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之是以能掌握大權,這根本原因還得怪鹹豐皇帝,這是為什麼呢?
慈禧是鹹豐皇帝的妻子,兩人有一個兒子就是同治皇帝,但是鹹豐皇帝命短,30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而此時繼位的同治皇帝才5歲,鹹豐皇帝在臨終前,給同治留下了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同治管理國家事務,這原本是很正确的決策,但是因為鹹豐皇帝和恭親王奕訢兄弟不合,是以奕訢不在八大顧命大臣之内,而奕訢又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這可就埋下炸彈了。

鹹豐皇帝吸取了康熙時期鳌拜專權的教訓,為了避免顧命八大臣坐大專權,影響到皇帝的權威,于是給同治皇帝一枚“同道堂”印章,由慈禧太後掌管,又給慈安太後一枚“禦賞”印章,下令以後顧命大臣所拟的聖旨必須同時加蓋這兩枚印章才有效。這就給了慈禧和慈安相當大的權利,如今看來,鹹豐帝這操作真是要了老命的昏招。清朝曆來禁止後宮幹政,是以直到鹹豐朝,基本沒女人什麼事。但是因為他兒子同治太小,兄弟們又信不過,鹹豐帝沒有辦法,臨死前不得不壞了這條規矩,給了後宮權利。
同治皇帝繼位,慈禧當上了太後,因手握大權,漸生貪婪,想擷取更多的權利。于是授意禦史董元醇奏請由皇太後垂簾聽政,此舉遭到顧命八大臣強烈的反對,是以雙方成為死敵。慈禧見自己單槍匹馬鬥不過顧命大臣,于是聯合了同樣擁有大權的慈安,再加上鹹豐埋下的炸彈奕訢,這下就跟顧命大臣勢均力敵了。慈禧太後一方搶奪先機,帶着皇帝走小路提前回京,直接下旨,蓋上兩枚印章,顧命八大臣護送靈駕在路上,還沒正式上任就被解除了職務。這就是著名的辛酉政變,從此慈禧和慈安同時掌權,垂簾聽政,奕訢也當上了議政王。清朝也開啟了最屈辱的一段曆史,國家動蕩,被列強欺負,一步步走向滅亡。
1865年,當了四年議政王的奕訢被慈禧免職,大權被兩宮太後牢牢掌握,同治幾乎成了傀儡。1875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也一命嗚呼,沒有留下子嗣,于是兩宮太後立4歲的侄子載湉為光緒皇帝,繼續垂簾聽政。為什麼要立載湉?就是因為他年紀小,又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容易控制,否則按順序也輪到不到他。
1881年,年僅45歲的慈安太後暴斃,大機率是慈禧所為,從此慈禧太後獨攬大權,成為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光緒皇帝同樣也隻是傀儡。1884年又把奕訢免去所有職務,逐出軍機處,慈禧心裡的石頭全部落地,高枕無憂地統治了清朝20多年,不是皇帝勝似皇帝,其所作所為有目共睹。
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鹹豐皇帝而起,如果他臨死前沒有賜給慈禧大權,慈禧這根泥鳅也翻不起大浪花。顧命八大臣掌權或許清末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鹹豐皇帝自以為布置得很完美,卻給中國帶來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