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紮特傳記

莫紮特傳記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1756-1791)是奧地利作曲家。在西方音樂史上,隻有莫紮特無疑是公認的稀有天才,他短短的35年職業生涯為人類留下了極其寶貴而豐富的音樂遺産。

莫紮特于1756年出生于巴伐利亞管轄下的薩爾茨堡(今奧地利),小時候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音樂天賦,他的父親利奧波德的細心,嚴謹的啟蒙教育使莫紮特從小就為表演和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莫紮特6歲時(1762年),他的父親帶着他和他的妹妹瑪麗亞,她也有音樂天賦,到國家宮廷演出。在随後的十年裡,小莫紮特是一個大開眼界的時代,維也納,巴黎,倫敦,羅馬和其他重要的歐洲首都和宮殿都對這個小天才感到驚訝。莫紮特以其非凡的記憶力和睿智的洞察力,吸收了倫敦J.C的所有良好聲音和技巧,巴赫的羽毛鍵協奏曲被阿萊格裡的"對上帝的憐憫"所取代;他師從曼佐利學習唱歌,在父親的催促下,他學習了福克斯的《宋贊良》。莫紮特後來寫道:"沒有人像我一樣在作曲上花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也沒有一個著名的大師的作品被一次又一次地研究。"他在這個時期有相當多的寫作。如:從莫紮特5歲開始寫小步舞,他創作的此時,已經涉及彌撒、晚禱、贊美詩等宗教流派;

從1772年到1781年的近10年是莫紮特創作的第二個時期,從希羅尼姆斯·科洛雷多成為薩爾茨堡的新大主教開始,直到莫紮特無法忍受大主教的欺淩,憤怒地辭職獨自前往維也納。除了從1777年到1778年出國旅行,在此期間,他會見了曼海姆樂隊的音樂家并聆聽了他們的作品和表演,莫紮特留在薩爾茨堡創作各種流派,并在主教宮廷擔任管風琴師。在此期間,莫紮特寫了彌撒("加冕","莊嚴"等),幾部歌劇(特别是1780年的歌劇"Edome New"),為獨奏組和其他管弦樂協奏曲(K.217,K.219小提琴,K.313長笛,K.314的雙簧片,K.299長笛和豎琴協奏曲等),前10首鋼琴協奏曲和前13首奏鳴曲, 包括巴黎交響樂團(K. 297,1778)近20部交響曲和四重奏以及其他獨奏會。莫紮特用他忙碌的寫作填補了這個令人窒息的時期,并在他與主教不斷發生沖突的過程中成熟起來,随着他的創作經驗不斷積累,他的生活經驗比過去25年來的普通人更豐富,他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盡管一直教導他的父親一些建議,他還是決定離開主教,成為一名自由的藝術家。奧地利在19世紀80年代本着法國和德國啟蒙運動的精神,人類的價值不是由出身決定的,而是由天賦和道德意識決定的,開始被社會知識階級廣泛接受,這無疑也促成了莫紮特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這一重要決定。

最近近10年是莫紮特的光輝歲月,他驚人的創作能力使傑作頻頻制作,但在維也納的自由生活中卻不盡如人意,莫紮特在1782年帶着他選擇的女孩結婚生子,之後家庭需要獨立鬥争,莫紮特忙于教學、表演,與出版商談判,創作了大量簽約作品, 财政壓力無法擺脫;可以打開的精美水晶清單令人大開眼界。他為每周的音樂會創作并演奏了鋼琴協奏曲,并定期前往馮·斯維滕男爵的家參加音樂活動,不僅與迪特斯多夫的正常四重奏一起,而且還聆聽和研究J.S.巴赫及其作品,其中他和海頓互相了解并形成了深厚的友誼。莫紮特此時的作品充滿了他獨特的完美和感情,但也滲透到他對前輩的尊重中,如獻給海頓的六重奏,已故的普魯士四重奏以及他對J.S.巴赫和巴赫長子的使用,W.F.巴赫的賦格改編的remague(K.404)等。在此期間,最好的歌劇和交響曲也不斷上演:歌劇"後宮逃生"(1782年),"費加羅的婚姻"(1786年),"唐璜"(1787年),"魔笛"(1791年),從"K.385,1782"到最後三部交響曲(K.543,550,551,1788年,等等),而還有未完成的安魂曲彌撒和許多其他作品。1791年12月5日,貧窮而生病的莫紮特帶着他心中的音樂和遺憾去世,但留下了任何财富都無法比拟的音樂遺産。

有人說,莫紮特的音樂是看不見的。"莫紮特就是音樂"似乎是欣賞莫紮特遺産的最恰當的詞。他創作了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獨奏會和獨奏會,并配有大量器樂樂器。歌曲,獨奏等幾乎涵蓋了音樂的所有領域,莫紮特的特點和最突出的貢獻可以用歌劇,協奏曲和交響曲來說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