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效應之洛倫茨印刻效應

小鴨子為什麼會錯認媽媽?

心理學效應之洛倫茨印刻效應

個體出生後不久,會因為最初遇到的刺激或對象表現出一些固定的行為模式,這被稱為“印刻效應”。

最早提出印刻效應的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康德拉·洛倫茨,他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印刻實驗。

心理學效應之洛倫茨印刻效應

洛倫茨用孵化器孵化了一群小鴨子,小鴨子出生後第一眼見到的是洛倫茨,它們把洛倫茨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無論洛倫茨走到哪裡,它們都會跟在他後面。見到自己真正的母親,卻不予理睬。受到驚吓時,小鴨子就會跑向洛倫茨。

小鴨子對洛倫茨的“依戀”現象被稱為“母親印刻”,指的是動物把自己在出生後遇到的第一個對象當成母親,并會對其産生偏好和追随反應。

印刻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洛倫茨還用其他動物做過這個實驗,他發現鳥類的“母親印刻”非常明顯,比如小雞、小鳥在孵化後10到16個小時内,就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哺乳動物的“母親印刻”出現得比較晚,像小狗會在出生後3到7周才有這樣的印刻行為。

心理學效應之洛倫茨印刻效應

洛倫茨将“印刻”最容易出現的這段時間稱為關鍵期。在關鍵期内,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對自己在環境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對象産生“母親印刻”。但是如果過了關鍵期,“印刻”就很難起作用了。洛倫茨曾讓剛孵化的小鴨子單獨待着,過了1到2天,才讓它接觸對象,此時小鴨子就不會出現印刻行為,無論是鴨媽媽,還是洛倫茨都無法讓它自動跟随。

心理學效應之洛倫茨印刻效應

想要利用好印刻效應,就一定要抓住關鍵期,才有助于形成最初的依戀關系。在孩子出生後,父母一定要注意為他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要經常撫觸、擁抱他,溫柔地對他說話,這樣才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感覺,讓印刻效應充分發揮作用,親子關系也會更加密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