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作者:解金成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作者 阿桂

1

吃罷午飯,仰躺楸樹下的竹榻,他渴望睡一小覺。樹影散往院落,時光循環着,要打濕他。這個深秋,他身上蓋床薄被。馬廄裡棗紅馬噴着響鼻,前蹄蹬踏的聲響悶悶的。快三十歲了,還不安生。鄉間對老馬奮蹄的誘惑遠大于京城。京城缺乏老骥馳騁的空間,被一茬一茬年富力強的馬駒占滿。等老了,有幸回鄉下撒歡奔騰的卻稀罕。這老馬幸運。他想着,入了迷糊境地,頭無力地歪一邊,右眼皮卻像蒼蠅翅膀,抖個不停,影響他睡深。七十二歲,真是尴尬的年齡,身體越來越不中用,心還噗通噗通狂跳,想讓自己再年輕一點,掙紮着回到過去的狀态。他的覺少了,也淺了,天不亮被吵醒,要麼是窗外灰喜鵲撲棱翅子,要麼是院門口附近的風吹草動。他幹脆起來,牽了棗紅馬,到村南的商羊河邊遛馬,河水嘩啦嘩啦朝濰河淌着,攜帶自身的亮光,像根晨曦中的白淩子。他想起每天上朝的五更天,亮光來自同僚手電筒似的眼睛,黑如深井的瞳仁居然可以放射如此強烈的光柱,幾乎點燃紫禁城,星星為之遁形……他苦笑。他笑的時候臉上皺紋稀松,比村裡過七十的鄉親年輕許多,健壯許多。他拽拽馬缰繩。老馬心領神會,擡頭站定。他翻身上馬,老馬颠碎步跑一陣,繼而翻蹄亮掌飛奔,馬背上的他一上一下,像河流的白浪翻滾着起伏。突然,老馬懸空墜跌深溝,他輕輕飛離馬背,重重地摔向溝底的草叢和泥漿……

他猛地由竹榻坐起。又是個馬失前蹄的夢。不知睡了多久。他揉揉老花眼,站起身。陰曆十月的太陽到中午時就沒力氣了,跑的竟比老馬慢,挂在村南正中。他感覺到秋涼,拍打拍打長衣,沒有泥巴和水漬,但他認為把它們拍打幹淨了。人怕有拍打自己的毛病,仿佛拍打一隻枕頭,不為幹淨,隻為舒服。他記得後人加缪說:“每個人身上都帶有鼠疫,世界上沒有人是清白的。”他為此曾窘迫了一刹那,如今這一刹那越發長了,莫非老之将至的緣故?真夠滑稽,1651年五月他生于水西村,為官在外四十二載,1723年八月傳回故裡,起點和終點奇怪地咬合,琢磨下來,一生追求記入心内的竟無大悲大喜,最後懷揣驚悸耷拉雙手傳回鄉裡。皇帝即鼠疫。自己是否感染了一身?他憂郁地望眼牆頭,石頭縫幾株狗尾巴草,綠盈盈彎着飽滿的穗子,旁邊一棵苦菜葉子卻蔫黃了。牆縫的狗尾草還綠着是件奇怪的事。他習慣多想想,尤其透過表象看本質或本質中的表象等問題。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夢魇讓他失去了午覺。現在,他來到村東的土路,昨天,也許前天,下過小半天綿綿秋雨,路坑積上水,渾濁但能照見人臉。他背不駝,腳步尚算沉穩,雙肩和眼神殘留兵部侍郎的精氣神,隻剩螢火蟲式的一點點。路不寬,卻很長,南北望不到頭。他盡量站路中間,身子直了再直,背起手,往北眺望,原地轉身再往南眺望,望見道路盡頭才算滿意。不會有人清楚他瞭望的盡頭在何處,或者他自己也不甚了了,但他需要用這個姿勢凝視遠處。這是他多年的習慣,其實每當這時候他什麼都沒想,又似乎想明白了很多。思考需要某種習慣,需要依附,需要擺設。路邊的白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陰影投到地面,準備飄揚落葉了。事實上,落葉早開始飄落,從他回鄉的八月,也許九月就開始了,随處可見,有往年的,也有今年的,撥開草叢就有。他很清楚樹葉去了什麼地方。清楚的事情未必一定說出來,尤其結果。

