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最骁勇善戰的軍隊估計就要數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鐵騎了,當年,這隻隊伍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大殺四方,所向無敵,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曾經被他們征服,留下他們的馬蹄印。不管是大金還是南宋抑或着其他的少數民族部落,都曾經屈服于他們的武力。
但是這支隊伍真的沒有遇到過對手嗎?真的想踏平哪裡就可以踏平哪裡嗎?這可未必,當年他們就曾經遇到過一塊非常難以攻克的地盤,連着三次發兵,都铩羽而歸。
很多人都想不到這個地方是哪,這個地方不是現在強大的日本抑或着人口衆多的印度,而且越南。
越南以前一直是被中國所控制的,算是中國的衆多附屬國之一。但是到了公元939年的時候,當時越南出現了一位叫做吳權的封建主,在他的帶領下,越南擺脫了中國的控制,建立了獨立的政權,也就是吳朝,後來依次出現了李朝,陳朝還有胡朝等這樣一些朝代。

大概在李朝的時候,他們就奠定了中央集權的基礎,而後慢慢走向了強大。
成吉思汗攻打這裡的時候,第一次發兵也就是在越南正處在陳朝的時候,這個時期的越南也經曆着它最強大的時期,這下完全是強強對抗。當時成吉思汗的隊伍剛剛在大理打了勝仗,順手在南宋的西南部搞了搞破壞,之後為了更好的對付南宋,建立一個包圍圈,他們就盯上了越南。
一旦拿下了越南,就相當于斷了南宋的後路,順帶形成包抄,而且越南這麼個小地方,在蒙古鐵騎看來,估計還不夠塞牙縫的,就在這樣的軍事企圖和盲目自信下,這群蒙古鐵騎就開始了他們對越南的征服之路。
要說這隻隊伍确實是有可以自信的資本的,即便當時的越南全民備戰,但是也抵擋不了他們的入侵,而且隻花了短短四個月,越南的首都就被蒙古人給牢牢捏在手裡了。但是很可惜的是當時來的不是大批部隊,至少少部分的精銳,是以雖然說是入侵成功,可是完全沒辦法實作徹底占領,是以後來就主動撤了出來。
但是這個撤兵也不是白撤的,畢竟辛辛苦苦打了四個月呢,是以他們就和越南簽訂了協定,越南以後要好好臣服,而且每隔三年要進貢一次。這群騎兵在撤退過程中也非常友好,沒有進行什麼打劫搶奪之類的破壞行為,也被越南人叫做佛賊。
等到蒙古人這邊徹底解決掉南宋,完全征服中原的時候,他們就把目光再次瞄上了越南。
但是之前都說好答應臣服然後好好上貢就友好相處的,突然變卦也不好,于是已經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就想了一招,他們帶了五十萬的人馬跑到兩國交界的地方,美其名曰想要從越南借個道去攻打别國,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道估計一借就再也不還了,完全是忽悠人呢,是以越南就果斷拒絕了這個請求。同時當時陳朝的皇帝也召見了群臣,吩咐做好應戰準備。
蒙古人那邊覺得不借就不借,你們慢慢準備吧,我也準備準備,弄些戰船,到時候好好打一場。越南人也不是傻的,畢竟曾經交過手,知道這個敵人有多恐怖,而且當時越南的國王還親自參加了練兵,并且在全國廣招人才,越南人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也是非常積極,明明是一個小地方,但是全國上下愣是湊出了20萬的大軍。
在一次天氣涼爽的時候,元軍開始發動了戰争,他們分批分道上場,全面進攻。面對這些蒙古勇士,越南人不到幾個月就撐不住了,開始從前線撤退。當時在撤退的過程中,有很多越南士兵都被俘虜,本來蒙古這邊的主将是想要放了這些人以便換取人心,但是沒想到的是他發現這些俘虜身上都有一些刺青,寫着殺鞑的字樣,這主将又不是個傻的,知道這字意味着什麼,然後瞬間惱怒,下令殺了這些人,而且下令以後所有的越南俘虜都要殺了,不許留活口。
在蒙古人的猛烈攻擊之下,沒多久越南的大片領土就都淪陷了,但是越南人都堅持誓死奮戰,捍衛自己的家園。後來一次交戰,蒙古人俘虜了越南的保義王,本來想要拉攏此人,但是被嚴厲拒絕,而且他表示甯願做越南的鬼魂,也不要去做北地的王。蒙古人被他的這番話徹底激怒了,然後殺了他。
之後的元軍更是氣勢逼人,打的越南的國王駕着小船躲避到一處偏僻的地方。但是好景不長,随着天氣日益炎熱,再加上很長時間都在水邊作戰,元軍這邊出現了瘟疫,在瘟疫的威脅之下,元軍隻好退兵,計劃等天氣涼快一點再打。
後來,元軍對越南開始了第三次的發兵,大家交手了這麼多年,越南對元軍這邊的套路也摸的八九不離十了,再加上也鍛煉出來了,戰鬥力提高不少,是以心裡也有了很多底氣。再加上他們是土著,對這裡的天氣還有地形都更加了解和适應,是以也就借此來想辦法阻撓元軍的進攻,使元軍連連受挫。
這次的戰争打了很久,元軍習慣了速戰速決,這樣的持久戰使得他們疲憊不堪士氣大跌,而反觀越南那邊,越打越順手,而且士氣始終高昂,還有了反撲的氣勢,慢慢在這樣的局勢之下,蒙古人決定退兵。越南再次恢複了平靜。
而元朝這邊,忽必烈聽到元軍打了三次,打了這麼久竟然連那麼個小地方都沒有打下來,很是生氣,決定親自帶兵,但是很可惜的是走到一半就死在了路上,越南也是以保持住了得之不易的平靜。
我們都知道,越南早在秦始皇時期,就被劃為中國的一部分,雖然中國熱愛和平,不輕易發動戰争,然而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後來作為附屬國的越南,卻領教國中國對它們的“教訓”,而對中國存有畏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