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特殊的時代造就了一批特殊的英雄,而英雄們本身,又為後來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利用北韓半島内戰一事,借聯合國的名義組成“聯合國軍”,在幹涉北韓内政的同時,還派出軍艦進犯中國台灣地區。

“應該立即召開軍委會,研究加強我東北邊防的問題。”

因為北韓戰争這一突然變數,當時原本調到南方,準備解放台灣的四野主力,不得不緊急調回東北,加強東北邊防保障。

後來的事情證明,主席的預計非常準确,美軍幹涉北韓内政之後,開始利用空軍從空中掃射中國東北的邊境城市。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中國空軍當時才剛剛組建,無法在鴨綠江邊和美軍展開空軍戰,而中國的海軍當時戰鬥力也還不夠,隻有陸軍戰鬥能力最強,經過綜合考慮當時中國海陸空三軍的作戰實力,主席最終決定接受北韓上司的請求,進行抗美援朝戰争。

抗美援朝戰争當中湧現了無數的英雄,柴雲振戰士就是英雄之一。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死守陣地

“他孤身一人以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同敵人展開殊死的肉搏戰。”

在北韓戰争當中,面對極其不利的作戰情況,柴雲振抱着自己堅定的信念,帶領戰士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戰争當中,為整個戰局發展做出了貢獻。

柴雲振戰士出生于1926年10月。在渡江戰役當中,擔任機槍手的柴雲振表現得十分出色,

“榮立二等功。”

當抗美援朝戰争開始後,柴雲振作為人民志願軍的一員,随部隊奔赴北韓作戰。

在1951年5月的時候,柴雲振所在的部隊,

“十五軍四十五師三營”

,負責在北韓金化的西南方向三十公裡的樸達峰地區阻擊北上敵軍。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戰争過程十分慘烈,當戰鬥進行到第6天的時候,志願軍的前沿陣地已經被敵人所占領,危急情況下,營長武尚志戰士立即指令剛剛從師警衛連抽調過來的8連7班班長柴雲振率領戰士們前去奪回陣地,阻截敵人。

接到指令後,柴雲振立即帶領着全班戰士們,頂着敵人密集的火力轟炸,分别從左右兩側開始向敵人發起猛攻。

在柴雲振良好的部署和戰士們上下一心地猛烈進攻下,柴雲振班

“一舉拿下兩個山頭。”

為了報複,敵人借助其指揮所居高臨下的優勢,開始用猛烈的炮火攻擊志願軍陣地。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為了改變這種被動的情況,柴雲振借助三名戰友的掩護,悄悄從敵人所占領高地的側面迂回上山。甫一靠近敵指揮所,柴雲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擊斃敵一名指揮官。”

緊接着,柴雲振乘勝追擊,立即用手榴彈和沖鋒槍向敵指揮所内猛轟猛掃。

在敵人不斷地進攻當中,戰争進行到第七天上午的時候,整個2号山頭的陣地上隻剩下了柴雲振一個人。利用戰鬥間隙,柴雲振在敵人屍體旁邊撿了手榴彈和沖鋒槍,為接下來的戰鬥做準備。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不知所蹤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戰鬥進行到最後,柴雲振受傷十分嚴重,是在昏迷狀态當中被後來增援的部隊送到戰鬥後方進行療傷的。在傷好之後,柴雲振卻已經無法再和部隊取得聯系了。

在最後一場戰争當中,孤身一人的柴雲振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轉身一看,居然是正往自己沖過來的4個美國士兵。提前做好準備的柴雲振立即

“舉槍扣動扳機”

,3名美國士兵當即被柴雲振所擊倒。

在成功擊斃敵人的同時,柴雲振自己負傷慘重,手臂和腰部等多處地方都被敵人的子彈所擊中,當柴雲振忍着巨大的疼痛準備射擊最後一個敵人的時候,扣動扳機響起的聲音讓其意識到沖鋒槍内沒有子彈了。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你死我活的戰場上,勝負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關鍵時刻再容不得柴雲振多想,其當即扔掉手中的槍就對着最後一名美國士兵沖了上去。