他朝前挪了幾步,這幾步有點兒蹒跚。一棵粗大白楊的樹影斜躺路上,是主幹的影子,非常厚實。他喜歡這個場景,樹影給了他曠野感。他以為永遠失去了這種感覺。他把自己挪到樹影中。樹影從他身上站起,爬過他半個身子,半張臉。他的一隻眼睛被陰影遮住,另一隻,暴露在刺目的陽光下。他擡頭朝西南方向用力,一面長長的嶺坡,五裡外的狼埠嶺頂立個墳丘,是漢墓頃王冢,四野的制高點。四十多年前他時常去那兒,出村迎溪水往冢子走,把冢子當古物玩,那份熟悉,如今隻在心裡重複。他閉上左眼,強光下的右眼,看不真切冢子輪廓。他閉上右眼,冢子重新顯現。他反複試了幾次,結果一樣。“結果”讓他分辨不出哪一隻眼看到的世界是真實或虛幻的,全神貫注也徒勞,但他渴望看清世界本來的樣子。一群麻雀橫飛視域中的田野,像一片片迎風飛舞的樹葉,清晰又飄搖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2

我敢說狼埠嶺北坡和西坡的溪水将流個不停,亘古常在。這是開天辟地時命定的,誰也改變不了,即使頃王劉章把自己埋于高端,毀壞了山嶺的尖頂,或終于讓自己變成尖頂,裝備了居高臨下思考問題的優勢,也不能動搖自然的正常和傳統。雨水和泉水總能找到交彙的角度和角落,一滴滴慢慢整合,糾結成流動的力量,奮力推開泥沙和岩層,撫摸時間平滑的意義,不殆不止,終成河流的源頭。是以我們可能幸運地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除非人們并不特别需要清澈透明的日子。

問題在于,即使溪水不再流淌,或河流源頭斷絕,也屬正常,常被視為自然的安排。整整一個世紀,也許更長時間,人們自我安慰并互相安慰: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說話的人目光炯炯,奔走相告,像真的一樣。誰能說出個不好呢?但我的問題明顯不成立,最多是個假設。溪水持續流淌,從古到今,不敢半刹懈怠。沒有比這更正常的了。去看看就知道,不騙你。

狼埠嶺向北、向西北、向西的三條溪水都很正常,檢查得知符合各項健康名額。正常指水流不息。我們都看到了。事實勝于雄辯。向北去紅繡河的那支和向西去商羊河的那支,因為水猛且水面較寬,就不費腳力追着跑了。有小半年時間,那位解甲歸田的兵部侍郎每個早晨追着水跑。他騎馬上用四條腿追。一匹老馬,左後腿有點瘸,卻不妨礙将岸邊踩出一條小徑,後人稱馬趟子。若趴地上細瞅,尚能發現因避免用力那條瘸腿踏出的馬蹄印——當然得翻開陳年的老草。我有兩條腿,不友善和四條腿的比,主要擔心落後面的老馬羞愧厥地。我選擇向西北沖水西村流淌的那支走一走。它較短,僅五裡地。我腳力好。我屬于大自然。我不夫妻間,隻愛紅塵。紅塵離水西村不遠,或在村内。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紅塵飛舞,溪水沿狼埠嶺的斜坡朝水西村去。我認為這支溪水選擇了正确的方向:趕去人間煙火。經觀察,它不是徑直去水西村的。謙卑之心并非人皆有之,可它有,由此造就了蜿蜒迂回的性格。事實上它不怕路遠,也不擔憂砂礫頁岩阻礙,因為目标既然明确,耗費時間理所當然。它和時間一樣長。它不在意消耗自己。時間直直的,埋頭趕路,像個傻逼。它比時間理性,從開始就決定走“S”路線。實踐證明這樣更快,還安全,足以抗衡天長地久地老天荒。還有一點,一路下來它無所思無所寄,身無挂礙又心無旁骛,處于自在狀态下,每個轉彎都很詩意,絕無勉強。它在半道的兩個平台停步逗留便是證明。為歇息好,它半道上挖了兩個水塘,第二個比第一個大,接近湖的規模,離村子還近,但論青蛙和魚的數量,第一個比第二個多。兵部侍郎三十歲前經常去第一個水塘,一手護命根子,一手捏鼻子,赤條條朝它裡面跳,它幫着敲鑼打鼓,把青蛙和魚吓得不輕,紛紛奪路跑去第二個水塘。後來,第二個水塘的青蛙和魚比第一個水塘多起來,它不得不讓塘邊多生些蘆葦菖蒲之類,讓青蛙和魚藏身。這都屬于自在的範圍。它并非要刻意這樣做。

