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01

給我一個支點,我将撬動地球。

——阿基米德

科學界新出爐了兩項重大原創成果,各平台紛紛上熱搜。

1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釋出了兩項重磅科研進展。其中第一項,王中林院士對麥克斯韋方程進行了拓展,在雷達、天線、航空、航天和軍事等需要無線通信的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本學渣的電動力學學得很差,但麥克斯韋方程的學界地位是知道的。電動力學的方程是麥克斯韋建立的。這個方程讓電和磁統一了起來,變化的電場産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産生電場。這個方程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方程,注意,不是之一,它超越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牛頓的第二定律公式。憑着這個方程,在實體界,麥克斯韋妥妥能進入名人堂的前5位,基本就是在牛頓、愛因斯坦之後。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這個方程也是我們現代世界的基石,我們各種智能性的科技,隻要涉及電或者磁的,就可以用這個方程來解釋和說明。偉大人物的偉大之處,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來表達我們這麼複雜的世界。

現在這個方程的形式是1884年确立的,到現在,已經有138年整了。科學界這些年,出了多少天才人物。想當年,愛因斯坦在中學時就對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非常感興趣,愛因斯坦很多工作直接跟電磁理論相關,像光速不變原理等等。竟然,這些天才人物沒有進行拓展?

我看着室外被風吹得跟地面平行的白煙,喃喃道:難道要變天了?中國盼諾獎已經盼了很久了,難道這是一個諾獎級的成果?

我看了下,各大媒體,像《澎湃》《北京日報》等,甚至央視新聞都報道了,看來這個成果的級别很高啊。

02

我這顆熱愛八卦的心按捺不住了,但本學渣不懂啊,有關麥克斯韋方程的知識基本都還給老師了,這些旋度啊、散度啊、叉乘啊、點乘啊都忘光了。嘿嘿,天無絕人之路,幸虧同學們和學弟學妹們都是學霸,還有不少熟人是大學實體老師,于是,我去讨教了一把。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經過他們的科普,我大概明白了什麼意思。首先,我們常見的麥克斯韋方程是一個靜止媒體中的描述,而王中林院士在這個方程中引入了運動媒體這一成分。引入運動媒體,自然方程就進行了拓展。

等等,麥克斯韋方程出現到現在已經有138年的曆史了,難道科學家們沒有做過類似的事嗎?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恭喜你,回答正确。這種事情做過很多次。我學弟(順便誇一下我學弟的簽名:學問笃實生光輝,這個簽名讓人感動)提供了一個例子,前蘇聯非常著名的實體學家朗道,這位也是個大天才,他寫了一本書叫《連續媒體中的電動力學》,裡面提到了關于運動媒體中的麥克斯韋方程的拓展形式。當然,王院士的形式跟其他人不一樣。是以,有人譏諷為王院士做了朗道書裡的一道習題。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不過,有教授提醒我,習題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我記得某位數學家把一個著名的問題當作習題做了,并且做出來了。王院士的習題難度顯然沒有到這個地步。不過,如果這是他第一個弄出這個形式來,也可以說是他的成果。

我相信搞材料的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要知道,石墨烯加點鳥屎,這樣的文章能發ACS Nano,影響因子13的重量級刊物。比起來,王院士的工作比加鳥屎還是要嚴肅認真多了,比起來,确實是個重大突破了。

不過,也有人說,這件事并不是王院士首創,已經有人幹過了,還有人說出了人名,甚至把書名和目錄也發了出來。本學渣水準有限,不準備做考據研究了,這件事交給懂行的人吧。

王中林院士的拓展麥克斯韋方程,這項成果究竟有多大?

03

最後談點看法。王中林院士是一位大科學家,我對納米的了解還真的是從王中林院士這裡了解的。他寫的論文,據說被引達到了26萬。這是一位宗師級的人物。是以,我看到王院士高調宣布重大成果突破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諾獎級成果了。因為到了這個層次,普通成果應該是看不上眼了。不像我這種底層小自媒體,某天文章被一官方媒體洗稿,嘴上大罵,心裡還是有點爽的,說明文章被人看上了。到了王院士這級别,Nature、Science、Cell一年來好幾篇也不算什麼,即便一個月好幾篇也隻是高興一下,絕對不會開釋出會來隆重宣布。

當然,宗師級人物有時也會不靠譜(犯糊塗)。比如,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也是我們很多高校的特聘教授,就是一位著名的傳播僞科學的人物。還有,我國院士講量子佛學,講成噸的暗物質穿過人身體。當然,他們不靠譜,可能就跟汪峰的歌詞一樣: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

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

——汪峰《怒放的生命》

這個精神我了解,科學家嘛,膽大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質。不過,這對媒體朋友們很不友好。科學家講的東西都很高深,普通人都弄不懂。我估計媒體朋友們也搞不懂,隻能出于對科學家的信任,媒體朋友們就雙眼一抹黑地發出去了,為了不錯過大新聞,于是所有媒體都跟風。哈哈。

以上,我都可以了解,但是對于整個科學界,我覺得應該有自潔功能的。有人犯糊塗,不糊塗的人更多,按道理應該有人站出來稍微說明一下。尤其是科學院,這次王院士的新聞用的是科學院的擡頭,科學院是不是應該有義務跟公衆做個說明?

啊,可憐的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科學上的重大突破還要報道多少回?諾獎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多少次狂喜卻倍受痛楚, 多少次幸福卻心如刀絞。多少次燦爛卻失魂落魄, 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

繼續閱讀