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鹹豐皇帝的皇後,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慈安與慈禧,然而,慈禧根本就沒有做過一天皇後,慈安也隻是鹹豐的繼後,那麼,鹹豐的正牌皇後究竟是誰呢?她是一名從未進入過大清後宮的女子,即孝德顯皇後。

孝德顯皇後姓薩克達氏,是一名來自滿洲鑲藍旗的女子,薩克達氏是在道光二十七年的選秀中被指給皇四子奕詝(鹹豐)為嫡福晉的,當時奕詝已經被秘立為了皇儲,也就是說,道光帝是按照大清皇後的标準将薩克達氏選中的。
那麼,這位薩克達氏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
從父系來看,薩克達氏并不是多麼顯赫,她的祖先既沒有軍功,也沒有世爵,直到曾祖父明山由筆貼式入仕,薩克達氏一家算是真正發達起來。明山靠着個人努力做到了刑部尚書,成為嘉慶和道光兩朝的名臣。
薩克達氏的父親名叫富泰,做到了太仆寺卿,别看官位不高,但富泰的妻子,即薩克達氏的母親來頭卻很不一般,她的母親是鄭親王烏爾恭阿第三女,也就是說,薩克達氏是大清鐵帽子王的外孫女。相信,這才是薩克達氏能夠勝出的關鍵所在。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十七日,薩克達氏嫁給了皇四子奕詝,由于當時薩克達氏隻是一名皇子福晉,還不能進入大清後宮,隻得居住于紫禁城南三所。
關于薩克達氏的為人,史料中沒有記載,但從其死後獲得“孝德皇後”的谥号來看,這名女子的德行還是非常不錯的。當時的薩克達氏還隻是一名18歲的少女,可以說,不出意外,她的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通過分析清宮醫案發現,薩克達氏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樂觀,“内有寒飲,外受暑濕”,到了第二年的冬天,病勢已經很嚴重了。就在道光二十九年的十二月,年僅19歲的薩克達氏香消玉殒,不過,當時宮人包括丈夫奕詝沒有太多精力為薩克達氏辦理喪事,因為就在薩克達氏去世的前一天,統領大清後宮長達54年的孝和睿皇太後離開了人世。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隻過了一個月,為孝和睿皇太後服喪而受到極大損耗的道光帝崩逝了。随後,按照道光帝的密旨,皇四子奕詝繼承了皇位,是為鹹豐皇帝。
鹹豐繼位後,雖然當時國勢十分危急,但鹹豐還沒忘掉自己的結發妻子,他下了一道聖旨:“朕元妃薩克達氏,應追封為皇後。所有應行典禮,該衙門察例具奏。”如是,沒有進入大清後宮一天的薩克達氏卻享受到了皇後的名分,谥号為孝德皇後。
按照祖制,薩克達氏應該與鹹豐合葬在一起,但當時鹹豐皇帝的陵寝還未修建,薩克達氏的梓宮隻得暫時存放于殡宮,沒想到,這一存放就放了15年。
直到同治四年,鹹豐皇帝也已經去世四年了,這一年,兩宮皇太後慈安與慈禧攜小皇帝同治将鹹豐皇帝與孝德顯皇後合葬于定陵地宮,能夠得到大名鼎鼎的慈禧親自送葬,女人中想必隻有薩克達氏有這個資格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陵寝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