它的目标是到達村莊,那些彎啊塘的,是它性格的流露。它不是非要到人間去看煙火。它清楚人将如何用非自然的手段對待它。它去水西村完全因為好奇,這麼說有點宿命論調。結果還是陷入了宿命。它自由自在地接近水西村東,心花怒放時揚起一朵浪花,望見麥田裡一位年輕女子身背噴霧器,來來回回往麥苗上噴水,它喜歡她上身的黃衣服,渴望有一件,剛要張嘴打招呼,不曾想一個馬失前蹄,腳步踏空,整個身子跌了下去。原來狼埠嶺的斜坡到這裡戛然而止,一大片低窪地等着它,像個陷阱,它身不由己跌進去,向前翻騰十幾個跟鬥才停住,頭暈目眩,口吐白沫。穩下心神它仰臉找水西村,見幾趟土房子立于崖上,望着挺近,但根本爬不上去。這個世界肯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它吐出白沫時大喊大叫,崖坡偶爾現個人影,指指點點,卻不搭理它。它不停地揚手喊叫,聲音應該很吵人,因為水西村給它定了一個它自己都讨厭的名字:響水窩洛。它很憋屈,叫喊着讓上面兩個池塘的同伴趕緊聚來,以便爬過土崖,沖進村子。無奈窪地太大,用盡光景也是無奈。兵部侍郎回鄉後,時常來它身旁坐會兒,給它改了名,文绉绉,叫墨澤湖。這名字好,肚裡有墨水,符合它的性格,它回憶并反觀自己,逐漸氣順,随後用心經營起一面湖來,甘願與村莊相依相伴,恢複了自在狀态。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3

保不準溪水有超曆史意識。假如沒這股水,水西村的曆史就得重寫。在路中間他琢磨着,晃晃肩膀,頸椎酸澀。他未按最先的想法逆流而上,體驗曠野的蒼茫、溪水的悠揚和頃王冢的視野。他現在沒這個心情。他心裡有個死結。為此他糾結一段時間了。為此他告老還鄉。死結并未解開。他需要更安靜的環境思考,也許應該坐下來沉思而非躺着沉睡。他害怕了睡眠,老馬總是騰空而起,讓他墜入深淵。他朝墨澤湖邊走去。四十多年走南闖北,從雲南到杭州再到京城,官越做越大。官再大他也未敢放下家鄉的湖,湖光村色給了他回憶的快樂,給了他生命的養分,心因之鮮活。如今他老了。與一面湖朝夕相伴,他曾經甜蜜地如此幻想,覺得實作起來很難。沒想到一夜之間成了現實,以他不情願的方式。

記憶裡的墨澤湖比現實的浩大,大過一個村莊。反複回憶往往放大和虛化了心中的美好,與現實中的形成反差。他多少有些失落。眼中的墨澤湖像隻雲南浪穹縣剛出水的菱角,三個外展的尖角,其中一端連着溪水。這湖肯定比西湖小,在杭州為官三四年,勤懇政務,不曾懈怠,竟未嘗沿湖一遊,西湖多大多美他無從談起,說來遺憾。他在東岸楊樹的落葉中坐下。岸線斜斜的,連接配接兩個角,像弓箭的弦,他坐在岸弦上,屁股下的枯葉吱吱作響,仿佛張弓搭箭的聲音。他凝視西岸沿,西岸比東岸高陡,叢生雜木。他幻想自己是支木箭,被彈了出去,輕飄飄飛去西岸,插進岸邊矮房子的土院牆上,箭身劇烈震顫,铮铮有聲,震落幾撮黃土,飛揚一場紅塵。自己的一生無非這樣射出的。

