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作者:大象talk

1941年,大量從西部戰場、德國以及數個仆從國内秘密調集過來的550萬大軍,聚集在蘇聯的邊境。随着德國的一聲令下,蘇聯馬上被拉入了二戰的漩渦。僅用7天,蘇聯的西大門就被德軍攻陷,蘇聯西部集團軍區幾乎被全部殲滅。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面對德國的不宣而戰,蘇聯西部軍區成了待宰的羔羊。當時正是蘇聯重用全部兵力和指揮官的關鍵時期,為何蘇聯卻在當時急于槍斃包括巴甫洛夫大将在内的4名高層将領,還打上了叛國的罪名,他們真的投敵叛國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蘇聯在1956年的時候,就為巴甫洛夫4人平反了,将扣在他們頭上的“叛國”罪名摘除。那麼為何當時的蘇聯要判定這4人叛國,将其槍斃後,還将槍決通告印發至蘇聯軍官中?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這還要從巴甫洛夫個人一帆風順的軍隊生涯說起,一戰的時候,巴甫洛夫就成為了一名戰士,為保護祖國不被侵犯連年征戰。後期又加入到蘇俄紅軍。在十月革命成功以後,就成為了蘇聯軍中一名嶄露頭角的年輕指揮官。此後又兩度在蘇聯的軍事學院内進修。

軍事學院的進修,讓巴甫洛夫隻用幾年的時間,就官至旅長,在機械化部隊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後西班牙内戰爆發,親近德國的軍閥佛朗哥發起政變,試圖推翻西班牙的共産黨政權。随後,蘇聯任命巴甫洛夫前往西班牙支援。這場支援的經曆,讓歸國後巴甫洛夫的軍旅生涯像“開了挂”。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憑借着在西班牙内戰中的優異表現,巴甫洛夫得到了“蘇聯英雄”勳章,再加上曾經指揮西班牙内戰中的坦克部隊,巴甫洛夫歸國後升官至裝甲坦克部部長。不過這段經曆,也為巴甫洛夫被槍斃埋下了伏筆。

在裝甲坦克部待了一段時間後,巴甫洛夫又被任命為汽車坦克裝甲兵總監,同時負責重要的西部軍區,幫助蘇聯守護西大門--白俄羅斯。在德國進犯後,臨危受命被提拔至蘇聯大将。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不過這樣坐火箭的提拔速度,也讓巴甫洛夫不由自主地有所膨脹。他根據自己在西班牙統帥坦克部隊的經驗,認為坦克就是一個“薄皮棺材”,不适合當時的戰争,不聽其他指揮官的建議,堅持将坦克部隊打散,這讓西部軍區的坦克部隊形同虛設。

而且各軍種的部署也存在相當大的問題,非常容易被敵軍“一窩端”。果不其然,這樣的問題在德軍進攻時全部暴露。在德軍切斷了西部軍區的通訊後,僅僅隻用了兩三天,德國就占領了機場等多處要地,将西部軍區的部隊全部包圍。

白俄羅斯失守,蘇聯為何執意槍決大将巴甫洛夫,他真的叛國了嗎?

再看當時的巴甫洛夫,沒有及時應對德軍,反而逃到了附近的一個集團軍内坐鎮指揮,相當于放棄了整個西部軍區。哪怕是後來朱可夫抵達現場,面對100萬已經形成包圍圈的德軍也無力回天。

這樣的慘敗,也讓蘇聯高層怒不可遏。他們将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了巴甫洛夫等4名将領身上,在軍事法庭上判處他們死刑立即執行。不過就算是這樣,扣上叛國的罪名也說不過去。至于處決通告引發全軍注意,就是為了殺雞儆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