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作者:雙馬尾班長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印度人看着火箭發射

8月12日,印度最強偵察衛星GISAT-1發射失敗,運載火箭三級低溫發動機未能點燃,導緻衛星繞軌道失靈報廢,印度寄予厚望、追趕中國的"天眼"究竟是怎樣走到了盡頭的?今天,顯示器将為您提供一個很好的介紹。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0.1米的分辨率就足夠了,軍用衛星不需要更高的分辨率

說到偵察衛星,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是最強大的,是他們30多年前發射的KH-12。衛星圖像分辨率已經達到了0.1米,但這種高分辨率衛星基本上處于近地軌道,射程很小,而且相對于特定區域拍照,要麼衛星軌道,要麼等待地球轉向自己的鏡頭,是以人們認為,可以将衛星發送到赤道的地球靜止軌道, 因為這個軌道上的物體相對地球靜止,是以你不能在某個區域保持24小時的監視?而且由于軌道高達36000公裡,這顆衛星可以說是屹立得又高又寬,中國高分4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高分四星CG地圖,精髓是太空高清錄影機

高分4是我國第一顆對地靜止軌道光學觀測衛星,它的軌道高度為36000公裡,最大光學分辨率為50米,這當然與低軌衛星運動的0.1甚至幾厘米分辨率無法相提并論,但這是可以了解的:同樣的望遠鏡,我看到100米遠的東西和10公裡遠的東西肯定不是一回事。高分四的優點是成像時間很短,成像範圍很寬,例如,如果要拍攝整個西太平洋地區1000萬平方公裡,隻需要拍攝60張照片,4-12分鐘即可完成攝影和透射,50米的分辨率可以大緻顯示航母級的大型海上目标, 然後由其他低軌偵察衛星進行集中偵察,以确定航母位置的目的。通俗地說,高分4号是戰略衛星,而低軌道偵察衛星是戰術衛星。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高分四伴衛星圖像,分辨率不夠

當然,50米的分辨率還是太低了,10萬噸級航母的照片中隻有6-7像素的模糊點,那麼36000公裡的軌道能否以與數百公裡相似的分辨率進行軌道成像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方法極其"簡單",隻需使望遠鏡鏡頭變大即可。但事實是,很難做到(其實這是天空),為了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達到2.5米的分辨率,那麼鏡頭的直徑需要達到4米以上,這是什麼概念,哈勃透鏡隻有4.03米。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印度GISAT-1衛星,鏡頭口徑小于高分四,重量僅為高分四的一半

話又說回來,印度失敗的GISAT-1衛星,鏡頭直徑為700毫米,地面光學成像分辨率為50米,高50米,原定于2017年發射,與2015年底的發射相同,有四顆在同一起跑線上,可以公平地說,如果印度确實在2017年發射, 他們将能夠趕上中國,并在太空戰略光學偵察領域與中國相提并論,但是,像印度的其他關鍵項目一樣,傳統的拖延已經承諾。首先在2017年表示衛星技術問題延遲發射,這次推送是三年,計劃2020年發射,巧合的是趕上疫情不能推遲到2021年,等等四年的結果都是火箭坑,而此時高分四個都進入了後期壽命(設計壽命為8年)。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中國4.03米單體碳化矽鏡面,如果能成功發射,尋找未來航母不再是問題

印度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差距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的六年,但中國在過去六年中并沒有閑着,進展更快,直徑為4米,地面分辨率為2.5米的超級鏡頭,已經開發出來,正在衛星平台上安裝實驗調試, 印度要趕上中國比較困難,從700毫米到4米,這很難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做到的,而且首先要有能夠發射直徑超過4米的衛星的運載火箭(中國隻有長征5排成一排,印度沒有那麼厚的火箭), 是以保守的觀點是,單是印度在衛星上與中國的這個差距是10年左右,再加上火箭的差距,整體15-20年左右,這還是基于正常情況,如果印度再得罪拖延就多了。

印度"天空之眼"釋出失敗:我想趕上中國,但沒想到會落後10年

長征五号火箭

印度還有一顆備用衛星GISAT-2,應該會在短期内繼續發射,如果再次失敗,對印度的地球靜止軌道光學偵察場來說将是一場災難,追趕中國将更加困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