他起身,反複拍打身體。陽光由樹隙透入,已經很斜了,如一萬支箭。他一坐大概幾個小時,因腦袋空白而渾然不覺,好像僅僅幾分鐘。這段時間,世界不知發生過怎樣的巨變,不管多少變化,隻剩一件事與他和故鄉相關:聖旨——五百裡加急追他而來的聖旨。目睹村莊的黃牆他心驚肉跳,黃牆上似乎随時蹦出“殺無赦,滅九族”幾個字來。不知何人閑的蛋痛,拿把毛刷把村莊粉飾一遍。這錠銀子分給五保老人不好?再有多餘的取出來賞給讀不起私塾的貧苦子弟,如此才叫文化建設嘛,美麗并非用眼瞧,卻要用心體會……可惜我非侍郎而爾為縣令了。無論如何,他怕極了這個聖旨上鋪底的色彩。他叫王度昭,水西村人,三十一歲中三甲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禦使,“性純笃”,民聲佳,仕途上屢被重用,無甚挫折,為康熙朝風雲人物。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奪嫡功成,雍正朝始。那年冬,雪花奇大,京城一片白,除上早朝,王侍郎于官邸閉門謝客,思慮将來。有一事如鲠在喉,如塵染身,拍打不掉,舒不開心懷。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王度昭雖非太傅,但上班之地距阿哥讀書的上書房較近,難免與阿哥們迎頭碰面點頭寒暄,時有阿哥咨詢學理之事,他都盡心解答。四阿哥胤禛是經常過來走走的一位。有一次,胤禛下學後造訪王度昭,大有傾心交談之勢,動情處拽着王度昭的衣袖,說一旦自己如願,便請王度昭保朝。時值九王奪嫡的敏感期,大臣們觀望的多,敢摻合的少,王度昭亦取隔岸觀火的态度。九位皇子中,大都認為四阿哥承繼大統的可能性較小。是以,對來自胤禛的親熱,王度昭很不以為然,且有危險和驚恐的直感。他使勁抽走袍袖,胤禛避之不及,險些被拉倒。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胤禛登上了皇位!雨廊下,王度昭凝視大如人臉的雪花,眼前不斷重制抽走袍袖雍正幾乎摔倒的畫面。如果他都記在心裡,皇上呢?一件小事改變了他一貫冷靜的思維,影響了他對世事的判斷方式,陷入妄自菲薄的困境。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連熱鍋上的螞蟻都不如。死結打在了他心底。朝堂上,他避免與雍正正眼相對,生怕落魄失魂的神情喚醒雍正的心病,時時答非所問,讓雍正頗為納罕。雍正元年七月,王度昭憂思成疾,乞歸鄉終老。雍正大瞪雙眼,直視移時,卻不言語,大有語塞之狀。玉米粒似的汗珠順王度昭的白胡須滴向地面铮明瓦亮的金磚,垂目靜待他心有挂礙寝食難安半年之久的不幸的時刻。一句話,一個動作,足以讓人生前功盡棄。他心裡重重歎息一聲。他擔心禦前朝臣都聽見了他的悲鳴。

王度昭環顧墨澤湖幾個角,那聲歎息仿佛還懸于胸腔,不曾着地。如今他不再是兵部侍郎,而是賦閑鄉野的老人。湖光村色的陪伴未能讓他獲得一位老者的惬意和快活。世界用它的真真假假誘惑了每個人,人的一生不過一場悲催的幻夢,一場不斷告别的盛宴,最終别過的是自己一身的皮囊和負累。他發現繞過北邊的角去西湖岸更近,但要涉溪水爬高崖。而朝南,湖岸彎曲着通向南角,拐過幾間房屋就到。小夥子時的心氣仍在,他棄平地而履崎岖,并不猶豫地朝溪水去。他下了坡,到了溪水邊。溪水比從前小很多,像根馬尿從狼埠嶺撒到湖邊,懸浮陳腐髒亂之物。他提一口氣,跨大步彈跳過去,淤泥染黑他的皂靴,險些滑倒。他向上爬陡坡的時候,落葉太厚,腳抓不着地皮,前傾的身子差點失衡,就在要翻仰入溪時,他猛力抓住一根樹枝。刺槐樹枝的尖刺鑽入他的皮肉,像木箭插入土牆,他搖晃幾下,定住身體,沒覺出疼,卻見血絲從掌心流出,小溪一般,順樹枝滴落岸崖,泛起幾股紅塵。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臣老朽昏聩,心智紊亂,乞準終老故裡……”王度昭再次叩頭,金磚上留下一灘墨澤。

“朕體念老臣。”雍正終于開言。“愛卿公忠廉正,胸懷慎矜,勤勉躬政,朕謹記于懷。萬裡之遠不過咫尺之遙,卿當以身作則,不負名臣之譽……”雍正還想說點什麼,朝堂之上,他止住了。

