尊嚴,小人物怎麼了?小人物一樣可以書寫曆史!這樣的故事從古至今聽見的還少嗎?先秦的刺客改變曆史的數不勝數,宋代施全刺殺秦桧、清代廚師陳德刺殺嘉慶帝……這裡的小人物,有的是為報知遇之恩可以士為知己者死,有的人純粹是為了家國大義民族複興,也有的是懲奸除惡還天朗日清。就是這些小人物化為了一柄柄懸在高位者頭頂上的利劍,時刻提醒這些鄙薄的肉食者你如果沒有順應民意或是你做了壞事就會有人豁出一切取你的性命,若是高位者隻想貪圖享樂踐踏百姓那麼也會有有識之士借你政治敵手的力量來讓你悔不當初!

小人物傳記:太史公司馬遷給刺客列傳,真的有必要麼?

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而作為第一史學家的太史公司馬遷想來也明白一個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曆史終究是人民創造的,何必妄自菲薄?曆史上不缺大人物,更不缺小人物,而小人物不畏強權與殘酷的政治勢力鬥争,僅僅憑借着一腔熱血和激昂的信念,單純的懷揣着普通百姓們最樸素的價值觀,手持一柄利劍就能站出來挾持霸者,這樣的事迹,如何讓人不立傳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