離得近了柴雲振才發現,這名美國士兵是體型高大的美國黑人。兩人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先是拳腳互擊,接着就一齊倒在陣地上,來回翻滾扭打。

在搏鬥的過程當中,柴雲振揪掉了對方的一個耳朵,吃痛的同時找到機會的美軍順勢抽出自己身上的匕首向柴雲振刺去,反應靈敏的柴雲振一個側身躲過攻擊,順勢又将對方

“推翻在地,将他的匕首打脫。”

趁對方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柴雲振用雙手攥拳,猛攻對方腦袋,随即又伸出手指攻擊對方眼睛。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讓柴雲振沒想到的是,對方一個後仰,張開嘴猛地一咬就将柴雲振的右手食指搖了下來。趁柴雲振痛得兩眼發黑的時候,對方抓起一塊岩石猛砸柴雲振的腦袋。失去知覺的柴雲振當即倒地,以為柴雲振死了的敵軍則急忙向山下跑去。

實際上,此時柴雲振還沒有死,其努力睜開雙眼,迷蒙中看到已經跑出百米遠的敵軍,随手抓起敵軍扔下的槍支,用盡最後一點力氣瞄準了敵人。扣動扳機之後,敵軍應聲倒下,而力竭的柴雲振也徹底昏死了過去。增援部隊來了之後,立即将柴雲振給送去了醫院。

等柴雲振在内蒙古標頭市的部隊醫院醒來後,

“從此就和部隊失去了聯系。”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點名要找

“哪怕是大海撈針,我們也要把他撈起來!”

始終無法和部隊取得聯系的柴雲振,本着保家衛國本就是每個人民應當承擔的責任的想法,老實回到了家鄉四川,開始埋頭在家鄉努力工作努力生活。

實際上,在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部隊上一直在找柴雲振的下落,但是因為當初登記資訊登記得不夠正确完整,是以一直沒能找到,等後來大多數隊友們退休的退休,轉業的轉業,這件事自然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1980年,北韓的上司人金日成來到北京

“參加抗美援朝30周年紀念活動”

的時候,金日成向鄧公問起了

“志願軍十五軍的戰鬥英雄柴雲振”

的情況。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當時正好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也在場,其當即講出來柴雲振同志的優秀抗戰表現,随即又表示現在暫時還不清楚柴雲振的具體情況。

聽到秦基偉将軍的介紹後,鄧公立即訓示到要盡快派人尋找柴雲振戰士。在這之後,尋找柴雲振戰士的事情再次被提了出來。

全體軍史組的人員在經過讨論後,決定先從柴雲振當初的戰友入手,但是唯一找到的有關聯的戰友隻記得柴雲振是中等個頭。當追查人員追問到口音問題時,戰友立馬表示肯定是四川口音。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得知這一重要資訊後,追查人員立即趕到四川成都。經過查找後,追查人員隻找到了“柴雲正”這個名字,且這個名字的其他項目都是空白。在通過這個名字上下一番尋找仍然沒有收獲的情況下,這些人決定在《四川日報》上登尋人啟事。

尋人啟事等了快一個月都沒有得到任何消息,就在軍史組的同志們都有點失望了的時候,軍部司令部的值班室轉來了一個崗哨的電話,

說四川來了個老人家,表示自己名叫柴雲政,村子裡的人說報紙上要找的那個人就是自己

金日成點名要找柴雲振,鄧公指令秦基偉:大海撈針,也要找到他

小結:

“我的頭也被打爛了。”

軍史組的人們扒開老人家的頭發,一共數出了24道傷疤,且老人家的手上少了一根手指頭。後來經過在雙方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安排的老人和曾經的老戰友見面這件事,兩人之間的真情流露證明了老人就是柴雲振。

資料上記載其叫柴雲正的原因是老人最開始的名字就是柴雲正,但後來連隊文化教員為了給名字賦予政治意義,就改成了柴雲政。

但當從警衛連去到8連的時候,士兵們因為山東口音的影響,又登記成了“柴雲振”。曾經幾次沒能找到的一級戰鬥英雄,在再次下令尋找之後,終于找到,柴雲振也終于得以授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