一通說辭,聖意難測,叫王度昭心驚膽寒的卻是“萬裡之遠不過咫尺之遙”。他努力攀上崖頂,分開荊棘草叢,到達西岸。土房矮牆上不見幻覺中的木箭。紅塵散了,他再找不到自己。王度昭在釘有“後水西1号”的木門樓下站住,像棵疾風中的弱草。隔一條四五米的大溝就是前水西,兩村一溝之隔,不過咫尺,在他的意念裡卻有萬裡之遠。大溝自東而西,穿過村莊,将水西一分為二,東起墨澤湖,西接村西頭的另一個大灣和蜿蜒行往商羊河的溝渠。那條溪水終于進了村子,叮叮咚咚,追着歲月時光,在商羊河與狼埠嶺西支之水擁抱在一起,歡騰着浪花流去濰河。王度昭乍一回村,做的第一件也是一生的最後一件事,即連夜動員父老鄉親,于村内挖開一條大溝,人們叫它水西溝,一溝分兩村,将後水西隔出九族之外。這保全血脈的構思,令人顫栗,催人淚下。此後,水西溝便如一支有形的響箭,赫然于世人跟前,既射中了萬裡,又洞穿了咫尺。這支響箭,橫卧水西村,是王度昭水西人的化身。數月後的雍正二年正月初二,王度昭一病不起,歸鄉半載,寂然離世,單薄的身體裹着那床阻擋秋涼的薄被。消息傳至宮中,雍正帝扔掉奏折,披衣出門,寒風陣陣,更深夜半的雪花飄染皇宮。他心生無盡的悲涼。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4

我從後水西1号西行至16号,水西溝完整的長度,一裡多地,一眼望盡的是實際尺寸,望不盡的是曆史跨度。我來自遙遠的将來,同時來自往昔。我走路帶風。過去和未來的風摻雜在一塊,扭成疙瘩,灌滿前水西、後水西的街道胡同,也漂浮水西溝之上,形同一個個來了又去的日子。我行如流水。流水是時間的殘留。我比流水的速度慢,延遲半拍。我是水流的殘留。我想追趕前一朵浪花,它破滅了,在我将要捧起它時。後一朵我也難以撿起,它跳躍着,閃耀七彩,光怪陸離,像一個個不可觸碰的夢。

水西溝一夜挖好,村莊分開了,血脈斬斷了,但太新了,一看就是糊弄皇上,得罪加一等。全村出動,撿落葉、枯枝、腐草,垃圾全用上,遮蓋新土。趕鴨鵝到溝邊和水中,不準回家,盡情糟蹋,糞便最為寶貴,新被掩埋。我不知由于新還是因為舊,下到水中,與水相戲,任水沖刷。溪水清涼,有遠古的氣息,有魚骨的氣味,有田野的芬芳。望着兩岸的枯葉,我逐水而去,變成一滴水,消失在另一滴水中。我流入了濰河,輾轉之間,滲入殷紅的巴山石,獲得了凝固的生命力。

王度昭生子王奇猷,王奇猷生子王辂,王辂于王度昭告老還鄉的雍正元年中進士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與商羊河一河之隔的逄戈莊人劉統勳同年入仕,同朝為官。送走往事的流水,也迎來新事。舊事新事,乍看模樣相似,端詳久了,也無甚分别,怪怪的,讪讪的,是一面面的鏡子,是鏡中走了形的臉面。

夷安往事_王度昭傳回了水西村_迎樂科技釋出

前水西一根胡同的311号舊門樓旁,偶遇王度昭夫人,她一身農家婦女打扮,滿臉笑意,笑開懷的還有她種養的月季花。門樓對面一趟矮房子,貼屋牆跟她種下一溜月季,從開春到秋冬,花開不斷,香氣四溢,如溪水,直淌到水西村通南北的主幹道黃島路,也可能擴散至狼埠嶺。繁花開放時,過路者無不駐足,伸長鼻子聞一聞,或跑進胡同拍照。入冬後,花少了,僅有的幾朵卻讓我驚豔。我拍下一張,放給她看,又拍一張,再放給她看,她說好看好看,就是聞不到香味。我湊近多彩的花瓣,沁香直逼肺腑。我說很香,幽幽的,淡淡的,連續不斷。她咯咯笑了,像位少女。

真巧,在後水西村西的灣底,我終于找到尋了一天的王度昭侍郎,他不許稱呼他侍郎,卻高興我叫他老先生。王老先生蹲在灣底他伺候的幾畦綠葉菜中挑選菠菜,晚餐他準備用辣椒爆鍋,炝一盤菠菜,吃一壺老酒。摘下的鮮嫩菠菜菜根粘着新泥,散放一隻鐵篩子内,篩子的鐵絲生滿了鏽,卻襯托着菠菜葉更像一碗水,被夕陽一照,與天光同體,晃悠着,閃爍着,一葉葉,一棵棵,自在極了。

2018年11月16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