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北韓戰争的爆發,歸根結底還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在背後推波助瀾,不過美國選擇了親自帶兵介入,而蘇聯則是在暗處為中朝兩國進行援助。據悉,蘇聯除了提供大量物資裝備外,還曾派出了空軍參戰。那麼,當志願軍在前線浴血奮戰時,蘇聯空軍在做什麼呢?
首先,蘇聯空軍之是以在北韓戰場上存在感很低,主要源于他們的行動全是秘密進行。為了做到最大化保密,蘇聯飛行員不僅身着志願軍衣服,連駕駛的戰機也噴印着志願軍的字樣。除此之外,他們的作戰範圍也局限在“米格走廊”附近。

米格走廊
“米格走廊”是蘇聯飛行員在鴨綠江南岸平原一帶上空為了攔截美軍打下的一條安全走廊,當時蘇聯前後派出高達十個師,期間擊落的美軍戰機更是不計其數。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米格走廊”,志願軍就算赢得了最終勝利,付出的傷亡也會多上幾倍。
背景
事實上,早在志願軍決定赴朝作戰時,蘇聯就承諾了會派出空軍牽制美國空軍。隻不過斯大林比較謹慎,一直等到志願軍首戰告捷,他才派出航空師參與了戰鬥。随後,以米格15為主的蘇聯空軍就和以F86為主的美國空軍在“米格走廊”展開了交鋒。
要知道米格15和F86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戰機,理論上講,蘇聯空軍完全有深入戰場作戰的資本。但畢竟那會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影響力太大,是以,蘇聯根本不敢向外界公布參戰的消息,于是才選擇了在鴨綠江附近牽制美軍。這樣不僅能夠避免美軍轟炸我國本土,同時,還可以保證我軍的後勤補給運輸路線的安全。
心照不宣
當然了,彼時美國的想法和蘇聯一樣,它也不敢讓兩國沖突激化。是以,美國空軍就算在“米格走廊”與蘇聯空軍進行了多次交鋒,他們誰也沒有指出對方的身份。但對于具體擊落了彼此多少飛機,出于種種考慮,資料一直沒有被公開。
不過通過戰争的結果不難看出,至少在“米格走廊”空域的交鋒中,蘇聯空軍應該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否則前線的志願軍根本沒機會勢如破竹的一路将“聯合國軍”往後逼。不得不說,蘇聯空軍絕對算得上北韓戰争勝利背後的功臣。
隻是蘇聯提供的幫助始終有限,是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它隻是緩解了志願軍制空的壓力,并沒有替我軍打造一個絕對安全的空中環境。但不管怎麼說,如果沒有“米格走廊”,志願軍需要付出的代價很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